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吾道漫漫明心路》《6根歸道篇》
  六根歸道篇,撰人不詳。似出於宋元。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本篇融會儒、釋、道三教之說,闡述修道之要。作者認為世人學道者多,成道者寡,皆因不知守道之要。守道當先守心,心守則意不亂,意不亂則動止合禮,進退有度,而使身正。心正乎內而身正乎外,則耳目得其養,鼻舌不為患。心身耳目鼻舌皆得其守,「則六根悉靜而大道存焉」。本篇與《三要達道篇》似出一人之手。

  寧根固蒂,知常守靜,則真元得以滋益。致虛養恬,息機洗塵,則大道得以延蔓。是以古之守道,軒冕不顧其榮,方丈不欣以美,卓絕乎世慮,優遊乎玄情,則何道不養,何玄不立。

  奈何後世之人,多懷中士之節,兩有存亡之念,一則好生而不務以養生,一則惡死而不思以避死。是以憂危之患不日而來,非測之變不時而起,雖有攝修之心,而無攝修之志,雖有超騰之念,而無超騰之望。斯與碌碌塵士之輩,又何異哉。故乃今世學道者眾,成道者寡矣。吾既有念視虔誠,當振言以告之,貴精白成用,而罔半塗之廢矣。

  經曰:夫欲守道,先須守心。謂心可以動,可以靜,可以生,可以死,其難測也。有一猿而奔邪娛,其難防也。有五賊而盜真宰,若不守之於道,遠矣。

  心屬玄主,大道俱與。則守道者,是宜乎以此為先也。心得其守,則意無亂,禦而必歸我之使耳。心意主乎內外,又不可以失,是宜端形願奪,節躬斂己,動止以禮,而入乎君子之域。進退有度,而不外賢人之界,則息傲慵慢而不欺我之身矣。如其不然,則仲尼何謂其身正不令而行。行令者尚此,況養道乎。是先守心,然後守身也。心正乎內,身正乎外,則視又不可有非焉。

  是宜卻以紛華,慎以聲色。五色得正,而邪者不乾吾之目。五聲得其節,而淫者不乾吾之耳。於是紅紫不能以奪朱,鄭衛不能以亂雅,財耳目必得其養,而無誘其真矣。如其不然,則伯夷何以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伯夷清人尚此,況養道乎。是耳目亦宜一守也。既視聽得其守,其於臭甘也,又不可不慎焉。是以芬芯之馨,不可以養吾之性。飲食之菲,亦可以資吾之腹。五味之來也,守其無味。五馨之來也,得其無馨。寥寥以淡,杳查以寂,於是鼻舌不為我之患矣。是臭甘又可為其一守也。

  如其不然,則昔人雲何謂居臭則壞真,處甘則敗黑。世俗常流尚此,況養道乎。則鼻舌又不可縱焉。凡此不素,各得其守,則六根悉爭,而大道存焉。內則不為黑役,外則不為事觸,則坦坦乎玄榻之上,逍遙乎妙舍之中,煩惱不乾乎三界,思慮不撓乎萬神,丹可以九轉而不差,真可以七寶而不亂,涉無為而到彼岸,度有功而入煙霞。則六根淤道又不細矣,在乎人守之如何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