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世驍雄》第145章戰端將起
李世忠是在八月上旬輕裝趕到江州的。

 隨後向鄂州和安州下達軍令,讓楚王大軍和安州都督郭侃率軍來江州匯合。

 到了八月中下旬的時候,江州附近已經集結了十二萬大軍。共有六軍、兩衛。

 其中水軍一萬三千人,各式舟船八百艘。

 各部在江州稍作整肅,李世忠留楚王趙懷江既率軍一萬守江州,而後自率水步騎軍十一萬沿江而下,趕到彭澤之後,大軍才停下稍作修整。

 另一方面,叛軍兵分兩路之後,薛巨鱗也率七萬大軍趕到了宣州,雙方所距離不足百裡,遙相對峙。

 而吳王也親率大軍趕到了采石,集結船隻,準備渡江攻擊和州。

 大戰一觸即發。

 彭澤大營中,李世忠與安州都督副元帥郭侃,洪州都督副元帥張既,副將袁亨,以及陶慶、陳師中、馬霖、曹國忠、楊濮五個軍使、李世英、第五崇義兩個衛指揮使,作為元帥府長史的宰相裴休明,還有判官孫烈臣、張懷古等一眾幕僚。可謂是人才濟濟。

 “大元帥,敵只有七萬人,咱們這裡正該主動出擊,一戰破敵。”

 說話的是作為副元帥的安州都督郭侃,不到四十的年紀,身高八尺,體態雄渾,面容俊朗。這位郭副元帥出身武定侯府,也可以叫一聲郭國舅,是當今皇后娘娘的嫡親兄弟,在一眾勳貴之中以武力聞名。

 勳貴之中不缺名將大將智將,但能陷陣先登,摧城拔寨的猛將極少。如舞陽侯於羅睺這種絕世高手,那是從底層士卒爬上來的,是異數。

 出身勳貴將門的子弟,自幼習武是一定的,沙場征戰騎射功夫肯定不能差了,但真正如傅津川這般常率精兵蹈陣的也同樣是異類。

 如馮神績、李世忠、這類勳貴名將,從來就不以個人武力著稱,至於傅懋修更是沒上過陣,馬巍和王彬倒是親自率軍衝陣,那也是被一眾親衛保護的嚴嚴實實。

 而郭侃算是跟傅津川一樣的異類,他是家中幼子,卻醉心武學,一手荊楚長劍出神入化,隱約有宗師之能。

 馬上槍槊和騎射功夫也是極為嫻熟。

 他本是想這去邊地為將,

但是因為兄長武定侯郭保以及皇后娘娘都不放心,這才給安排在了江淮腹地為官。

 卻不曾想著,這次算是歪打正著,誰也沒想到江淮之間亂了起來。

 而洪州都督張既,聽到郭侃的話以後,沒有什麽反應,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張既世襲定南侯之爵,在一眾勳貴之中算是名聲不顯,但也算是沙場宿將,用兵老道。

 吳王剛舉事的時候,派偏師萬人進攻饒州,就是被張既率軍擊敗。不過此後他就一直加強江州和饒州的防守,並沒有主動出擊進攻叛軍,也算是謹小慎微了。

 不過顯然李世忠不打算放過他,“張副元帥意下如何?”

 張既聽到之後半響才說道:“元帥不是已經有決斷了嗎?元帥所命,吩咐就是,末將無敢不從。”

 李世忠聞言臉色一冷,張既作為副元帥是力主穩守江州的,想不到是大軍已經到了這個地方,還是一副如此消極的態度。

 “不如張副元帥統領水軍,沿江而下,協防和州如何?”

 張既聽到之後,神色如常道:“謹遵元帥之命。”

 李世忠隨後看向眾將,“此戰關系江淮大局,各部都要聽令而行,有敢不尊本帥之命,犯我軍紀,畏懼不前者,不要怪本帥不講情面...”

 “曹將軍所部橫野軍為前軍,禁軍兩衛多騎兵,為兩翼,其余各部依次為馬將軍所部建昌軍、陶將軍所部鎮戎軍、楊將軍所部長平軍、陳將軍所部山南軍...”

 “前軍行至大歷山南麓,東面有一高地,臨近昌水,曹將軍要迅速搶佔此處以據敵。”

 “諾。”

 “其余各部,左右交替前行,務必於後日前到達宣州大歷山。”

 “諾。”

 “裴相公,就請你帶著元帥行轅的文吏留在彭澤。”

 “諾。”

 裴休明也知道自己去了前線也是沒什麽用處,很痛快的應下來。

 眾將領命而去,只有郭侃還有李世忠的幾個親信留可下來。

 “二哥,我跟著前軍去如何?”

 郭李兩家也是姻親,按照輩分李世忠正是郭侃的表兄,而他長兄早亡,在家行二,所以郭侃直接喊他二哥。

 “可以,不過不可魯莽行事,也不要想著出奇兵弄險,薛巨鱗用兵極有章法,在建鄴的時候觀其軍容嚴正,部署周密,說他是當世第一流的名將也不為過。”

 “好,我明白。”

 郭侃抱拳應道,而後退了出去。

 大帳之中只剩下李昭信、袁亨、孫烈臣等幾人,不是他的族人子侄,都是追隨李世忠多年的心腹。

 孫烈臣道:“元帥似乎還有些憂慮?”

 李世忠搖了搖頭道,“此戰關系重大,任何一部除了差錯,都可能讓全軍不得還,不得不憂之啊...”

 歷來將帥在戰前,越是大戰,思慮越重。

 因為他們背後不僅擔負數萬甚至是數以十萬計的士卒生死,甚至一個決定有可能影響國家興衰存亡。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就如李世忠現在所面對的局面,此戰若敗,則江州、鄂州、饒州乃至整個江南道西部諸州,乃至於山南道所屬的荊襄,都會在叛軍的兵鋒之下。

 這場仗不打行不行?

 不行!

 江州這邊不主動出擊,叛軍就可以集中全部兵力攻和州揚州一線。

 而朝廷的援兵還在調集中,所以即便是為了給江北分擔壓力,這仗也得打!

 所以即便在眾將和大軍面前表現的胸有成竹,而面對心腹子侄的時候,還有不免露出憂慮之色。

 如果說現在有人跟李世忠的心情最為相似者,一定就是薛巨鱗了。

 這位南軍大都督,統領七萬步騎,趕至宣州之後,也同樣不在繼續向前,而是廣發斥候,力求掌握朝廷大軍的一舉一動,後發製人。

 薛巨鱗十分清楚,跟李世忠這種名將對陣,什麽奇謀妙計,奇襲夜襲,這些統統不要想。

 李世忠經驗老道,不說用兵如神,但根本不會給別人太多破綻。

 而且有時候看起來是破綻的地方, 說不定就是陷阱。

 “大都督,官軍動了,奔至德去了”

 這幾日眼睛幾乎沒有離開過輿圖的薛巨鱗立馬就轉向了至德縣境內的大歷山的方向。

 “傳令全軍,準備拔營!”

 “目標,大歷山!”

 “李世忠既然敢主動出擊就去會會他!看看這個當世名將有幾分成色!”

 薛巨鱗和李世忠不約而同的都把大歷山作為戰場,一場名將之間的對決即將來開序幕。

 在這大歷山這場曠世對決之前,和州的鼓角聲卻已經錚錚作響了!

 歷陽城頭,和州司馬劉克明看著大江之上的南軍舟船千帆竟渡,不由的冷笑一聲。

 “備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