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關,在大商立國之初,原本是一個小小關隘,人口只有幾百人,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扼南疆之咽喉,朝廷花費巨大人力錢財進行擴建,變成一座天下雄關。
南伯侯鄂順率幾十萬人馬攻打三山關十幾載,折損人馬無數,愣是連城頭都沒登上去過。
鄧忠借土遁,一路火急火燎,終於到了城門前。
“哪來的怪人,速速離開,否則別怪我們不客氣。”
一般人看到鄧忠的相貌,定會嚇了一跳,可身為三山關的兵卒,他們見過鄂順麾下有不少稀奇古怪之人,甚至連幾丈高的巨人都見過,所以是面不改色。
當然,他們態度不怎麽好。
十幾年前,鄧九公為了防止南疆的奸細混進城內,過往人群,一律仔細盤查,而面相古怪之人,更是不得入城。
鄧忠上前道:“在下有事要見孔宣總兵,麻煩通報一下。”
“你是什麽東西……”
那守城軍官見鄧忠拿出一個玉牌,上面刻著一個將字,心中吃了一驚,忙改變了態度,低聲下氣道:“這位將軍如何稱呼。”
鄧忠道:“本將姓鄧,乃聞太師身邊副將,有急事要見孔宣總兵,還請通報一聲。”
副將在武將中品級已經非常高了,雖然鄧忠這個副將沒受到官方承認,不過聞太師給了他一塊玉牌,只要手持玉牌,在大商境內暢通無阻。
“鄧將軍稍等,小的這就去通報。”
鄧忠點點頭,昨天傍晚出發,今早才到,土遁的速度算快的。
若是在今天之內趕回,或許還能救下聞太師,若是耽擱一兩天,聞太師鐵定命喪絕龍嶺。
……
一來二去,鄧忠等了近半個時辰,最後跟著那軍官進了城。
在總兵府,鄧忠見到了孔宣,五官棱角分明,豐神俊秀,儒雅之中,又透著一股超凡脫俗的仙氣,讓人看了,不禁發出一聲驚歎。
鄧忠搜尋記憶,也見過不少神仙,像三霄這樣的仙子,還有闡教十二金仙,以及燃燈這樣相貌稀古之人,可這些人都不如孔宣。
不愧是準聖,光看面相就不凡。
“末將見過孔總兵。”
鄧忠上前,拱手行了一禮。
封神大戰,說白了就是三教內鬥,元始天尊鑒於截教實力龐大,靠闡教一家之力難以消滅,故拉攏幾位聖人,一起動手。而這場大戰中,有兩個人不是三教出身,卻實力極為強大。
第一個是陸壓,第二個便是孔宣。
對於孔宣,鄧忠極為佩服的,憑一己之力,攔住了薑子牙的大軍,誰來都沒用,最後還是準提道人出馬,用無上神通將他收服。
孔宣淡淡道:“不知鄧將軍此來三山關,所為何事?”
孔宣的性子很冷淡,對屬下如此,對別人更是如此。
鄧忠道:“聞太師連同十萬大軍被困西岐地界,危在旦夕,在下知道孔總兵神通廣大,特來懇求你出手相救。”
孔宣看了他一眼,道:“聞太師乃大商之股肱,法力高強,南征北戰幾十載,未嘗一敗,怎會對付不了區區一個薑子牙了。”
鄧忠道:“孔總兵不知,這次對付聞太師,不僅僅是薑子牙所率的西岐大軍,暗地還有幾位闡教仙,其中還包括燃燈道人。”
孔宣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不過很快恢復了平靜,淡淡道:“那又如何,生死由命,若聞太師這次在西岐敗亡,也是他的命數。”
作為天地間第一隻誕生的孔雀,
孔宣不知修行了多少年,見多了生死離別,多少強者隕落,又有多少弱者一步步走向強者之路。 經歷多了,他的熱情早已磨滅,加上他的修為層次的節節提高,對天數的感悟也越來越深刻。
因為當年欠下第一任商王一個人情,孔宣才會加入大商,成為大商的總兵,六百年,一直鎮守金雞嶺,守護著大商。
別人為總兵,要麽為名,要麽為利,可孔宣不是,他成為總兵,只不過當年一個承諾,守護大商,也是他的職責所在。
封神大戰的緣起,封神榜的規則,闡教和截教之間的矛盾,以及商周之間的大戰,顯而易見他都是清楚的。
所以張桂芳陣亡,他未出手,魔家四將死在闡教手上,他一樣未動手,聞太師是死是活,與他何關。
鄧忠道:“難道孔總兵願意看到大商亡於薑子牙之手。”
來時,鄧忠知道孔宣是沒有那麽容易說服的,畢竟對方是準聖,有著屬於他的傲氣, 加上境界高深,對天道感悟比較深刻,尤其在大劫關頭,行事自然比較謹慎。
孔宣笑道:“大商立國六百載,一直迄立不倒,靠的是強大國力,聞太師雖是太師,對大商而言,是很重要,可還沒重要大商生死存亡皆系他一人身上。”
鄧忠卻道:“孔總兵說的或許有道理,可聞太師被人譽為大商的擎天柱,擎天柱都倒塌了,對大商的影響可想而知。”
孔宣擺擺手,道:“你不必花心思說服本將,本將作為三山關總兵,要做的是守護好三山關,其他的事情,不在本將職責范圍內。”
鄧忠還欲說,孔宣卻不耐煩了,聲音提高了幾分,“來人,送客!”
能花時間見鄧忠,這已經是看在聞太師的面上,可對方卻一點也不識趣。
鄧忠道:“孔總兵,西岐已經崛起,薑子牙身邊已經聚集了一批人才,若此次坐視聞太師身死,縱然大商實力雄厚,可有多少兵力能夠投入西岐了。”
孔宣看了他一眼,道:“這是大王該操心的事情,與本將無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若大商真走到那一步,你以為靠你一己之力,就能力挽狂瀾,殊不知,你也是時代下一枚棄子罷了。”
鄧忠搖搖頭,掙脫前來攆自己的士卒,轉身往外走去。
既然孔宣不願出手,更下了逐客令,自己還死皮賴臉留在這做什麽,修為雖高,可眼界太窄了,怪不得日後會被準提道人帶去西方的。
“且慢。”
孔宣這一聲,給了鄧忠幾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