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帶明末回漢唐》第3章 德克塔火灶
  李華想要去後面的百姓之中看一下。

  他覺得只有在百姓中才能夠真正感受到這樣的大時代。

  他這幾天有考慮過當前的形勢。

  這段南明歷史悲催得連歷史書都不願意描述幾句,何況他們現在已經要丟掉整個滇中了。

  現在回去投降,當然是對自己最有利的,說不定還能被韃子皇帝封一個歸義王、續順公。

  可是李華不想下半輩子做一個“龜公”。更何況他的那個倔強的父親一直自認為是拯救大明的將神。

  那人是絕對不會投降韃子的。

  那麽問題來了。現在的韃子朝廷實際上還是繼承了大明的那一套儒家禮法。

  自己投降了那就是不孝之人,這相當於犯了道德上的極刑,以後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除非自己的這個便宜老子死了,否則他李華不能投降。

  既然不能投降,那麽就要活下去。李華覺得這是大山對自己的考驗,是他挑戰大山失敗的懲罰。

  要是死了就是徹底給木奧兀爾了,那還有什麽意思。

  只是要在這種絕境中活下去,真的很難。

  他現在只有一百多兵將,要是這個時候韃子追上自己,那該怎麽辦?

  又或者是自己這些人真的走不出大山?

  李華現在身邊沒有前世進山時的裝備。他可以搞一根針,摩擦之後穿上一小節枯枝,放入水杯之中。

  但是那玩意兒根本不準,他前世的時候一個專業的團隊擁有正兒八經的指南針,衛星定位儀都在山中迷了路。

  而現在的深山之中更加的原始,李華的身邊又是一幫蠢貨。

  李華部隊裡的老班長跟他說過,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給自己找幫手。

  越多越好。

  他大學輔導員也跟他說過,在社會上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才能夠將路越走越寬。

  前世的父母也跟他說過,在外面混,朋友多了才能吃得開。

  ……

  但是這裡的李華沒有朋友,他的生活中似乎只有自己的父親以及師傅。

  父親李定國一直將自己帶在身邊教導。

  別看他只有十三歲,但是已經上陣殺過敵。

  他崇拜自己的父親,覺得除了父親,其他人都是渣渣。

  這樣的人眼睛長在頭頂上,是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岩龍他們四個對他很忠誠,但是他們不是他的朋友,只是他的奴仆。

  也是因為如此,四人只會聽命行事,他們不敢也不會幫助李華想主意。

  李華的身體早就已經好了,但是老是坐在滑杆上,腿有些麻。

  這會兒他已經活動開來。

  不得不說這個少年的身體底子非常好。只有長年練武,還要有高人指點才能夠將身體基礎打的這麽好。

  李華的記憶中還多出了很多戰鬥技能,刀槍劍戟,諸多兵器的用法。他還有不錯的箭術。

  這些都不是他前世的記憶。

  13歲的年齡還沒有完全發育好,就至少有一米七幾的個頭,大長腿,大長手臂。

  典型的關中人國字臉,眉目秀闊,儀表堂堂。

  很多人都誇讚李華是一個俊俏的後生。

  但是在背地裡大家都會在心中歎息,這樣一個俊俏的後生太過傲氣了。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過剛易折,慧極必傷,善柔者不敗,剛柔相濟才能天人合一。

  以前的李嗣興就是這樣一個人。

  唉~

  除了這個該死的時間,這次穿越,大山算是對得起他了。

  那該怎麽辦呢?

  後世的保山到騰衝之間的距離只有不到150公裡。

  即使走山路,也就三四個小時的車程。

  就這麽遠的距離,李華的這支隊伍從離開永昌府城到現在已經走了十幾天時間。

  隊伍總的方向是朝著西邊走,但是現在還沒有到中途的怒江。

  那條大江縱貫南北,自己這些人總是要經過那裡,繞是不可能繞過去的。

  “岩豹啊,你們天天抬著我走,有沒有算過我們經過了幾座山?”

  這裡的山的跨度都差不多,李華想要估算一下自己這些人走了多遠。

  岩豹在四人中是最聰明的一個,至少李華是這麽覺得的。

  當然他與四人相處的時間不長,至於原主,壓根就沒有將這四個當人來看,自然也不會關注他們。

  “少主人,這可太多了,岩豹不知道該怎麽描述。”

  李華歎了一口氣,看來自己還是高估了對方,這四人可能連十一都數不到。

  也許要給一根繩子讓他們打結。

  他又將目光投向了隊伍的後方,那幾千人的百姓中總應該有聰明人吧。

  這些天沒有一個人來找他,也許是畏懼自己。

  看來,李華要親自走一趟了。

  “世子殿下,您好啦?”這個時候一個粗獷的聲音傳來。

  李華抬頭看去,那是一個身材高大的漢子。

  那個人的身材比自己還高,差不多的國字臉,留著短髯,濃密的燕尾眉,一雙眼睛很圓。

  他身上穿著一件染成暗紅色的皮甲,手上拿著一把長柄的斬馬刀。

  “忠叔,過來坐。”

  “哎呦……”李本忠一個踉蹌差點要摔倒,這個小祖宗,這不會是一場大病變了性子了吧。

  要知道這小爺可不像晉王那樣禮賢下士,平時都不會多看一眼李本忠這樣的小頭目。

  作為家將,李本忠嘴上不敢說,但是心裡總是想離著這個少主遠一些。

  要不然,他一個千總也不用跑到前面開路。

  他手中的這把斬馬刀這幾天不知道砍斷了多少藤蔓。

  好在他們走的這條路足夠的偏,偏到連追兵都沒有。

  但是再這麽轉下去,不跟大部隊匯合,他們可能都要被困死在這裡。

  現在還是冬季,滇西南的天氣還是涼爽乾燥。

  要是下雨的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這位小爺今天也不知道是怎麽了。

  一聲“忠叔”叫的,差點要了李本忠的半條小命。

  “世子殿下啊, 您叫在下本忠就好了,再不然跟晉王一樣,喊俄大狗子也行。”

  “忠叔,我小時候就趴在你背上騎大馬,喊你一聲叔,不為過。”李華擺手道。

  李本忠此時的目光卻被李星跟前的一個火坑給吸引了。

  李華的跟前有兩土坑,相隔三寸多的距離。

  一個土坑中燃著篝火,那篝火明明是在土坑之中燃燒,卻出奇的很旺。

  燃著火的那個土坑口放著一個茶壺,裡面煮著茶水。

  坑口正好可以支撐茶壺的底部。

  “少主,這行軍灶可是您挖的,為何火旺而少煙?”

  李華沒想到李本忠會問這個。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德克塔火灶,李華以前部隊巡邊的時候經常用。

  他一直以為憑借我們老祖宗的本領應該早就知道才是。

  “忠叔,這個叫德克塔火灶,右邊這個坑是進氣口,你看這下面有個洞,將兩邊聯通,等會兒還可以從這裡添柴火。”

  “咦?忠叔,這個火灶你們以前行軍不用嗎?”

  李本忠聽得入神,什麽德克塔,大雁塔……

  不過這個灶看起來真好,這些天他們一直在逃跑,生火可是一個大問題。

  他們只有在早上霧氣重的時候才敢生火。

  可是,後面那些百姓是一停下來就要生火煮東西。

  那麽多火堆很容易把敵人引來,還可能把山都給點了。

  沒想到世子爺的手中竟然有這樣的好法子。

  有了這法子,這以後野外行軍作戰再也不用怕生火的問題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