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攻城不順與挖地道不成功,韃軍死傷慘重,入城韃子的首級都被掛在城頭上示眾,頭顱或吊在小籠子裡或者是掛在竹竿下,蒙古軍人們見狀後議論紛紛,然而口溫不花不為所動。
他本部一萬人損失非常少,死的人最多的是簽軍,還有色目人、西夏人與漢軍,只要韃靼人沒死多少,他管其他人死多少,依舊著各部攻城,不得怠慢!
在韃靼人的高壓下,各支部隊勉為其強地攻城,私底下則是怨聲載道。
打仗嘛,哪能不死人。
問題是黃州城是閻羅殿,有兩個奪命判官守著,來多少人就死多少人,哪能再打下去。
韃靼人士氣低迷,而城內宋軍已經作好了反擊的準備,要出城痛擊韃軍了!
從敵方進攻的情況就能夠看出敵軍的攻擊態勢已經消耗待盡,現在是反擊的好時機,孟珙審時度勢,在黃州府衙大集諸將,作反擊的部署!
“孟之祥!”孟珙道。
“在!”他站出來道。
“你率左軍一千人,去進攻口溫不花的大營!”孟珙下達命令,一下子就給他壓了擔子,引眾人側目。
敵軍主帥、宗王口溫不花的大營想必是防守嚴密,高手如雲,誰敢去攻擊口溫不花,風險很大。
但或許也只有孟之祥才能乾得到,現在的他,幾乎是在黃州諸武將序列中的第一高手,他不去誰去?
還有,孟珙展示了自己的大公無私,自家的侄子都派出了最艱巨的任務,其他人還能怎麽說!
“是,保證完成任務!”孟之祥沒有絲毫猶豫,一口應允,眾人暗忖他真是帶種。
“劉全!”孟珙繼續點將道。
“在!”劉全出班道。
“你帶一千人,負責攻擊色目人的營盤!”孟珙指示道。
“沒問題!”劉全領取任務。
色目人相當凶惡,且在劉全那裡吃了大虧,就安排他去攻擊色目人。
孟珙一個個地分派任務,差賀順去攻西夏軍、張漢英攻簽軍左營、雷去危去攻簽軍右營、曹文鏞去攻韃軍糧寨,都是各率兵一千,最後安排到攻擊張柔營盤時,孟珙之所以留到最後,其實是想自己親自上,知己知彼,他知道張柔不是一般將領能夠對付的。
沒想到一旁的黃州守將,鈐轄王鑒站出來,自告奮勇地道:“讓我去打張柔!”
孟珙被他搶了先,一窒之下,沒能阻止王鑒滔滔發聲道:“張柔身為漢人,卻一心為韃子著想,如果沒有他空襲城西大湖,得到船隻,黃州都不會這麽狼狽!”
“我誓殺此僚,孟太尉,讓我去吧!”王鑒說道。
他堅決請戰,孟珙不好與他爭,遂同意了由王鑒出戰,但要王鑒小心謹慎一點,若事不諧時,即行撤退。
部隊準備夜戰!
古代夜戰並不好打,一打起來,將領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士兵。
但夜戰是弱旅戰勝強軍的重要手段,不能不夜戰。
韃軍勢大,雖然攻城中損失了不少人馬,依舊是兵多將廣,尤其是北虜,無論金軍還是韃軍,最喜歡簽軍,開戰時先以簽軍消耗宋軍實力,再上真韃,無往而不利。
所以必須夜戰,夜戰時韃軍就不能上簽軍,雙方硬碰硬,就看大家的本事與運氣了!
……
開完大會開小會,孟之祥召集左軍軍官們開會,宣布他們領受到的任務是進攻口溫不花的大營。
任務最艱巨,但無人有意見。
他們有信心完成任務,有信心保存自己。孟之祥心忖道:“這支部隊已經磨煉出來了!”
假以時日,他們會成為天下有數的強軍。
可惜,很難堅持到這個時候,他們在一段時間後,將會從孟之祥身邊調離,畢竟朝廷有“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制度。
左軍敢戰,同在一起的飛捷軍統製王雙表示不滿,他的部隊被確定為預備隊,沒有夜戰任務。
馬軍司飛捷軍經常與步軍司左軍協同作戰,也變得好戰起來。
王雙一開始就纏著要參戰,結果如願以償,他與他的家將牙兵們將獨立參戰。
“準備的夜戰,我建議一個字,亂!”左軍副統製官王堅提議道。
“韃營有八千人,八倍於我,絕不能讓他們結陣,否則我們難以取勝,因此必須讓他們混亂,甚至嘯營!”王堅說明道。
“對,我們的夜戰,將在亂中取勝。”孟之祥同意道。
“不僅如此,我們夜戰時,應該分成三個部分,一個部分就是前鋒,選二百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要一衝到底,從營頭衝到營尾,製造韃軍的全營混亂!第二個是中軍,主要負責與韃軍廝殺!還有第三部分是弓箭手,選一百人,他們要負責消滅敵軍的軍官以及滅火,滅掉他們點的火,不讓他們有光線照明。”
這條策略非常好,製造混亂,讓韃軍無法集結反擊,製造黑暗,使得大家都在相同條件下作戰,人少反而有優勢。
“前鋒的任務最重要,七郎你的作戰能力最強,我建議你充當前鋒的矛頭!”王堅說道。
“夜戰要動作迅猛,以傷人為主,除了弓箭手,所有的人都帶樸刀。”王堅繼續提議道。
“傷人?”王雙不解地問道。
“試想一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一個被砍掉腿的士兵不斷發出痛苦的慘叫聲和一個被一劍洞穿要害的死人發出來的厲嚎,哪一樣對人的心理影響來得更大?”王堅解釋道。
“死人只會叫一聲,傷者會叫很久,我們夜戰的的目的就是要讓韃軍在黑暗中自相殘殺!”王堅幽幽地道。
經王堅的解釋,所有的人明白過來,心忖你好毒,你好毒!
孟之祥一錘定音道:“沒錯,就按王副統製所講的去做!我做前鋒,王雙、王堅為中軍,羊牧勞帶弓箭隊!”
“回去告訴下面的人,夜襲的時候,盡量砍敵人的腿。看不見東西沒關系,只要閉著眼睛把刀在地上亂抹就行了。”王堅補充道。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收到。
樞密院計議官戴永泉在側旁聽,覺得大開眼界!
孟之祥能戰,王堅能想,真是天生的搭配。
但他不知道的是,那麽多的對策並不完全是王堅所想,王堅更不會是算無途策,而是在左軍中,形成了一個以王堅為首的參謀部,集思廣益得出的結論。
參謀部由王堅牽頭,組成有經驗的中年軍官和小年輕軍官,一起讚畫軍機,商量對策。
孟之祥從來都信奉“一個好漢三個幫”,即使朝廷將王堅從孟之祥身邊調走,一樣會有其他的參謀人員為孟之祥出謀獻策。
在沒有真正掌控軍隊之前,包括參謀部、後勤部與軍隊教育等大殺器,孟之祥是不會放出來的。
現在的左軍,軍製一點都沒改,參謀部有其實無其名,在默默地開展著工作,禦史們找不出他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