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乾心論道》第29節 奏表章太守濟志(四)
  “不好了、不好了!”

  一名穿著裲襠的小吏快步來到廊下,神情緊張。

  連在一起的三間廊屋內,五六個衣冠不整,只是隨便裹一件袙複,將兩條臂膀袒露著乘涼的小吏,紛紛伸出頭來。

  “怎麽不好了?”

  “何事這麽慌張?”

  趕來報信的小吏見著這些人的模樣,一拍大腿。

  “嗨呀!還不快快穿戴整齊了,昨夜校場街上那位來了!”

  昨夜校場街上那位!

  郡守府衙中的吏員,幾乎都是三姓士族的庶孽子弟充任。

  昨夜三姓中,沒有哪一家躲過了血光之災的。

  但這些人絲毫沒有同仇敵愾之心,反倒更加畏懼那行凶之人。

  聽了報信,頓時全都手忙腳亂,急急各回公寮穿戴。

  如今正是酷暑天氣。

  小吏們就算是在太守孔蘩露跟前,都不甚在意裝束問題,但聽聞昨夜那人要來,誰敢放肆?

  那通風報信的見眾人各自去了,急忙又轉去右廂,繼續傳報。

  不一時,便見一名衣裳汗濕了大半,彎著腰不斷賠笑的吏員,引著一名老者,一名壯碩少年,踏入庭中。

  這正是陳仲、蘇元明師徒二人。

  陳仲舉目觀看。

  只見這府衙倒也氣派,院落寬敞,屋舍高聳,地面上鋪著一色的青灰石板,絲毫不下於彭氏私宅。

  看起來,這裡新建當是沒有太久。

  在那正堂中沒有見到孔蘩露的氣息,陳仲問道:“太守外出公幹了麽?我欲購得城外一處坡地,該由誰人辦理?”

  “這……”

  引路的小吏不由轉身張望。

  只見那廊屋中一個冒頭的都沒有。

  小吏口中發苦。

  陳仲卻也無意為難他,其實進來的第一時間,那些廊屋裡窸窸窣窣穿衣裳的聲音,就清清楚楚傳入了耳中。

  甚至前面那奔走傳告的聲音,也都根本逃不過陳仲的耳目。

  但與這些人計較,又有什麽趣味?

  “去告訴乾辦之人,無需慌張,準備得當,前來見我便罷。”

  陳仲吩咐一聲。

  那引路的小吏頓時千恩萬謝地去了。

  蘇元明不解:“師父,他們是在做什麽?當值時間,這麽久不敢來見我們?”

  陳仲道:“天氣炎熱,衣冠不整,不敢來見耳。”

  蘇元明“哦”著點頭,想起了小時候他自己也因為天熱不愛穿戴整齊,他母親便告誡他,說人穿衣服除了禦寒,更是表明知道羞臊、恥辱,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是“禮”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把自己當人看待了,那麽盡可以隨心所欲。

  從那之後,蘇元明就不肯隨意在大庭廣眾之下不穿衣服了。

  “他們不敢來見師父,看來也是知道羞恥的。”

  蘇元明話雖這麽說著,臉上表情卻愈發不屑。

  “但身為府衙吏員,明知恥辱,卻仍舊那麽做了,可見不是什麽好人,平日裡還辱罵鄰裡,口口聲聲罵我們賤民,我真該像師父你消滅都尉、郡丞那些人一樣,把他們也都斬除了!”

  陳仲微微搖頭:“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雖是儒家之說,與為師所持不同,卻也有可取之處,你當下心齋的修為境界,正可以揣摩、參照,免得失於偏激。”

  蘇元明撓頭,雖然知道陳仲不讚成他的想法,卻也老老實實答應下來。

  就站在原地,

蘇元明直接思考起自己哪裡錯了,應該怎麽想、怎麽做,全然不再將其它事情放在心上。  陳仲見狀微微頷首。

  他二十二歲時,遇到釣叟,得到《劍術》和《玉清三十六籙》。

  從那之後,他自己的修行法門,便從蓬萊道洲前漢大賢揚子所傳《太玄》,全面改換。

  《太玄》本出於孔子所著《易術》,結合前漢出世的上古仙人伏生帶來的“五行說”,固然與流行兩漢的顯學不完全一致,但也算是其中一支。

  因揚子曾在新昌郡外,昌山檀德台講學數十年,廣收弟子,有教無類,故而《太玄》法門在蓬萊道洲傳播極廣。

  而釣叟授予陳仲的《劍術》中,卻多是引用《莊子》。

  陳仲在鑽研與重重境界體悟的過程中,對《莊子》也逐漸有了深刻理解,最終選擇脫離先師孔子的儒家學說,投入道家。

  只是體悟越深,陳仲便越覺得《莊子》表面上都是荒誕不經的故事,誇張而無稽,但實質上是其所表達的境界過於高深,常人無法理解。

  修行之始,境界不足,並不適合以《莊子》啟蒙。

  至於道家本經,先師老子的《道德》,更加玄妙,可謂不解之經,因為一解便錯!

  祖州道高平郡王氏,出過一名神童王弼,三歲能文,五歲感應,十四歲時為《易術》做注,佔據了祖、炎、長、元四道洲的魏武王曹操讚其“標老易之先”!

  蓋因王弼是以《道德》章句, 注解《易術》,而且頗有建樹。

  隨後,他又為《道德》做注。

  陳仲聞其大名,拜讀著作,最終認為王氏《道德注》僅有一語可取——得意忘言。

  《道德》所蘊含的玄妙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如果誰能體悟到其中真意,那麽一定已經忘記了該怎樣描述。

  所以,《道德》雖是道家本經,卻更不能用來做為修行的入門之法。

  偏偏,道家僅有這兩部經典,其它著述,要麽淪為雜家,要麽就是陰陽家之流托名而作。

  陳仲如今收徒傳道,也是不得不雜用百家語言。

  又過片刻,有戶曹書吏,舉著圖冊出來,請陳仲指點具體要買什麽地方。

  待陳仲說了。

  書吏暗舒一口氣。

  果然是城外。

  而且還是靠近仙門山的一處小丘。

  仙門山中有妖,山丘坡地難以引水灌溉,這些都使陳仲看上的位置價格低賤,也不引人關注。

  這就好辦了,他只求快快應付過去,把陳仲這樣的凶人送走,別給自己招惹禍事就好!

  書吏立刻核對,小丘不是私產,可以由郡守府直接發賣。

  “啊,還未敢請教,先、先生高姓大名?”

  書吏準備契約時,才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如何下筆。

  “老朽陳仲。”

  陳仲話音落下。

  那書吏客套著便要下筆,卻忽然僵住:“原來是陳、陳陳陳……仲公爺爺!?”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