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宮中,龍王以上仙相稱,知曉孫悟空來意後,讓屬下抬來三千六百斤的九股叉,七千二百斤的畫杆方天戟,孫悟空都覺得太輕。
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絕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
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麽改造,送出宮門便了。”
當年興風作浪,天下洪澇,被禹王拿神珍鎮壓,不光歸順了天庭,這塊神珍如恥辱柱一般被永遠留在了東海。
莫說敖廣身為東海龍王,任何一位龍族之人無不想拿掉此物,但神珍上有禁製,龍族之人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皮兒破,擦擦兒筋傷。
早在幾年前就來過一個道人,稱日後會有人取走神珍,還將神珍祭煉了一番,莫非就是這個花果山猴王?
如今若能被這個孫悟空拿走,就算日後天庭怪罪下來也與己無關。
老龍王依言,向悟空說了。
悟空道:“拿出來我看。”
龍王搖手道:“扛不動!抬不動!須上仙親去看看。”
悟空道:“在何處?你引我去。”
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
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余長。他盡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
說畢,那寶貝宛若有靈,真的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
龍王等人目瞪口呆,神珍竟與此人心靈相通。
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
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
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
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
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念,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
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
千余年的恥辱終於被人拿走,龍王等人很是欣喜。
孫悟空本著“一客不犯二主”的無賴架勢,非要一副披掛來。
敖廣想著此事事關重大,也得有個見證,於是毫不留情的賣了三個兄弟,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
擂得鼓響,撞得鍾鳴,喚來三兄弟。
聽聞孫悟空拿著神珍,南海龍王敖欽也沒了半點怒氣。
於是北海龍王敖順拿出一雙藕絲步雲履,西海龍王敖閏拿出一副鎖子黃金甲,南海龍王敖欽拿出一頂鳳翅紫金冠。
三龍相視,怎的剛好配成一套?原來有位道人曾交予他們,讓隨身攜帶,沒想到今日派上用場。
孫悟空高不過四尺,此三樣如量身定做一般。
老龍也玩味出些東西了,大喜,引入水晶宮相見了,以此奉上。
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那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
四海龍王甚是不平,這猴子無禮至極,不說聲謝便罷了還一路打出去,便商議進表上奏,畢竟神珍定底是天庭的意思,不敢隱瞞。
孫悟空回歸花果山,又賣弄起來。
使一個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
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 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拜禮,戰兢兢魄散魂飛。
霎時收了法像,將寶貝還變做個繡花針兒,藏在耳內,複歸洞府。
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
得此寶物,與眾飲宴慶祝。
猴王將那四個一直為他出謀劃策的老猴封為健將。
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背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
將安營下寨,賞罰諸事,都付與四鍵將維持。
他則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
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
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按體型大小,牛魔王為大哥,美猴王排老七。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將安排筵宴,請六王赴飲,殺牛宰馬,祭天享地,著眾怪跳舞歡歌,俱吃得酩酊大醉。
六王走後,美猴王酣睡中被兩個勾死人索走魂兒。
踉踉蹌蹌來到了一座城池,漸覺酒醒,見城上鐵牌上書“幽冥界”,乃閻王所居。
兩個勾死人道明緣由,乃陽壽已盡。
“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麽朦朧,又敢來勾我?”
猴王拜師修長生,哪肯信二人言語,但二人依舊拉拉扯扯,惹怒猴王,耳朵中掣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略舉手,把兩個勾死人打為肉醬。
猴王打入城中,十代冥王急整衣來見。
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簾洞天生聖人孫悟空,你等是甚麽官位?”
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陰間天子十代冥王。”
悟空道:“快報名來,免打!”
十王道:“我等是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仙了道,與天齊壽,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
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或是那勾死人錯走了也?”
悟空道:“胡說!胡說!常言道‘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來我看!”
十王聞言, 即請上殿查看。
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面坐上。
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裡,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查看。
裸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
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
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悟空心中震驚,暗道:“老孫的名字是師父菩提祖師所取,這才幾十年,到底是誰寫上去的?誰又有這般本事?還有這一千三百五十號,我這如意金箍棒是一萬三千五百斤,這裡頭又有何淵源不成?”
令悟空最不解的是,祖師傳授的長生妙法如何落得個善終?
說了只有三災利害需要防備,自己的長生既然是假的,那三災利害會是真的嗎?七十二變又是否真能躲三災?
還是說,祖師說的長生需要來地府銷去生死簿才算?
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隻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
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
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扔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
猴王又是一路棒,打出幽冥界。
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雲宮,同拜地藏王菩薩,商量啟表,奏聞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