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光芒向著四面八方延伸開來,整個京城都被浩然天下所籠罩。
光明偉岸,至剛至陽,至聖至正,浩然正氣如春風拂過大地,將所有的汙穢都帶走,天地為之一淨。
嘩嘩嘩
浩氣如雨,傾盆而下,沐浴在大雨中,京城所有百姓都好像受到了蒼天的賜福,體內沉珂盡去,渾身無比舒泰。
“喝......”
一聲長嘯,震動寰宇,無窮浩然正氣仿佛具有靈性一般,自行匯聚融合,化作一顆種子種進了王陽明胸中。
那是一顆道種,一顆儒道超凡的種子。
天地有感,凝聚道種,幫助王陽明悟道。
道種入體,王陽明徹底明悟何謂“儒”,何謂“心”。
“吾善養吾浩然正氣。”
胸中道種微微顫動,一股玄妙不可言的波動散發,王陽明的胸中開始一抹純淨,柔和的浩然正氣。
是誕生在他體內,純純屬於他自己一個人的浩然正氣,而非是天地共鳴產生的那種浩然正氣。
兩種浩然正氣,一種來源於天地,一種來源於個人,兩者看似差別不大,實則天差地遠。
胸中浩然正氣出現,以他的知識,以他的心意為養料,迅速成長壯大,不過眨眼功夫,水流般的浩然正氣,便化作一片浩氣長河。
浩然正氣,不同於修道,或是修武,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邁進突破,修浩然正氣,隻注重心意與知識。
對天地自然,紅塵萬象有著極高的認識,誠於自己的心,便能在浩然正氣的修行上突飛猛進,乃至一步登天,連破數境都不是不可能。
王陽明不缺學識,行事向來堂堂正正,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民,心意當然夠“誠”,完全滿足浩然正氣的修行條件,他的突破之路才剛剛開始。
浩然正氣化作浩氣長河,長河中隱隱約約可見儒家有史以來,歷代先賢的身影。
讀書聲回蕩,聲音蘊含著一股無比奇妙的力量,陽剛霸道至極,比太陽光還要熱烈,比山河大地還要廣博,涵蓋一切道與理,克制一些邪魔歪道。
傳說中,古之大儒,一言鎮壓山河,一吼威懾鬼神,倚仗的便是這浩然正氣。
真正的儒家讀書人,不問仙,不求神,隻做學問,隻遵從己心,學問到了,心意到了,一切便都不成問題了。
人定勝天!
在某些儒道為主的世界裡,儒家真正做到了“人定勝天”四個字,制定規則的是他們,橫壓所有的還是他們。
儒家,能與佛道並列,甚至堪稱三教第一,成為人道文明的主流,自有其超然之處。
浩氣長河現聖音,胸中日月平千裡。
浩氣洶湧,聖光漫天,一輪昊日,一輪明月自王陽明胸中浮現。
日月同天,蔚為壯觀!
由浩然正氣凝聚的日月既不熾熱,也不寒冷,懸掛在天空中,與王陽明瘦弱的身影形成鮮明的對比。
“胸懷日月,妙極了!”
朱厚照撫掌大笑,一條全新的道路正在王陽明手裡成型。
顯化胸中日月,王陽明未能再進一步,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必要。
成就胸中日月,他的實力已經堪比神變境界的高手,需要沉澱一段時間。
浩然正氣修行雖然不怎麽看重根基,但適當的鞏固,有助於他快速適應暴漲的力量。
而且,大明十六朝都還沒有神變以上的高手,他若是率先一步踏出,有些人就會睡不好覺了。
他與朱厚照即是君臣,也是知己,他能夠確信朱厚照不會猜忌他,可是其他人呢?
過猶不及。
大明十六朝不止有朱厚照一個皇帝。
“今日,我為儒家讀書人開路。”
浩然正氣洶湧,如浪潮般激蕩澎湃,那一顆儒道種子被王陽明強行逼出體外,他已明悟前路,儒道種子對他的作用極為有限,還不如用來成全天下讀書人。
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王陽明一把捏碎了儒道種子,都不帶絲毫的猶豫。
道種來源於天地,回歸於天地,才能使千千萬萬的讀書人都受益。
儒道種子碎了,但卻沒有消失,而是融入了冥冥中存在的世界運行規則,成為天地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種承載了王陽明對浩然正氣的領悟,一旦有讀書人學識,心意都觸及到了修行浩然正氣的先決條件,那麽世界規則就會無形中讓其明悟浩然正氣修行法門。
道種融入世界規則,很快,大明十六朝的讀書人就享受到了王陽明送給他們的大禮。
“原來如此。”
心神與天地交感,一套完全成型的浩然正氣修行步驟便浮現在眾多真讀書人的腦海裡。
養氣,明德,胸懷日月,心中世界
養氣:孟子雲,吾善養吾浩然正氣,欲養出浩然正氣,首先心意必須得正,否則學問再高,都是沒用。
儒者,讀聖賢書,明天下意,誠心正意,守正辟邪,為眾生請命,為蒼生奉獻。
沒有一顆守正辟邪的心,便無法被稱為儒士,更無法養出浩然正氣。
養出浩然正氣,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心意到了,浩然正氣自然水到渠成。
養出浩然正氣,怎麽養,怎麽壯大浩然正氣,才是關鍵。
欲壯大浩然正氣,就只有一個途徑,讀書,讀的書越多,明白的道理越多,浩然正氣就壯大的越快。
當浩然正氣壯大成河的時候,養氣階段就算是大成了。
明德:德,就是德行,知行合一,用實踐來應證自己學到的道理。
到了明德階段,浩然正氣已然具有了相當高的威力,不遜色於先天境的高手,能夠使出儒道神通,例如唇槍舌劍,斷章取義等。
通過知行合一增長浩然正氣,以浩然正氣凝聚胸中日月,達到這個階段,一吼震碎鬼神,一言鎮壓山河,勉強能被稱為大儒。
胸中日月以上的心中世界,並不是要在心裡創造一個世界,而是將自己領悟的道理凝聚升華,成就成一道儒之法則,演化世界萬象。
心念所至, 包羅萬象,便是心中世界。
文天祥,楊慎,李東陽,王鏊,費宏.....
劉伯溫,宋廉,呂昶,劉三吾......
三楊,解縉,夏元吉......
大明十六朝諸多讀書人都自天地間獲知了浩然正氣四步修行法門,但也有部分人除外,頂著讀書的的皮,卻根本無法做到與天地共鳴。
最典型的莫過於李善長,胡惟庸等輩,作為大明第一相,他們也算是個讀書人,但他權利欲望極重,心意不夠誠,難以獲得天地的認可,與浩然正氣修行法門無緣。
而似李善長這樣的人很多,很多,多到難以計算,大明十六朝的官員,士子,十個有九個都不符合浩然正氣修行的條件。
這年頭,真正的讀書人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