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身份不一般,他這番乃是代天子南征,所以他說的任命可以看做是一道聖旨。
聽到諸葛亮要將自己任命為中郎將,鄧艾不由得喜上眉梢。
自天下喪亂以來,軍職變得越來越繁雜,但基本的晉升脈絡還是遵循著兩漢的標準。
在大漢的軍製中,基層軍官就不談了,中層軍官由校尉起始,而後按次序依次是中郎將、雜號將軍、名號將軍、及至最後的重號將軍。
可以說鄧艾原本擔任的校尉一職,乃是中層軍官中最低的職分。
現在諸葛亮要將鄧艾任命為中郎將,這妥妥的是對鄧艾的一次大升職,鄧艾又如何會不感到欣喜呢?
要知道目前在糜暘的眾多部下之中,除去孟達之外,還尚未有人獲得中郎將以上的軍職。
鄧艾連忙感激地對著諸葛亮一拜:“多謝丞相。”
這一刻鄧艾覺得他昨日的艱辛沒有白費。
面對鄧艾的拜謝,諸葛亮看著鄧艾左臂上的傷口淡淡一笑。
他只是給了鄧艾他應得的而已。
在獎賞過鄧艾之後,諸葛亮問鄧艾道:“士徽的蹤跡可曾尋到了?”
在昨晚的大營嘯中,士徽也可能會喪命。
可死要見屍,若士徽真的在昨晚的大亂中喪命,那麽鄧艾剛剛就會帶著士徽的屍體來見自己。
而既然鄧艾未帶來士徽的屍體,那就說明他很可能昨晚趁亂逃走了。
盡管經過昨夜的大亂之後,上萬交州兵已經潰不成軍,不足為患,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
但若是也能擒下身為罪魁禍首的士徽,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面對諸葛亮的詢問,鄧艾臉上浮現思索之色。
他剛剛之所以要深入大營,為的便是探尋士徽的下場,他雖然沒見到士徽的屍體,但在細細探查詢問之下,也大概得出了士徽可能的去向。
“據降卒所言,他們昨晚曾見到士徽在親衛的保護下朝著營外逃去。
斧山四面皆是懸崖峭壁,正面唯一的出路又被傅僉派兵把守著,縱算士徽於昨夜的大亂中僥幸逃脫,但艾料他現在定然未成功逃脫下山。
艾推斷士徽一定隱藏在斧山山林中的某處苟延殘喘,等著我軍撤退之後再行脫逃之事。”
鄧艾的分析令諸葛亮點了點頭。
士徽並不知道那條隱蔽的山路,所以鄧艾推斷的很有道理。
而鄧艾見諸葛亮似乎對士徽頗為上心,他便對諸葛亮獻上了一計:
“當今正值隆冬,樹木乾燥,極易點燃。
丞相若想尋得士徽等人下落,不如可派人放火燒山,火勢蔓延之後,若士徽不想送命,就只能乖乖從山林中逃出。
到那時擒下士徽不難。”
鄧艾以為他的計策甚佳,豈不料諸葛亮在聽完他的計策後,卻搖了搖頭。
“夜郎百姓向來以山中獵物為食,若吾放火燒山,或許是能擒下士徽,但大火蔓延之後,無疑斷絕了夜郎百姓的生計。
為一賊子之下落,而失夜郎百姓之民心,吾不為也。
況當下我軍應立即轉向東進,趁朱褒不知士徽敗績的時候,將其擊敗。
朱褒一敗之後,南中之亂自解,這才是我軍的頭等大事。
無須為士徽一人,而讓我軍錯失良機。”
放火燒山聽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下也有許多漢軍就在山上。
所以要想放火燒山之前,就要指揮漢軍陸續退到山下,況且樹木再乾燥,這麽大一片山,也不是一兩日就能燒的完的。
放火燒山的事一做起來,勢必要耽誤漢軍不少時間,加之會影響民心,這都是諸葛亮所不能接受的。
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鄧艾會意的不再進言。
而在暫時放下士徽去向的事情後,諸葛亮便馬上下令全軍盡快打掃戰場。
東面的數十裡外,可還有著一支敵軍在等著漢軍去擊潰呢。
第二日清晨,打掃完戰場的漢軍便在諸葛亮的率領之下,從斧山繞道至朱褒大營的背後。
朱褒的大營離斧山不算遠。
但由於營嘯的慘烈加上斧山要道皆被漢軍所把持,所以基本上沒有存活的交州兵逃到朱褒的大營中報信。
在漢軍到達朱褒大營的背後之時,朱褒並不知道士徽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朱褒當然不可能派重兵防備他大營的背後,朱褒大營後方的防禦力量稱得上十分薄弱。
甚至由於漢軍連日來都避戰不出,導致朱褒的大軍與士徽的大軍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軍心懈怠。
在這種情況下上萬漢軍在到達朱褒大營後方後,就在猛將趙雲的帶領之下,輕而易舉得突襲進朱褒的大營之中。
可能是知道這一仗是南征之戰中最後的一場大仗了,因此漢軍全軍上下都十分賣力的殺敵。
再不賣力,那就什麽功勞就得不到了。
一方是軍心懈怠,訓練不精的叛軍,一方是士氣如虹,身經百戰的漢軍,當這兩方大軍在大營內相遇之後,結果是早就已經注定的。
在漢軍的不斷猛攻下,朱褒的叛軍節節敗退,死傷慘重。
而在見到大勢已去後,朱褒大軍的內部也出現了問題。
朱褒是漢人,他所任用的部將大多也是漢人。
既然都是漢人,現在漢軍的勝利已經是注定的了,那麽朱褒的部將為何還要為他賣命?
