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朕乃一代聖君》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海!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四日後,楊一清奉旨入宮。

 今天午後,皇帝推掉了所有的事項,而且特命軍機處,內閣,以及剩余各部尚書,大理寺、都察院主官全部到場,除非躺著不能動,否則不能缺席!

 除此外,還有楊一清、楊尚義及周尚文等武將

 皇帝龍椅面南,東西兩列十幾名大臣依次排列。

 左邊以楊一清為首,所站列的皆是武將。右邊以李東陽為首,所站列的皆是文臣。

 中間則是在工部找來的地圖,擺在地面上,所展現的正是黃河‘幾,字形左上角的那部分——河套平原。

 幾千年的歷史過來,其實可以這樣說一句。是否佔據河套平原,是一個中原王朝強盛的標志。因為河套守不住,河西走廊就守不住,向南關中也受威脅,這麽一柄尖刀抵在脖子上,你談什麽強盛?

 皇帝給了劉瑾一個眼色,隨後就有十數名宮女端著茶壺依次進來,熱氣騰騰的清茶在他們面前擺好。

 之後這幫人出去,乾清宮的大門也就關上了,殿裡面,除了皇帝與重臣,就只剩侍從室的幾名記錄人員和伺候的司禮監等人。

 便是之後續茶,也是按時間來。

 除此外,還有特殊之處。便是今兒這開場白還是由劉瑾來。

 「各位閣老、尚書。收復河套既已列為國策,朝廷上下諸公沒有不以國策為重的道理,今日朝議正是為此而設。各位皆可暢所欲言,務要講清、講透,務要求真、求實。便是因為朝廷一旦定計,則必有無數財力、人力投入其中,這,可來不得半點馬虎。」

 「朕再說一句剛剛劉瑾漏掉的。今日之議,是議朝廷從弘治十八年至正德三年如何收復河套的策略,不是在議該不該收復河套,各位愛卿可不要離題萬裡。否則朕說定個國策這樣的話,豈不是成了笑話?」

 「陛下。」楊一清首先開始,因為複套的奏疏就是由他上的,「臣可先說個總綱,以便陛下和眾位同僚一觀。所謂複套者,乃是要收復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狼山和陰山以南、長城以北這片廣大區域。現如今在這裡駐牧的是韃靼蒙郭勒津部,此次花馬池一戰,蒙郭勒津損失慘重。但……」

 「……臣於陝西為官二十余年,

總製西北三鎮也一年有余。微臣以為,有沒有這次大勝,我大明國力都遠甚於韃靼,只是韃靼軍民一體,擅長騎射,來去如風,無可捉摸。大明勞師遠征,他們早早遁去,等到我軍退兵,他們又卷土重來,這才是邊患嚴峻之處。」

 【穩定運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huanyuan.】

 朱厚照是能明白這種軍隊有多麻煩的,而且大明不止有北邊要顧,還有東南、西南等等。而韃靼人就盯著長城以南這片沃土。

 「……所以複套其實是兩層含義,一者,打得下;二者,守得住。陛下,」楊一清轉身面向皇帝,「微臣並非誇下海口,若只是打下河套,驅逐韃靼人北遁,臣一年便可實現。但驅逐並非殲滅,打下也不是守住,河套缺乏長城保護,賀蘭山與狼山、陰山之間並不相連,也就是說韃靼騎兵可來去自如,不斷騷擾邊境。這是最為艱難之處。」….

 「如此說來,河套乃四戰之地,即便拿了下來,也年年有戰事?」這話是楊廷和所問。

 他並非反對複套,而是問出致命、關鍵的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裡的確可以說四戰之地,歷史上來看,陰山和賀蘭山這片區域戰爭就非常的多。因為這裡是農耕和遊牧的交界之處,軍事上又特別重要,不圍繞著它打,圍繞著什麽打?

 「這世上……沒有固若金湯的邊防,也沒有完美無缺的防線。萬裡長城萬裡空,百世英雄百世夢。佔了河套,有了

 良田、馬場,朝廷便可養兵十萬。十萬兵,勝得過萬裡長城!」

 乾清宮的大殿裡忽然有中氣十足的聲音,力量上明顯超過文臣。

 朱厚照抬頭一看,竟是周尚文出聲!

 這番話可回答楊廷和的疑問,也正合皇帝心意。

 朱厚照忍不住笑起來,「男兒之志可衝天,彥章這話不錯。朕以為,大明要改變一種思路,以往咱們總想著打下一個地方,然後守著它。這樣做,人家當然來打你,因為你不會還手,不會打出去。有了河套之後,要改變這種局面,憑什麽只能是他們的騎兵來,我大明的騎兵不能去麽?寇可往,吾不可往?!」

 李東陽說道:「守不守得住,那是打下來之後的事。就眼下而言,楊閣老,若是要收復河套,朝廷要花多少銀子,出多少兵馬?」

 這個就是愁人的部分了。

 「若論銀兩,微臣估計不下百萬之數,若是論兵馬,微臣恐再需一支大明騎兵!」

 再需一支騎兵?

