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
就在群臣們,還在糾結。
自己是該選擇保全家族,還是選擇自己的前程時。
從王宮中,由紂王頒發的一道王令,卻轟動了整個朝堂乃至民間。
這道王令的內容,總結起來,其實就三點:
一、
以後在王畿之地內,取消貴族和奴隸的說法。
以後大商也不在官方承認,民間的奴隸買賣,一旦發現,將嚴厲打擊。
同時奴隸買賣即便完成後,奴隸的自由和生命,也不屬於其主人,損失需要買者自己負責。
諸侯封地,不在此王令的管轄范圍內。
二、
以後王畿之地,將被劃分為營丘郡、曲阜郡、洛扈郡、鎬京郡、衛城郡、燕城郡等六郡治理,每一郡下面再劃分為,幾個到十個縣不等。
其中郡設郡守郡尉,縣設縣丞縣尉,分管民生和軍事之責。
在設立一些輔官和小吏,輔佐郡守郡尉、縣丞縣尉,管轄郡縣之地。
而郡守郡尉,都需得到當今大王,親自認命才行,縣丞縣尉的認命,也需要得到當今大王過目點頭才行。
三、
當今大王善良,見不得百姓貧苦。
那些剛剛獲得自由的自由民,沒有田地耕種,更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
顧允許剛剛獲得自由的自由民,領取所有權屬於大王的田地耕種三載,收獲都屬於自己,不收取任何錢糧,三年之後,自由民可以靠自己活下去後。
每年只收取極小一部分錢糧,作為百姓耕種大王田地的賦稅,其余都由耕種者所得。
這件事情,由大商司徒梅伯負責去辦。
……
此王令上的三條消息一經傳播,頓時令整個天下都轟動了。
不僅是朝中的大臣震動。
更令民間的百姓,尤其那些剛剛獲得自由的自由民震動。
之前原本是奴隸,剛剛獲得了自由的自由民們,一開始還為自己獲得了自由高興,但是過來幾天后,他們馬上就傻眼了。
因為沒有了壓榨他們的貴族,他們也同時失去了依靠。
他們不知道如何去獲取食物。
他們只會耕種田地,以及做一些苦力活。
但是現在貴族,卻都被大王抓走了,田地也被收走,他們已經沒有田地,可以耕種了。
但是此事大王的一封王令,卻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要分田地給他們耕種。
不僅如此,還免費耕種三年,收獲的糧食都歸他們自己所有。
而三年之後,只會收取一部分錢糧作為賦稅,其余同樣也歸耕種者所有。
這讓剛剛獲得自由的自由民們,覺得自己就像在做夢一樣。
相比之下,他們以前一天隻吃一頓,從天不亮就起床勞作,勞作到月正當空才睡覺,餓得前胸貼後背,經常半夜起來啃草根樹皮,勞累程度連牛馬都不如的日子,簡直就不是給人過得。
以前他們就像是牲畜一樣,現在他們才覺得,是為自己而活。
“大王賢明。”
“我大商從未有過,像大王這般賢明的君王。”
“蒼天憐佑我等,才出了一位堪比古之堯舜的君王。”
無數得知這道王令,剛剛獲得自由的自由民,紛紛高喊,朝著著朝歌方向向紂王行禮,以示心中感激。
或者乾脆就跪在紂王的神像前,擺放上自己僅有的家當,充當祭品表示感謝。
百姓就這點好處,君王對他們好,他們就會感受到,心裡會誠心的感激君王。
更何況紂王本身,就是一位極具神話色彩的君王。
他那用雙拳,曾經在大街上,打死一個神靈的傳說。
讓他在百姓的心目中,更傾向於是一尊活在人間,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神靈,而非是一個普通君王。
……
要說。
其他最感到震動的群體。
非大商的群臣莫屬。
他們還在猶豫著,是該竭力保全家族,還是當做視而不見,保住自己的官職前途時。
大王的一道王令,給他們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轟動。