諸葛亮在越嶲郡“隻誅首惡”的政治口號,朱褒的部將可大多都是知曉的。
為了活命,一些部將開始率領本部兵馬配合漢軍攻擊起還忠於朱褒的大軍起來。
在內外夾擊之下,本就快崩潰的朱褒大軍,頃刻間便潰敗了。
朱褒這個首惡,甚至還未來得及逃出大營,便在亂軍中為他的部下所殺。
聽說朱褒已經授首之後,諸葛亮便下令讓漢軍招降起剩余的叛軍。
大多數叛軍見朱褒已死,他們紛紛丟盔棄甲向漢軍請降。
當戰爭進行到這一步,代表著漢軍成功的平定了牂牁郡的叛亂。
短短數日之間,漢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之下,不僅扭轉了被三面合圍的危險局勢,還成功的連續擊破了士徽、朱褒兩方總共近兩萬大軍。
一下子,南中的平叛局勢,變得明朗無比起來。
當招降完朱褒的叛軍之後,諸葛亮又將目光投向了西方——那正是雍闓三千大軍的屯扎地。
只要能將雍闓的三千大軍擊潰,那麽益州郡亦會重新納入大漢的版圖之中,而到了那時候,便是他諸葛亮提兵北上的時候了!
士徽與虞翻、孫桓在斧山上的山林之中躲避了好幾日。
這幾日他們在山林中只能以打獵為生,好不狼狽。
可是縱算再狼狽,在漢軍未完全退走之前,士徽等人還是不敢貿然走出山林。
幸虧諸葛亮沒有執意要索拿士徽等人,不然恐怕他們這幾人早已經落入漢軍的手中。
數日後等到漢軍都離開斧山之後,士徽三人才畏手畏腳地從山林中走出。
到了今日,之前上萬交州軍死的死,降的降,就只剩下這三人了。
何其悲哀!
就連那一夜保護士徽出逃的幾名親衛,也因為保護士徽死在了大營之中。
當士徽三人走出山林之中,感覺到劫後余生的他們不禁相視對泣起來。
沒有人知道他們三人這幾日是如何度過的,要不是憑借著強烈的求生信念,恐怕他三人斷然活不到今日。
在走出山林之後,虞翻立即建議士徽前去投奔朱褒。
朱褒與交州一向是盟友的關系,看著這層關系上,朱褒是肯定會對士徽施以援手的。
而若是沒有朱褒幫助的話,單單憑借他三人的力量,又如何能走出這險惡的南中回到交州呢?
士徽也對虞翻的建議很是讚同。
於是他沒有遲疑立即就帶著虞翻、孫桓二人朝著朱褒的大營趕去。
可是當士徽三人趕到朱褒大營外的一處山坡上後,眼中的一幕差點沒將他們嚇死。
原本規整的大營早已不見,只剩下了一片狼藉。
這一幕立即讓士徽意識到一個嚴重的事實——朱褒的大軍,也很可能被漢軍擊敗了。
否則不足以解釋他們眼前看到的這一幕。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身體虛弱的士徽三人差點沒氣的直接暈過去。
不管朱褒是死是活,也不管朱褒大軍戰敗後,會對當下的南中局勢造成什麽樣的影響。
現在最重要的是,他們難以得到朱褒的援救了呀!
