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帶明末回漢唐》第65章 獻策
  頭伏還是最容易被敵人發現的,所以他們必須將伏擊點放遠一些。

  二伏的高文貴也不輕松,他們是中間開花,要朝著兩個方向進攻。

  反過來說,高文貴的天威營承受的是敵人的兩面夾擊。

  這兩伏都是以進攻代防守,主要的目的還是拖住敵人。

  三伏以及李定國的中軍才是進攻的主力。

  李定國的布置非常細,他是提前過的河已經在山道上實地考察過了,還找了當地的土人帶路。

  哪個地方有低矮的山口敵人能夠翻越,哪個地方山高林密,便於隱匿,他都門兒清。

  這些事情,他都會跟領兵的將領們講清楚。

  “父王,孩兒的穿插營還沒有布置任務呢!”見到別人都被分配了任務,李嗣興站不住了。

  “哈哈哈,世子殿下要不就跟著俺老王后面吧。”長的跟程咬金似的王璽扯著大嗓門哈哈笑道。

  “老王你打仗連自己都顧不了,還讓世子跟你,虧你說而出口,我看世子還是跟在晉王后面為好。”一旁長的白淨斯文,頗有儒將風范的的高文貴說道。

  “在這裡沒有什麽世子。”李定國不悅地看了二人一眼,顯然是怪罪二人忘記了自己剛才的交代。

  “李遊擊!”李定國看向李嗣興,正色道。

  “末將在。”李嗣興也學著別人一般側身向前站了一步,彎腰拱手。

  “你率領穿插營協同泰安伯作戰,你部的陣地位於山道入口北側的豬頭山,此處有一個隘口。開戰後敵軍有可能會翻越和緩的山脊從這裡突圍,你們的任務是擋住敵人。到時候只要一個敵人跑了那都是你的責任。”

  “你是否明確。”

  “是,末將領命。”李嗣興也表情嚴肅地回應。

  李嗣興知道李定國在以一個軍官的標準要求他,同時他在軍中也就沒有了世子的特權。

  其實李定國還是有一點私心的,豬頭山那裡偏離戰場,那裡的山道也不是通向騰越的道路。

  但是山中的道路有時候雖然不相通,但是實際上也就是只是隔了一道山脊而已。

  並非每一座山都是天塹,而李定國的點狀戰術,也無法防住每一座山。

  因此,難免會有敵人翻山找到別的出路。

  這些韃子跑到北邊、西邊、南邊都是明軍的勢力范圍,到時候他們都是死路一條。

  而他們往東跑就只有官道和豬頭山隘口兩個向東的通道口。

  將李嗣興放在豬頭山只是以防萬一。

  最後李嗣興可能都參與不到大戰中來。

  在山道上血戰,多是短兵相接,刀劍無眼,異常危險。

  李定國興許也不想讓自己這個唯一的繼承人隕落戰場吧。

  畢竟這麽大規模的戰役,就連他自己都不可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當然,以李定國的性格,他是不可能將這些話說出口的。

  “到時候,各營絕對不能擅自發動。號炮安置於初伏泰安伯處,以敵人後隊進山為發炮之時。”

  “廣昌侯聽到泰安伯的號炮之後,同樣先放號炮,然後殺出。如此全軍皆可聞令而動。”李定國繼續說道。

  這就像是後世打仗之前,一線的領軍將領之間都要先對一下手表。

  這個時代可是沒有手表,傳令對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是一個難題。

  有很多的戰爭都是因為傳令不及時而失敗。

  李定國決定在磨盤山中伏擊韃子。

  因為山間的羊腸小道僅僅能夠容納一人一馬通過,這讓敵人首尾不能相接。

  但是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敵人的戰線會拉得很長。

  假如敵人有五萬人的話,每人前後間距一米,這就是五萬米,相當於一百裡路。

  但是敵人還有騎兵、炮兵,真正行軍的時候也不可能就一米的間距。

  如此估算敵人前後來開至少要一百多裡路。

  也就是說李定國距離竇名望有將近五十公裡的距離。

  李定國為了保險,讓高文貴也同時鳴炮,其實就是進行接力。

  李嗣興知道,這並不保險,因為在山中還存在聲影區。

  因為這裡的山都是鱗次櫛比的,而且山的形狀各異。

  有些山就跟我們在城市高架上看到的那種遮音板一般會將聲音給吸收了。

  使得相聚很近的兩支軍隊,明明隻隔了一座山,卻連對方槍炮的聲音都聽不到。

  這在米利堅南北戰爭中的威爾遜小溪之戰中就有詳細的記載。

  “父王,孩兒覺僅僅是號炮還可能存在意外,各軍相距離太遠,不如加上一個狼煙傳訊,這樣不僅僅增加一層保險,還能夠傳遞更多的信息。”李嗣興躬身出列,向李定國建議道。

  沒等李定國說話, 萬年策就捋著胡須說道:“晉王,李遊擊的建議很好,號炮傳遞消息,需要靠耳朵去聽,戰場嘈雜,很多聲音交織,本就聽不清楚,確實容易出錯。”

  “而狼煙是靠眼睛去看的,北方的長城烽燧,狼煙可以傳遞六到十裡,我們的戰線雖長,但是實際相距並不是太遠,山能擋住聲音但是擋不住煙,只要將烽燧安置於高聳隱秘處,安排幾名輔兵守衛,教其燃燧之法即可,最簡單的通過煙柱的數量就可以傳遞不同的消息,確實簡單實用。”

  “好,就由獻之安排此事,烽燧傳令之法要交給所選之輔兵知道,另外還要讓各軍主官都熟知。”

  李定國一直都是稱呼萬年策的字,這位老部下的資歷很老。

  他曾經任大明南陽府同知,湖廣鄖襄道參議。

  在南陽時平定楊應秋之亂,在鄖陽靖流寇之氛,阻止總督熊文燦燒谷城。

  在兩地官聲都非常好,後李定國扶持永歷朝廷時,萬年策來投。

  他雖是文官,但是擅長兵法韜略,深受李定國的器重和尊敬。

  “父王,末將還有一事。”

  李定國有些不耐煩地看了李嗣興一眼,今天他的話有些太多了。

  這麽多的將領,哪個不是經驗豐富,但是他們都沒有說話。

  倒是李嗣興這個小娃娃,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剛才那烽燧之事,倒也還合理,要不然,李定國這會兒就已經不再讓其開口說話了。

  PS:連做七天,依然周末更新不休息,投個辛苦票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