他們也不用再糾結了。
既然大王王令都發出來了,貴族失勢已成必然。
最令他們感到震驚的是,是那道王令中的第二條。
原來,大王私底下,竟然已經悄悄做了這麽多事情。
之前司徒梅伯說的都是真的,大王要在王畿之地內,施行一套新的官製。
現在想來,大王之前所做的一切,不管是發布招賢令,不問出身,唯才是用,以及鏟除巫祝,恐怕都是為了此時做準備。
發布招賢令,是因為郡縣官製,需要大量有才能的地方官員,才能施行。
鏟除巫祝,是為了減少,施行郡縣官製的阻力。
甚至就連之前削弱諸侯,從諸侯手中搶奪土地,擴大王畿之地面積,都是為了郡縣官製有實施的土壤。
他們身為朝廷大臣,眼光毒辣,一眼看出。
若是這郡縣官製實施順利,商王的權力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要不了幾年,就能達到歷代商王,都未達到的巔峰。
到時大商國力也將大增,大商恐將一發而不可收拾,恢復成湯剛剛立國時的強盛,也猶未可知。
相比之下,第三條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不過當他們看到,實施第三條的,是前幾日還和他們一起,準備勸諫大王的司徒梅伯時。
頓時這些官員追悔莫及,就在他們還在猶豫時。
這位當朝司徒,竟然已經悄悄投靠了當今大王,而且被賦予了重任。
“梅伯這廝太狡詐了。”
“說服我們在猶豫考慮時,他自己卻已經悄然投靠了大王,還得到了大王的重用。”
“我呸,我看不起梅伯這樣的人。”
“可是我等懊悔啊,我們醒悟的太晚。”
“若是我等能夠醒悟早一點的話,被重用的就是我等了。”
群臣們碰面時,這樣交談。
他們此時隻後悔,自己後知後覺。
……
感到驚駭的。
同樣還有關注紂王一舉一動的諸侯們。
西岐。
西伯侯姬昌的府邸中。
“父,你覺得那那新王如此做,是為了什麽?”
穿著一身紅色長袍,面如白玉,劍眉星目,長相十分俊朗的姬發,在向姬昌講述完這封王令的內容後,詢問姬昌道。
“為了什麽?”
“當然是為了逆天改命,替那大商續命,想不到眼看這大商只剩下二十八載國運,在這王朝末期,竟然會出了殷受這位手段高明,富有遠見,堪比大商開國之君成湯的賢君。”
穿著諸侯冕服,身高十尺,龍眼虎肩,長相奇異,一副文士風范的西伯侯姬昌沉聲道。
“那父,我們西岐的天命不會受影響吧?”
姬昌擔心詢問道。
“不會受影響。”
姬昌搖頭。
“天命在西岐,天意如刀,任那殷受如何賢良,都改變不了天命。”
“若是那殷受早登基幾十年,或許真能逆天改命,可是現在已經遲了。”
西伯侯姬昌仰頭,目光穿過房梁,似乎看到了蒼穹之上的無情天意。
聽到這裡,姬發頓時放下心來,他知道父從三皇八卦中,參悟出了獨屬於自己的卜算之法,能夠未卜先知,卜算天意。
“不過這位新大王,手段可真是非同小可,竟然在西岐旁,封了一位諸侯王,壓製了西岐的發展……”
西伯侯姬昌喃喃自語著。
“也不知道為何,原本清晰明朗的天意,最近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
在沉吟聲中,府邸陷入了寂靜中。
……
“宮外有兩三百人聚集,要見寡人?”
剛剛用過藥膳,放下碗杓的紂王聽尤渾說,不由感覺有些懵。
“不錯,大王。”
尤渾在殿下躬身道。
“王宮侍衛攔住了他們,他們依然鍥而不舍的想要求見大王,還說不見到大王絕不離去。”
尤渾解釋。
“尤渾,你可知這些人是何人?”
紂王從面前的銅盆裡,撈出一塊煮好的上等好肉,幾口吃完,才又好奇問。
“大王,好像都是些,受了大王招賢令恩惠,從外地而來,出身低微,自認有才之人。”
尤渾道。
“是他們!”
