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帶明末回漢唐》第12章 考校
  現在應該是永歷十三年,順治十六年。明年,也就是永歷十四年,先是順治帝最疼愛的董鄂妃病逝,然後順治帝會在次年年初染上天花病逝。

  而他一系列拉攏漢人士大夫的政策將會被暫時推翻。

  滿人貴族和漢人士大夫之間將出現一段冷戰期。

  這個時候,那些投降的漢人士大夫定然人心惶惶,南方的這些清廷漢軍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加上清廷馬上要加強海禁政策,沿海地帶將會大亂。

  這些都是明軍的機會。

  至於那個朱家的皇帝會不會出來搞一些昏招。

  李華可不是李定國,他的心中對那個被扶起來的朱家皇帝一點都不感冒。

  有他在,李定國就帶兵打好仗就行,李華會幫父親處理好後方的事情。

  等他們站穩腳跟,李華就會想辦法拉近明軍與清廷之間的差距。

  打仗最終靠的還是經濟實力。

  他一個什麽都懂一點的知名答主,加上工科生、diy達人,要想在這個時代賺錢有很多方法。

  當然了在此之前,李華需要有一個出海口。

  明軍與清廷在體量上的差距,今後就要由無盡的大海來彌補。

  漢人還沒有海權的概念,但是李華知道,幾百年後,大海也算是國土的一部分。

  這裡也會產生取之不竭的財富。甚至可以說這裡是未來幾百年財富的主要來源。

  “殿下,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希望殿下能夠回答我一個問題。”施道淵嚴肅地問道,又似乎是在考校李華。

  “先生請講。”李華對施道淵的稱呼已經改變。雖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有什麽真本事,但就是感覺很牛的樣子。

  劉備第一次見到諸葛亮的時候想必也是這種感覺吧。

  “殿下,都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是哪天殿下成為那個臣,殿下會怎麽做。”

  一旁的李本忠心頭一緊,忍住要說話的衝動。

  他雖然是個粗漢,但是這種戲文中常有的話語,他也是聽過的。

  他在心中想,要是那個朱家皇帝敢要晉王和世子死,那麽老子一定先砍死他。

  劉安也瞪大眼睛看著李華。

  他就是奔著晉王來的,在他眼中永歷皇帝還不如韃子皇帝呢。

  劉安覺得這位世子殿下不會如同晉王一般愚忠。

  “哈哈哈,那老子一定將這個皇帝給先弄死。先生不用試探本世子,我父王匡扶明室,不是因為朱家皇帝有德,只是為了團結更多的抗清志士。”

  “抗清這種事情不是他這種朱家的貴胄能夠做的,朱家人的才智已經被他們的先祖耗光。抗清需要將士們一刀一槍的拚殺,需要的是百姓不辭辛勞的支持。如此無功之人如何定他人生死。”

  “這天下是天下人的,我以天下人的身份抗清,非為明臣。我輩皆有義務去挽這將傾的大廈,任何人都無權無故斷人生死。不光是朱家皇帝,就是我的父王也不能這麽做。”

  劉安激動地說道:“好,殿下說的好,任何人都不能無故斷人生死。”

  歷朝歷代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就是限制皇權,不管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還是不殺士大夫。

  都透著讀書人對皇權的不信任。

  李華是晉王世子,他代表的應該是皇權一方,能夠在十三歲的年紀說出這樣的話已經實為難得。

  劉安一種得遇明主的感覺,施道淵則沒有他這麽天真。

  “世子,那麽你覺得又要以什麽來定人生死呢?”

  “能夠斷人生死的只有審判和律法。公正公開的審判,加上大家一同定製,並且得到大多數人認可的律法。只有這些才能夠定人的生死。”

  施道淵笑道:“律法?帝王一言就是金科玉律。”

  “先生所言不妥,假如帝王的話就是律法的話,那麽這個律法一定是惡法,惡法非法。如果律法要約束大臣,那麽它一定是大部分大臣都認可的,如果要約束普通百姓,那麽也一定要是普通百姓認可的。”劉華這話信口說來,但是在對法理研究匱乏的明末也算是警世之言。

  剛才施道淵已經說了,他不想與朱明沾染因果,可能是在他的測算中,朱明必亡。

  所以他要問李華這些話,無非是要試探一下李華是否是朱明的忠臣。

  晉王一系只要不死忠於朱明,那麽取而代之只是很簡單的事情。

  捧著朱明也只是做一個牌坊而已。

  要是現在李定國自己稱帝,那麽他必然沒有辦法再聯合夔東十三家和東海鄭家。

  鄭家也不是大明的忠臣,弘光沒了他們用弘光的年號,永歷遠在西南他們就用永歷年號。

  那一直跟在他們身邊的魯王,國姓爺始終不待見。

  這很能說明問題,鄭氏不想自己身邊有一個朱明皇帝來拖自己的後腿。

  李定國要不是身邊有一個永歷皇帝,加上一幫善於搬弄是非的奸臣,如馬吉翔之流。也不會這麽快就丟了滇中。

  說白了,大家都只是想要“大明”這個名號。

  大明三百年,只剩下這個名號還有點價值了。

  李華從大石頭上站了起來,拱手道:“先生不需要擔心因為本世子沾染了朱明的因果。”

  “家父是家父,我是我,我隻想趕走韃子,讓我漢人不為韃虜奴仆,讓我中華重歸漢唐榮光。”

  李華向劉安也拱手一禮道:“劉先生、施先生, 還請兩位先生助在下走出這第一步,且看我們將來能夠做出一番何等之大事業。”

  “玄初願誓死追隨殿下,驅除韃虜,重塑漢唐。”劉安激動地回禮說道。

  “玄初,你和世子殿下做自己的大業就好,貧道只要輿圖和船隊。”施道淵沒有劉安那樣的覺悟,他已經看淡了俗事。

  “放心吧道長,只要本世子還活著就一定會讓您去寰宇旅行,我不僅僅給你輿圖和船隊,還給你配齊水兵。”突然被潑了一盆冷水,李華也不感到尷尬,這位志樂道人說話已經比剛才客氣多了。

  “放心吧,貧道已經看過你的面相了,你至少能活到八十歲,只要你不賴帳就好了。”施道淵說道。

  “現在來說你的第一個要求。我們因為在這條路線上走了太久位置已經偏北。這裡通向了怒江的上遊峽谷。”

  “再往深處去就是山黎人的地盤,山黎人沒你們想的那樣野蠻,貧道曾經三次去山黎部做客。”

  “貧道剛才算過了,世子與這些山黎人有緣,最好這次就去山黎部,對世子今後的事業大有助益。當然了你們今後事業成功與否,與貧道無關,貧道只是希望早點得到海船。”

  施道淵此時有些滑稽,像極了那種明明對人家姑娘很好,嘴上又不願意承認的直男。

  “那麽道長,要是去山黎人那裡的話,還能在十日之內趕到磨盤山嗎?”李華問道。

  李華不相信施道淵神神叨叨的說法,但是現在必須要由他來帶路,他必須要在十日左右趕到磨盤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