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注意後勤,平原作戰,我們還可以找外賣,但在山地,就全靠自家的後勤補給了!”王堅說道,大家以之為然。
在更高海拔地區,由於積雪和難以應付的地形,因而沒有固定的道路,驢子騾子是最為理想的運輸工具,好過牛馬。
在不能運用驢騾的高海拔地區,就運用人力運輸,搬運工最好選擇那些能夠攜帶重物穿越複雜地形的當地人,畢竟他們適應當地氣候。
冬季運輸,要懂得運用雪橇,軍人們同時要掌握滑雪的本事。
山地作戰對軍官和戰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原上以一敵千難以辦得到,但在山地作戰時很可能成功,因此軍官要懂得因地製宜展開作戰,包括單兵、小隊訓練、團隊合練,需要為山地作戰進行特訓,從中理解其裝備的能力與局限,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特長。
……
《山地作戰手冊》的第三冊則是山地作戰實例學習,中國的戰爭史上山地作戰的例子大把的。
“戰例之一,戰國時期的馬陵之戰……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孫臏針對魏兵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在認真研究了戰場地形條件之後,定下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並在馬陵利用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於道路兩側,規定到夜裡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並讓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字樣。
龐涓在接連3天追下來以後,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隻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見剝皮的樹乾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
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
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看過了上述的介紹後,軍官學堂上,孟之祥問道:“龐涓應該如何避免敗局?”
“我認為,山地作戰,真的是急不來!”孟之璋的思維活躍,第一個站起來發言道。
“山高林茂,最合適打伏擊戰,所以不能急進,必須派出斥侯,盯著道路,確定道路安全方可通過,又或者是分批通過……”孟之璋滔滔不絕地道。
“除此之外,還要從大戰略方面來說,當時魏國想要滅趙,不戰則已,一戰要速下,盡快戰定,不要讓其他國家有反應的時間!”孟之祥補充道。
“戰例之二,街亭之戰……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舍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郃到後,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
“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來說說看,如果換別人可以守住街亭嗎?”孟之祥問諸人。
“第一,馬謖有責任,諸葛亮也有責任,劉備都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諸葛亮還是要用他,
那不是自討苦吃嗎?”王堅說。 “守街亭時,應該於路防守,在有工事依托時進行防禦戰鬥,又守山上,必可守住街亭!”郭明亮說。
然而王堅反駁他道:“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書呆子馬謖沒有當道下寨,而是屯兵山上。現在問題來了,如果馬謖真的當道下寨就行了嗎?我看馬謖馬道扎寨,依舊不能守住街亭!”
他指出道:“真的沒可能,實力太差了!而且大家來看!”
王堅手指畫出來的簡陋的街亭地圖:“街亭的地形就是典型的兩山間夾著一塊衝擊平原。這種扇形衝擊平原的東面是開闊地帶,而西面就是馬謖的蜀軍。此時馬謖的蜀軍人數在九千人左右,而且多為步兵。對面是張郃兩萬精銳騎兵。
以步製騎一直都很難取勝,更何況馬謖面臨的情況更惡劣。因為馬謖剛到不久,張郃就帶著騎兵趕到,他來得太快了!”
“在這樣的地帶憑借九千多蜀軍扛住兩萬騎兵確實比較困難,誰可擋得住張郃?須知張郃可是三國後期數一數二的大將,換作是魏延或許可以,其他人不行!
而諸葛亮的當道下寨在此時根本無法執行,由於時間倉促,馬謖根本就沒有時間構築足夠的防禦工事。這個‘據城’也未必是木質營寨,很有可能是街亭不遠處的一個小土城。但是這個土城年久失修,根本不能作為防禦工事。馬謖就想到了上山據守這麽一個想法。其實這個想法也不能說是最下策。”王堅說道。
孟之祥深入分析道:“沒錯,蜀軍與魏軍這次交手,比拚的實際上是國力。魏軍大量的騎兵和步兵有魏國的國力支撐。馬謖的失敗實際上是必然的。當然,我們也不能說馬謖沒有問題。馬謖作為一個參謀,臨場指揮能力確實太差。如果馬謖能帶兵與張郃搶水源,說不定還能有一線生機。但這也僅僅是理論的情況。在人數和戰力的差距下,馬謖很難佔到便宜。所以,馬謖的兵敗簡直成了必然,畢竟蜀軍不能以一擋十。
這裡面也不能把鍋都扣給馬謖,諸葛亮也有著他的過錯。他第一就錯在低估了魏軍騎兵的實力。諸葛亮讓馬謖趕往街亭,肯定是讓他在街亭修築防禦工事,憑借地形優勢阻擋魏軍的。但是張郃率領騎兵快速行進,又有兩萬人之多,讓馬謖措手不及,只能選擇上山據守,馬謖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也是被諸葛亮坑死的。”
“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還是失敗在了蜀漢國力的弱小。此時的蜀漢已經沒有了劉備時期的氣勢,可以與曹操大戰漢中。人才的凋零和國土面積的大幅度縮水,讓諸葛亮如履薄冰,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全盤皆輸。所以,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沒能得到一寸土地。這種困局唯一能破解的條件就是天下有變。但是東漢末年那種大規模農民起義,在三國時代並沒有出現。蜀漢終究還是要被北方政權滅亡。”
孟之祥的話讓大家大開眼界,大家深有感歎,認為北方往往強盛,南方確實不易!
《山地作戰手冊》的第三冊是在場的所有人群策群力完成的,即以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個戰例為題,記載了馬陵之戰、街亭之戰、(三國)定軍山之戰、吳階守漢中退金軍等戰例,大家展開討論得失,轉換攻守角色,確定對策。
在完成第三冊之後,每個軍官都覺得收益非淺,即使是多智多謀的孟之祥、王堅,都認為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