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母親頓時喜極而泣,掙脫軍士的阻攔,來到孩子跟前,抱著孩子哭:“姊然,你可嚇死阿娘了,告訴你不要亂跑,你怎麽不聽話,你怎麽不聽話啊......”
說話間竟還打起了女童,李長河趕緊勸阻,但他也深知,打在孩身,疼在娘心,這位母親更多是疼惜和愧疚。
這位母親見孩子無事,趕緊向李長河道謝,拉著孩子跪了下來。
女童母親道:“快向恩人道謝,要不是這位醫師,你早亡了!”
李長河哭笑不得,趕緊攙扶,表示這不過是醫者職責罷了,此時李世民的遊船也靠岸了。
就在母女兩人感恩李長河的時候,不合時宜的話突然傳來。
“雖說救了女童,但你也玷汙了女童貞潔,不合禮製,要知男女授受不親,如今親了這女童,汙了清白,讓這孩子以後如何自處?”
“沒錯,如今如此做,這孩子算是被你毀了,唉...”
“以後誰敢娶這女童呢?”
“毀人清譽,肯定也不是什麽好好醫師。”
“道貌岸然吧,咦...”
......
無數的指責猶如洪水襲來,李長河心中一沉,救人本就耗費了大心力,此刻又面對酸臭腐儒詆毀,百姓從眾指責,頓感四肢一軟,頭暈目眩,身體不自覺往後倒去,但一雙大手有力的接住了他,是李世民。
“來人,賜座,給李縣男弄點吃食!”李世民面無表情道。
李長河露出憔悴的笑,李世民重重點頭,表示一切有我。
進食了一些牛羊食物,李長河感覺體力恢復了一些,然後他的目光看向人群中,整理神態,一字一句道:
“請問,剛才哪位說:男女授受不親?站出來,吾欲駁斥。”
百姓中不少人臉色一變,因為他們也聽到了,李世民剛才說李縣男,說明李長河不僅是個醫師,還是有爵位在身的貴族。
他們目光忍不住看向李世民,心中泛起擔心。
李世民瞬間了然:“不過是辯論,自然暢所欲言,更是無罪,今日時光正好,飲酒作詩算是上篇,不如接下來就以辯論為下篇!”
眼見大唐天子都認同了,不少人站了出來,他們衣著比百姓好許多,一看就是讀書人。
“好,甚是有趣,來人整理場地,請辯論者入座!”
軍士速度極快,一會就在曲江邊陳設好了一切。
眾人落座,百姓在一旁圍觀。
李世民居於至尊北位,大唐皇后長孫無垢陪伴其身,李長河位於李世民左下位,而那落水母女在右位,並有房玄齡和裴寂落座,其他人也相繼落座。
一切準備妥當,辯論開始,有一三十多歲男子站起,拱禮後道:“愚清河崔氏,崔文理。”
“竟是五姓七望!”李長河心中了然。
崔文理道:“《禮記·曲禮》雲: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yíjiā),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於梱,內言不出於梱。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
這是什麽意思?
解釋起來就是男女之間不能雜坐,不能用同一個衣架、毛巾、梳子。
叔嫂之間不能隨便搭話,庶母不能給洗衣,男女內外有別,連談話的內容都要分開講。
甚至已經出嫁返家的兄妹之間也不能同席而食。
隨後崔文理繼續道:“而《禮記·內則》更是有雲: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上面要說男女有別的話,這個就是對小孩的規矩,意思孩子們到了七歲以後,男孩、女孩就不能一起睡覺,也不能一起吃飯。
“李縣男,爾雖才情、詩情、醫術俱高,但禮義廉恥,國之根本,怎敢忘?”
面對崔文理的咄咄逼人,李長河冷笑,隨即起身。
“仁者愛人,仁者見仁,不仁者不愛人,不愛人者,人人得而誅之。”
“你說,女童若是死了,其母心神俱傷,那女童是為不孝,吾本醫師,使命為救人,若不救她,是為不仁不義,崔郎君是想陷害我於不仁不義之地步嗎?”