 韓文的臉都要垮了,「楊閣老,你也知道,朝廷養這兩萬余人,是積攢了好幾年的結果,僅是軍馬就已經讓多處苑馬場不堪重負。你是署理過馬政的,應當知曉!」

 「若是先調一萬呢?」兵部尚書王敞提議。

 楊尚義和周尚文都不說話,這已經事關他們的切身利益了。

 「皇上,老臣不建議分兵。大同、宣府邊患一樣嚴重,達延汗屢次寇邊,若是將大明騎兵各分一半,想的是處處守住,但恐怕是處處守不住!」

 韓文心說你個楊閣老,怕是要逼死我,「楊閣老,你剛剛也說了韃靼蒙郭勒津部損失慘重,一萬精騎給你,難道還不足夠?!」

 「寧夏足夠了。大同、宣府呢?達延汗又沒有損失慘重。」

 眼看要吵起來,

 朱厚照開口,「說起來也還是錢的問題。若是有銀兩,則精兵可練。但馬的問題呢?」

 楊一清執禮,「臣署理陝西馬政多年,嚴厲打擊民間走私茶葉,若有足夠茶引,臣可於西域換取軍馬!」

 「那說到底,也還是錢的問題。」

 謝遷進言,「戶部本有一筆款項,不過已撥於京師營造,眼下朝廷確實難有大筆銀兩撥給楊閣老。」

 楊一清有些話不好說,他心心念念就是朝廷給錢,現在他人是有的,能打仗的將軍還是找得到,就是錢的問題。哪怕先給他撥個五十萬兩,他也能先去把活兒乾起來。所以心裡頭其實可盼著皇帝把小金庫給他漏一漏。….

 朱厚照摩挲著手指,他仔細想了想,複套是他一力主張的國策,到這個時候他不能再小氣太甚、跟個守財奴似的。

 錢,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資源。

 如果有該用的地方,那就要毫不猶豫的用。

 「朕聽下來,大約是明白了。楊閣老,朕不會叫你的巧婦去為無米之炊,不論怎樣,朕撥你三十萬兩銀子,大司徒。」

 「臣在。」

 「你給朕想十萬兩銀子的辦法。查查戶部往年的開支,撿其中不重要的砍一砍。剩下的二十萬兩朕出。」

 韓文雙膝跪地,「臣遵旨!陛下請放心,若是添廟宇宮殿,戶部沒有一兩銀子。但若是為軍國大政,微臣就是掘地三尺也要給陛下把銀子挖出來!」

 「好好好。」皇帝一連說三個好字。

 其實時間久了,這幫聰明人已經知道怎麽去逢迎上意了,皇帝就是要強國。你表現出這番樣子就行了,一定有聖寵。

 楊一清虎目一酸,大明王朝有這樣的帝王,他們這些苦心孤詣、一心為國的大臣才有用武之地啊!

 「微臣,謝陛下隆恩!」

 「謝恩不忙,銀子到手再謝不遲。」

 哈哈哈!

 皇帝開了個小小的玩笑,乾清宮的氛圍也略顯輕松起來。

 朱厚照站了起來,說道:「朕有應寧一般的統帥,有守文、彥章一般的將軍,有軍機處眾位能乾的忠臣,還有白花花的銀子開道,那些北蠻子有什麽?無非就是一把彎刀。可咱們漢人耍彎刀耍不過他們嗎?朕的將軍們不服氣,朕更不服氣!」

 「吾皇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完了萬歲,還要說銀子。三十萬距百萬相差甚遠,戶部沒有銀子,少府的銀子是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朕知道,你們都惦記著朕的腰包,覺得那裡有銀子,可你們知道這銀子是怎麽來的麽?李閣老、謝閣老,你們知道麽?」

 李東陽略停頓了一下, 有些事裝不知道其實也不對,梅可甲都是明面上的人了,「臣只知道,陛下在使人經商。」

 「不錯,經得還是海外的商。」朱厚照也不再賣關子了,「便直說了吧。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在海外極受歡迎,從浙江沿海運出去,只要到一個地方,便能賣出十倍的價格。所以朕的意思是,若想有複套之銀,則可從海上取。也就是,開海!」

 這話出口,乾清宮裡瞬間靜謐,細針也落地可聞。

 乾清宮裡的眾位大臣皆不敢接話。先不說皇帝親自下場,聯合一個商人去行走私這件事到底怎麽論。

 單單就開海兩個字都很敏感。因為朱元章當年下令,片板不得下海,海禁可是祖製!

 而且這麽大的事,根本不是臨時起意,肯定是早就想好了,如此說來是一環扣一環一直到今天、到此時此刻才說出來,借著複套沒有銀子這個契機……如此謀劃,當真驚人。.

 皇家雇傭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