紂王這才想起,自己之前發出的那道招賢令。
說起來,這些人來到朝歌後,他都派人統一為他們安排了食宿。
不過,因為他最近事物繁忙,還沒抽出時間,去見上這些人一面。
“走,既然他們想要求見寡人,那寡人就去見他們一見。”
紂王擦了擦手上的油漬,站起身來,龍行虎步的向殿外走去。
尤渾見狀,連忙跟上。
很快,他們來到了宮門外。
只見宮門外,水泄不通的圍擠了兩三百人,被守在王宮門口,臉色冰冷的上百名王宮侍衛,牢牢阻攔著,沒有王令他們絕不會放行,否則他們就是失職之罪。
而圍在宮門外的這兩三百人,幾乎都是少年和中年的男性。
他們穿著十分簡陋,大部分蓬頭垢面,身形瘦弱乾枯,甚至有的人連衣服都沒有,身上隻搭著幾塊遮羞的布片。
但是從他們站在宮門外,那自信從容的氣質,就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或多或少,是有些才能的。
不然也不會,站在宮門外,還如此自信。
“大王來了。”
“大家看,是大王來了。”
堵在宮門外的兩三百人,看到穿著冕服,頭戴毓冠的紂王,從王宮裡走了出來,他們頓時驚呼。
所有人臉上,都是開心,興奮的神色。
“草民拜見大王……”
然後兩三百人,一同躬身向紂王行禮。
“聽說你們想要面見寡人?”
紂王打量著眼前這兩三百人,他眼中閃過了一絲滿意。
這些人雖然穿著破爛,但是卻自有一股氣度,日後可都是幫助他治理大商的幫手。
“我等是來感謝大王的。”
“多謝大王不僅給了我等,出身低微之人一條出路,還令整個大商似我等出身的奴隸,都獲得了自由。”
“不錯,若無大王這道堯舜之君出現,我等出身低微之人,恐怕永無翻身之日。”
這兩三百人中,其中一些人,神色激動道。
“可惜我等出身貧苦,就連食宿都是大王安排,無有感謝之物。”
“這些都是我等逃離時,隨身攜帶的一點財物,還請大王笑納,不要嫌棄。”
有人站出來,手上捧著東西道。
紂王定睛一看,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塊,已經發黑發霉,只剩下一小半的殘缺白黃色黍餅。
紂王:……
這也太貧苦了吧?
“這是我的心意,希望大王嫌棄。”
“這是小民心意,望大王笑納。”
然後這兩三百人,紛紛拿出了他們身上最貴重之物,感謝紂王。
這些東西五花八門,有破碎的骨鏈、有舂黍的石舂、有傳承至父輩的破舊鞋履, 有自己舍不得穿的布塊,更有傳了兩三代人,將其風乾,卻舍不得吃,已經發霉變臭的肉干……
看著在王宮門前,堆積成了一座小山狀的“感謝之物”。
紂王想到自己出門前剛吃下肚的肉,內心有些莫名的難受。
這些對於他來說,連看都不會看一眼的東西,卻是在場每一個人身上,最珍貴的財物。
而他們將這些財物,毫不猶豫的獻給了自己,是為了感謝自己。
“諸位,寡人也不是嫌你們獻給寡人的東西。”
“只是這是你們身上僅有的東西,寡人收了於心何安,你們要真想感謝寡人,那就努力通過這次考核,為大商興盛,做出你們自己的貢獻。”
“幫助和你們一樣,出身低微的百姓。”
“寡人只希望你們,若真的當官之後,別忘了你們的出身以及初心,成為你們昔日痛恨之人。”
紂王虎目掃視過眾人,沉聲道。
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權力後,就會逐漸變成昔日痛恨之人。
這是人性,無法改變。
不過紂王以後也會,用政令來督促大商的官吏。
能者上,庸者下。
紂王的話,讓在場的兩三百人,久久無聲。
“願為大王,願為大商效勞。”
最終這兩三百人內心的想法,化作了一個異口同聲的聲音,在王宮城門口回蕩。
聽到這裡,紂王腳步略微輕快的離開了。
尤渾跟在紂王身後,他能夠感覺到,大王此時心情似乎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