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蒼守夜人》第三十章 2詩1論
  湖邊女子慢慢回頭,她看起來就是個二八妙齡少女,但她的眼睛,卻如一湖春水,脫去了少女的青澀,充滿智者的光輝。

  “今日不是鄉試嗎?你不在試場守護,來我這裡幹嘛?”

  “那個人來了!”秋墨池有點激動。

  “誰?”

  “就是寫下《將進酒》,將我老師送入文心極境的那個人!”

  “是他?”少女眼中碧波蕩漾:“他來做甚?”

  “參加鄉試啊!”

  “什麽?他今年就參加鄉試?”

  “我也吃了一驚,他自己說,也就是過來感受感受氛圍的,姑姑,要不要我在考試後將他帶過來,姑姑不是想找他寫首‘畫詩’嗎?”

  姑姑畢生沉醉於畫道,她的畫已接近“虛實分割”之境界,但始終無法真正分割,欠缺一點玄機。

  姑姑是個悲QING人物,為什麽說悲情?跟真正的情無關,而是她身為女兒身,在這社會上注定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她喜文,喜畫,天賦極高,如果身為男兒身,早就衝破科考,直上青雲路,但她是個女人,女人沒辦法走科考之路,唯有自己探索。

  沒有名師,天地萬物俱是名師。

  沒有指引,她就在諸子百家經典中自己尋求指引。

  生命的前十年,她駕一葉扁舟,穿行於家鄉水鄉之中,留下無數清新脫俗之畫作。

  中十年,她以十歲幼童之身,尋訪天下名山大川。

  後十年,她畫地為牢,將自己封禁於乾坤書院,匯百川,融天地,走出了自己的畫道……

  她多次以畫為媒,求見文壇大佬、畫道大師鄧先楚,奈何鄧先楚從不見她,隻傳回一句話,畫道,文道之偏枝也,不通文道,何談畫道……

  什麽意思?他鄧先楚探討畫道隻跟文人探討,你一個女子,連文人都不是,懂什麽畫道了?你那就是野路子,不登大雅之堂!

  她原以為這輩子也只能自己苦苦探索,但二十多天前,跟她處於同一境界的抱山先生突破文心極致,跨出了關鍵的那一步。

  抱山先生走出這一步,與一個人的酒,一個人的詩密切相關,所以,她也希望能夠見見此人……

  那個人今日參加科考,來到了乾坤書院。

  姑姑慢慢站起,轉了兩個圈子,最後還是搖頭了:“抱山先生突破,關鍵還是找到了好酒,好詩只是輔助;何況,酒詩易得,畫詩難成!他不精畫道,不可能寫出畫詩,貿然相見,唐突相擾,徒亂一池春水。”

  ……

  金鍾四響!

  整座乾坤書院流光陡起!

  這流光隔絕四方,再也無人能夠傳遞任何信息,當今世道,奇術異能層出不窮,千裡傳訊乃是尋常事,如果不封閉考間,考生的試卷題目很快就會外泄,那些考生家裡請幾個高手,快速將答案傳回,那就根本不用考了。

  林蘇目光抬起,盯著前面的油燈。

  油燈夜間是燈,白日卻是另有用途。

  油燈之上出現一行金字:作詩一首,七律,體現兩地相思,心心相映。

  很常見的題目了。

  每個人都熟。

  文人嘛,有一個共同點,比較騷包是吧?沒QING人也能韻出一個QING人來,何況風流才子們,誰沒幾個QING人?

  所以,這道題,基本是道送分題,幾乎所有人都打過腹稿,算得上陽光普照。

  林蘇大腦中瞬間流過幾十首詩,

必須得承認,文人真是騷啊……  今日只是鄉試,要不要動用殺手鐧級別的呢?隨便弄一首肯定過關,但是,開考之前,他與二十四人一場大賭,這賭只能贏,不能輸!

  哪怕對方出個小三,我就出王炸!你咬我啊……

  沉吟片刻,動筆寫下《昨夜》: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要論騷包,還是得數李商隱啊,這貨詩中情愫,無人能及!

  半首《無題》,就足夠碾壓一切敵!

  前前後後大概五分鍾,他就坐在那裡啃指甲了,下一道題目呢?早點拿過來!

  足足等了一柱香,油燈亮了:

  第二詩,以《畫》為詩,五言。

  這個題目一出,跟第一首詩形成強烈反差,第一首詩滿院皆大歡喜,第二首則是滿院皆哀嚎。

  畫作如何入詩?

  有畫尚且可以對照畫作寫詩,眼前根本無畫,如何作詩?

  畫詩原本就少,想出彩更加艱難。

  今日的試題,太偏了,誰出的?

  不說眾位學子一片哀嚎,就連林蘇,也是心頭一蹬……

  寫畫的詩,古往今來還真的不是特別多,他記得的也就不到三十首,其中特別出彩的更少……

  沉吟片刻,他下筆了。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通篇沒有一個畫字,但通篇讀下來,說的分明就是畫,如同謎語又是詩,清新脫俗真有才……

  呵呵,自吹了。

  兩詩之後,就是主菜了,策論!

  策論,林蘇不敢輕視,他讀過無數策論,頭腦中記得所有的策論類型,但是,這個社會跟一般的封建社會並不一樣,策論,其實就是學子們出謀劃策,如果跟社會形態脫節,策論就完全是廢紙。

  油燈之上,策論題目顯現:

  “韓、楚、呂、晉四國百年國運,毀於一旦,以此為題,作一策論。”

  林蘇緩緩抬頭,仰望天空,韓、楚、呂、晉,是四個國家,都在大蒼西北,夾在大蒼和大隅兩國之間,這些國家多年來向大隅進貢,俯首稱臣,連年割地,送禮送錢送女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低姿態,依然換不來國泰民安,十三年前, 大隅新皇就位,百萬大軍橫掃四國,將四國全都收入囊中。

  四國一失,大蒼失去了西北屏障,直接跟大隅接壤,這給大蒼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林蘇長長吐口氣,下筆:“《四國論》……四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隅……”

  下筆千言,洋洋灑灑,昔日蘇洵寫下的驚世名篇《六國論》,在他筆下重新演繹,演繹出另一種風采……

  大隅狼子野心,沒有人不知道。

  當日四國也不是沒人反抗,奈何社會主流一群軟蛋,生怕觸怒強敵,大軍壓境害他們丟了人上人的職位、嬌妻美眷、金銀珠寶、萬頃良田,所以他們寧願拿國土、錢財、民間女子換取短暫的和平。

  你以這些東西去換平安,結果會是什麽?

  大隅得到了你的物資,會變得更強大。

  民眾失去了心理支柱,民心離散。

  你不亡國,天理不容!

  所以,四國滅亡,活該!

  四國已經亡了,沒有人想為他們招魂,這篇策論主旨也並不是為四周招魂,而是借古喻今,今天的情況跟當初四國何其相似?大隅佔據西北,對大蒼形成俯視之態,但朝廷大員卻屢屢滿足大隅的無理要求,導致大隅一路東進,佔城佔地,西北百姓,民不聊生。

  兵部尚書張文遠就是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也正因為林定南與他政見不和,他才陰謀害死林定南。

  林蘇筆下生風,融入了情感,越寫越是投入,似乎真的成了林氏一員,站在金殿之上,慷慨陳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