“孟聖在《孟子·離婁上》言: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授之以手,權也。”
“要知,所有的禮義廉恥都建立在人這個基礎上,無人,哪有禮,崔郎君,你說,是先有人還是先有禮?”
崔文理頓時啞然,因為他知道李長河說的沒錯,孟亞聖是認為人命比死板的禮儀重要得多,關鍵時刻更重要的是變通。
人當然是比禮更早,一切的禮都是為人服務的。
李長河繼續道:“若今日溺水者是你的孩子,難道你就能如此狠心嗎?為了自己名垂千古,就以另外一人的性命為代價,難道這就是你認為的仁義禮智信?”
“我眼中無色,而你眼中有色,我能夠坦然面對,是因我能辨別出真正的善與惡,在我的眼中,她不是女子,亦不是孩童,只是一個病人。”
“今天無論是誰,懷著對生命的無限尊敬,我都會去救,因為在醫者的眼中,沒有男女之別,有的只是病人,吾等醫師所要做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救他!”
“啪啪啪...”掌聲響起,那是李世民為李長河叫好。
坐在李世民身邊的長孫皇后也隨即配合鼓掌。
房玄齡、裴寂等人知道,在朝堂之上若是哪一方辯論出色,便會用笏板拍手叫好,只不過現在沒有器具。
皇帝如此做,或許是為了叫好,於是也跟著拍起手來。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就是因為今天他們拍手,讓拍手成為一股潮流,往後日子裡,凡是對某件事某個人表示認同,都會以拍手作為禮儀。
崔文理知道自己敗了,皇帝都表示了認可,他還能反駁什麽?於是灰溜溜退下。
隨即又上來一人,此人亦是五姓七望中人,范陽盧氏,盧青山。
“飽暖思欲,若不加抑製,擾亂國家安定,國將不國!”開口便是給李長河扣上一頂大帽子。
但李長河可不慣著他,直接道:“《詩經》上說: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此乃自然之態,人性之本,堵不如疏!”
“就如一條大河,有洪災泛濫,你若是想著一直堆高堤壩,能保證一直不會決口嗎?若決口了,那情況又將是怎樣的嚴重?”
“做事要溯其本源,潰壩有可能是上遊洪水攜帶了大量泥沙,堵塞了河床,也有可能是螞蟻洞穿了堤壩,也有可能是人為的偷工減料。”
“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而任何的真理都不是想當然的自我感覺。”
“將正確的道理告知男女,讓心中無色,又怎會引發社會動蕩?”
“還是說,這情欲只是你嘴上說說,只是為了標榜自己,限制別人,而不去思考自身?”
“你...”盧青山氣的滿臉通紅。
李世民哈哈大笑,繼續為李長河鼓掌助興。
他退下後,又有人站出來。
“吾乃...”
......
就這樣,李長河舌戰群儒,講道理擺事實,用論據和真切的道理反駁他們,以文拒敵,無有能勝者。
很快時間過去了兩個小時,這些儒士心中充滿懼怕之意,因為他們發現,原來了解儒學的竟不是自己人,而是李長河這個“敵人”。
眼前這個叫李長河的人,簡直對儒家經典研究透了,每句話都在引經據典,讓他們找不到破綻,就算他們將話題引導到有利於,李長河也能快速找到反擊的方法。
這簡直太可怕了,竟有人集百家之長,無所不知,這就是天才嗎?