而若是他們沒有朱褒的援救,他們又該怎麽回到交州?
沒有軍隊的庇護,他們隨時都可能喪生在野獸與瘴氣密布的南中大地中。
情急之下,士徽提出要去尋找雍闓的庇護。
雍闓之前與交州也存在不清不楚的關系。
但士徽的這個建議,卻被虞翻斷然否決。
“數日之內,兩萬大軍為漢軍所敗,難道雍闓的三千大軍就能夠幸免嗎?”
虞翻反問的語氣之中,其實是在闡述著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諸葛亮在率軍擊敗朱褒大軍後,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雍闓的軍隊。
而雍闓只有區區三千兵馬,恐怕諸葛亮都不用強攻,只要上萬漢軍往營外一站,雍闓就得嚇得逃回益州郡。
當這層道理被虞翻點破之後,士徽宛若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氣一般,整個身體直接跌落在地。
倒在地上的同時,士徽的口中不禁喃喃低語著:“難道真的是天要亡我嗎?”
士徽不知道的是,在他低語的時候,他背後的虞翻的眼神突然之間發生了變化。
天要亡士徽,不代表天要亡他與孫桓二人。
想起之前士徽對他的脅迫,想起那夜士徽想單獨拋下他逃命的醜惡嘴臉,一個想法悄然浮現在虞翻的心中。
虞翻對著一旁的孫桓使了個眼色。
孫桓本來也如士徽一般,感覺到人生沒有希望了,但在看到虞翻的眼色之後,孫桓很快將耳朵湊到虞翻的嘴邊。
隨著虞翻嘴唇的翻動,孫桓的臉色變得晦暗不明起來。
但很快孫桓心中就有了決斷。
只見孫桓緩緩從士徽的身後站起身來,然後悄悄的來到士徽的身後。
當孫桓越發靠近後,他走動的聲音驚到了士徽。
可還未等士徽反應過來,孫桓就快速的抽出腰間長劍,朝著士徽的脖頸間砍去。
一道寒光閃過,士徽的腦袋就與他的身體徹底分離,由於孫桓揮劍之快,士徽甚至都來不及發出一聲痛呼。
當士徽的腦袋落地之後,虞翻站起身來撿起士徽的頭顱,口中發出怒斥道:“狗賊,尚能作惡否!”
而後孫桓也很快收起長劍來到虞翻的身旁。
虞翻想出的保命方法也很簡單。
眼下憑他三人是不可能安然回到交州的,可若是只剩下兩個人呢?
之前率軍與諸葛亮對抗的乃是士徽,關他虞翻與孫桓什麽事?
誠然他與孫桓當然隨同士徽一同入南中,是有著企圖的,但諸葛亮並不知道這點呀。
只要他提著士徽的頭顱前去漢軍大營,再配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讓諸葛亮相信他與孫桓乃是被士徽脅迫才進入南中的,那麽諸葛亮是可能派兵護送他們返回江東的。
畢竟現在在明面上,他們的主君孫權還是大漢的太尉,而他與孫桓也算是漢臣。
就算諸葛亮不相信他的話,但最差的結果無非是當漢軍的俘虜而已。
又不是沒當過。
只要能保住一條命,那這算不得什麽。
在與孫桓對視之後,虞翻便提著士徽的頭顱,與孫桓快速的朝著漢軍大營的方向趕去。
在擊潰朱褒的叛軍之後,漢軍稍事休整之後,便在諸葛亮的帶領下朝著雍闓大軍屯駐的方向趕去。
可讓諸葛亮沒想到的是,當他率軍來到雍闓的大營外後,看到的卻是一座空營。
想來是雍闓提前得到消息,為了保命果斷的逃回益州郡了。
諸葛亮並沒有放過雍闓的打算,雍闓可算是這次南中之亂最大的首惡,他一日不死,南中就一日不會安定。
諸葛亮馬上分出五千漢軍交到馬忠的手中,讓他率軍在後追擊雍闓的叛軍。
而諸葛亮則率領著剩下的漢軍回到大營內,想著過幾日就前往牂牁郡的治所,將牂牁郡的局勢穩定下來。
可還未等諸葛亮出發,他便得到了一個令他驚訝的消息。
“有人自稱江東忠臣,手持士徽頭顱求見!”
江東還有忠臣?
昨日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