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帶明末回漢唐》第70章 整編穿插營
  李嗣興萬萬沒有想到古人都已經發現靜電給火藥作業產生的危險。

  雖然他們叫不出原因,但是他們已經通過經驗總結出了解決的辦法。

  王應龍手中拿著一個包扎好的炸藥包。

  滿是老繭的大手就像是老樹的枝丫一般,粗糙的皮膚就像是那老樹皮。

  他的手很大,那是一雙工匠的手。

  雖然已經很老了,腿腳不好,但是他的臂力依然很強。

  也許是因為老人家製作了一輩子弓箭,主要都是要靠手上的力量。

  一個炸藥包,老人單手就輕松抓了起來。

  “你小子腦子真靈光,怎麽會想到用布匹來包火藥。”老人家倒是沒有問出其他人都問的問題。

  看樣子,老爺子雖然樸實,但是人卻一點都不笨。

  他估計是想到了這東西既然是晉王安排到匠營的,那麽一定是經過了驗證。

  “老爺子,咱們這不是趕時間嘛,要是時間充足了,還是您老這兒做的震天雷更好啊。”

  “不不不,震天雷太重了,另外咱們也沒有那麽多的生鐵。有那麽多生鐵還不如用來鑄造箭頭和兵器呢。”

  王應龍的話中透露了明軍的鋼鐵產量嚴重的不足。

  這是過去一直存在的問題,李嗣興的記憶中對這些事情倒是有些印象。

  不過現在李嗣興來了,以後這就不會再有這個問題了。

  雲南當地原本就是各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

  只是這裡一隻以來都是鉛礦和銅礦比較發達。

  鐵礦的開發受製於當地的地形限制,沒有大的進步。

  另外主要的礦區都分布在土人的控制區,那些人又怎麽會知道怎麽開采呢?

  李嗣興知道後世的普洱和昆明、玉溪地區都是主要的鐵礦區。

  甚至還有很多是優質的富鐵礦。

  而且很多地方都同時出產煤礦。這就能夠在當地就近生產,緩解了一部分的運輸問題。

  守著這樣的寶地,為什麽明軍這麽缺鐵,也不自己去想辦法呢?

  當然了,李定國一直忙於打仗,沒有精力去搞這些。另外,這些也不是他的特長。

  他將當地的礦山對民間商賈開放,促進了地方上采礦業的發展,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算是不錯了。

  李定國是想要通過民間的力量來緩解自己物資上的不足。

  不過滇雲地區本就是窮困之地,當地的商賈勢力並不發達。

  再加上被清軍封鎖,滇雲地區除了與西南土司和南亞地區聯系之外,無法與中原聯通。

  就連馬幫都缺少貨物的來源。

  “王爺爺,很快我們就有用不完的鋼鐵。”李嗣興看著老人說道,似是在做一個承諾。

  “你小子什麽時候也學會說大話了,那些文官的臭毛病,你可別都學過來了啊。”王應龍摸著李嗣興的頭,笑著說道。

  旁人可不敢做這樣的動作。

  但是王應龍是誰?就是李定國見了都要行晚輩禮。

  老人的脾氣很好,要不然,就是李定國做錯了事情,老人家都能拿著拐杖敲過去。

  李嗣興只能留下來帶著這些工匠,一起做炸藥包和投石機。

  一旦動起手來,李嗣興就很快進入狀態。

  他綁扎炸藥包的動作很嫻熟。

  李嗣興讓王良工將火藥工匠分成兩撥。

  一撥人專門稱量火藥,另外一撥負責捆扎。

  王良工選了五十個匠人專門負責捆扎,

每次就能扎出五十個炸藥包。  李嗣興面向大家席地而坐,一邊動手,一邊在嘴裡講解著動作要領。

  王應龍就坐在李嗣興的身邊,他的手也沒有閑著。

  拿著油紙、布匹,跟著李嗣興一起捆扎。

  老人家的每一個動作看起來似乎很慢,但是當李嗣興扎好一個炸藥包的時候,老人家也幾乎同時完成了。

  底下的那些匠人都做的很認真。沒有一個人濫竽充數。

  也不知道是因為李嗣興的世子身份,還是因為王應龍就坐在那裡。

  直到夜色降臨,火藥作坊這邊只能停了下來。

  不過此時那些工匠已經能夠熟練掌握這項技能了。

  李嗣興當即又轉向了做投石機的作坊。

  其實李嗣興也知道如何做專門的炸藥包發射器。

  現在冶鐵工藝不足的情況下,做這種類似於臼炮的炸藥包發射器,對於明軍的可行性更高。

  不過李嗣興在工坊轉了一圈。發現這裡就連做臼炮條件都沒有。

  他們只能加工維修一些冷兵器。

  頂多就是打製一下火槍的槍管。

  看樣子,明軍的條件比李嗣興想象的還要艱苦。

  李本忠他們已經在夜色降臨的時候在豬頭山下扎營。

  馬利帶著斥候隊將豬頭山隘口周圍查探了一遍。

  山中的道路有一段跟官道的六道梁緊挨著,也就是說敵人可以從那裡翻過來。

  李本忠選了一處類似於山門的地方做為主要的阻擊地點。

  這處山道的兩邊是兩塊巨大的山石,正好將道路包夾在中間。

  兩邊的山坡因為巨石變得陡峭,難以翻越。

  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夜色降臨,李嗣興就呆在匠作營,並沒有回來,岩豹已經跑回來交代過了。

  李嗣興不在的這半天,李本忠也很忙。

  不僅僅要熟悉陣地,還要將這些炮隊的苦力進行編組。

  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做擲彈兵,操縱投石機也用不了多少人。

  李本忠帶著周瑞從裡面挑出來了兩百多人補充到了戰兵之中。

  李嗣興到匠營幫他們搞來了一批武器裝備。

  其中竟然還有五十把軍弩。軍弩是直瞄武器,是用起來比弓箭要容易的多了。

  這讓朱勇的手下一下多出來了五十名弩手,改善了穿插營遠程支援火力不足的問題。

  剩余的人補充到刀盾兵中去,有一百人成了長槍兵,因為這些人連揮刀砍人都不會。

  這會兒拿著長竹竿在練習突刺。

  李嗣興考慮到無法將陣地建的明面上,這些長槍兵可以配合刀盾兵組成一個長槍方陣,將山路給封鎖住。

  好在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臂力都還可以。

  這樣李嗣興手中就有了六十幾名弓弩手。一百多名刀盾兵和一百名長槍兵,另外有五十人操縱投石車,還有兩百人當做擲彈兵使用,這些擲彈兵除了炸藥包之外,每人也配備了一把橫刀,炸藥包扔完之後也可以加入近戰。

  只是這近戰的能力就不知道如何了。

  李嗣興那邊,即使天黑了,也沒有閑著。

  除了火藥,其他工作都可以挑著火把繼續乾。

  外面已經一片黑暗,越是臨近大戰,士兵們越是需要充足的休息。

  不過匠營所在的山坳中卻依然乾的熱火朝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