一時間他們的自信心被嚴重打擊,到了現在竟然五分鍾都沒有人站出來了。
眾儒士目光不自覺看向一個人,那就是孔家二郎孔志約。
孔志約因盜詩鬥詩使其顏面盡失,本想灰心離去,但後面發生李長河曲江救人,他也就沒離開,又看到李長河舌戰群儒,他心中異常澎湃,本想著李長河肯定失敗,萬萬沒有想到李長河一路橫掃,於是他心中又熱絡起來。
如今眾多儒士看著他,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孔家顏面或許可以借此奪回,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打心底敬佩李長河,因為李長河懂得實在是太多了。
而孔志約更知道,想要洗刷自己身上恥辱,那就必須辯論贏。
不得不說,作為年輕一代的翹楚,對於儒家經典,在場儒士,他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除了穿越來開掛的李長河。
孔志約整理衣裳,然後朝著李長河行禮,然後道:“請。”
“禮樂為先,複有規則,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複禮......方才有世界昌明,人心樂善,五谷豐登,萬物有序。”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為社稷根本,男治外事,女治內事......”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為人所棄,以禮製欲......”
孔志約侃侃而談,理論觀點清晰明了,比之前所有與李長河辯論的儒士都厲害,其語言似有將李長河的觀點完全推翻之意。
當他說完後,李世民沒有鼓掌,但是裴寂、王績等人卻隨之鼓掌,而後眾多儒士彈冠相慶,似乎覺得勝券在握。
但李長河害怕嗎?不,他完全無懼。
拂了拂肩膀褶皺,李長河道:“孔聖尊周禮,但周禮本質卻是“以人為本”,西周中原,男女可在仲春之月自由相會,盡情歡娛,因為周代商八百年,天下大同,禮樂興盛!”
“禮乃仁之外形,夫子曰: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所以義為最高原則,禮若違此原則,則禮要改。”
“此乃損益,即變化進步。”
“禮從最開始便是社會政、商、文化的綜合體現,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周因於殷禮,所損益。禮總是在前代的基礎上繼承變化的,這是規律。”
“孔聖尊禮,是因為禮是一種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文明。”
“一代有一代的文明,亦有一代之禮。”
“而有唐一代,也該有自己的禮!”
“若婦女溺水而不施救,是與豺狼無異,男子窺視婦女的身體,自是好色無恥,但救人性命者,查看婦女身體,則不違反戒律,因生之偉大。”
“吾李仁心,通變在心,不離其義,無愧於仁!”
“為何辯論,爾等皆不勝我?因為真理往往需要自己去思考實踐得出,而並不該是拿來主義,直接用別人的想法來替代自己的想法。”
“而我對原則的堅守,更不是爾等可以比擬。”
振聾發聵的聲音,震撼了每個人,也將李長河自己新潮的思想傳輸給在場所有人,新的哲理就此誕生。
雖真理的誕生是漫長而曲折的,但只要是適應時代,那便是最強音。
李世民心中激動,直接站起來鼓掌,連聲說了三句好,手掌都拍紅了。
裴寂、王績、孔志約這些傳統儒士臉色大變, 他們心中苦澀,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輸了,不,是現在的儒學輸了。
因為這場辯論中,大唐最高權力之人,大唐皇帝認可了李長河,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有可能成為正統思潮,這對儒家來說無異於滅頂之災。
李長河看著四周的人,他想起了學醫時發的誓言,他不禁念了出來:
吾,李長河,字仁心。
作為醫師中的一員;
莊嚴宣誓,為服務萬民而獻身;
將病人的健康和福祉置於首位;
將尊重病人的本心和尊嚴;
將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
將不因年齡、男女、國別、種族、疾病難易、社會地位或任何條件來乾預我的職責和我的患者;
將尊重病人所托付給我的秘密,即使病人死亡;
將以良知、尊嚴和高尚的行為踐行我的職業;
將維護醫學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給予賦予我醫學知識的所有人尊敬和感謝;
將為了病人利益和醫學進步分享我的醫學知識;
將盡我最大的能力去提供最好的服務;
將不會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去謀害良善,謀求不義之財;
以吾之名,鄭重地、自願地做出這些承諾,永生不改,至死不渝。
誓言成,眾人皆驚,這一刻,他們似乎看到了聖師的光輝在李長河身上閃耀。
如此高尚的品德,仿若書中記載的完人。
他們更不知道的是,這個宣言發出不久,便成了每個大唐醫師的行醫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