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在三國養牲口》第103章 再返涿縣
黃巾暴亂,劉宏欲調各路兵馬鎮壓。何進因進獻財資為軍中募兵籌備輜重,被劉宏受大將軍銜。率五營精兵屯兵都亭,鎮守洛陽,至此何進兵權在握,軍中一時威望無二。三日聚兵,黃巾蛾賊之勢已成,各地渠帥但有成軍,必率兵突進,直逼洛陽而來。單就黃巾聚兵行軍路線來看,顯然,張角並沒打算以不足四十萬的兵力跟東漢王朝搞什麽星火燎原的農民起義。而是準備集中兵力,對皇城洛陽展開突襲,試圖在漢軍做出反應之前,兵臨洛陽,斬首皇室。黃巾起義無論爆發還是匯聚,當真不可謂不迅猛。可同樣,上至洛陽皇室,下至地方世家,面對此次突發的調兵征兵也是反常的迅速。皇甫嵩、盧植、朱儁,朝中三名善戰之臣被劉宏受命出征鎮壓各地亂事。洛陽以北,盧植善剿,為北路主帥,率兵跨豫直入冀州。逼迫張角回軍,冀州黃巾匯聚廣宗巨鹿一帶,備戰以待盧植主軍。皇甫嵩、朱儁兵出虎牢,奔洛陽以東,征討鎮壓豫州、兗州黃巾眾兵。虎牢以東便是廣袤的平原地帶,兩州黃巾匯聚十數萬人,以潁川嵩嶽為憑依,黃巾聚兵長社,卻是無法再肆意向西侵襲。如今,三位漢末老將是真心鬱悶非常,因為劉宏一紙為國為民的號召,各地鄉勇曲部毫無紀律可言,肆無忌憚的與官軍匯合。誰見過出征之後,還要每天統計自家到底有多少兵力的主帥?誰又見過已經臨戰,卻每天都要對下層兵長軍官進行調整的軍隊。討伐軍團的確起兵迅速,可這征戰之初,三名老將沒有一點熱血激昂的感覺,整天都泡在文件堆裡統計數據。輜重軍糧還能交由下官歸總,但那少則幾十,多則上千,甚至自備軍糧戰備的助戰曲部,你說,你是要,還是不要?前面有皇帝陛下的大旗撐著,這些助戰軍兵大多又是由那些世家子弟帶領,再加上那些豪族旺族,甚至還有些想要投機一把的遊俠拉扯起的隊伍不斷加入。這場討伐之戰當真沒花多少朝廷的錢糧,但初與黃巾接戰,官軍的部署甚至還沒有那些黃巾嚴謹規范。如今盧植三人每天暢遊在公文數據的海洋當中,直想跳腳罵娘。劉滄欲行涿縣,本來還想跟隨盧植軍隊同行,順便路上看看能不能混些戰功。結果一看這軍中情況,扯澹了吧?盧植看著他時都不板著臉了,眼看盧植就要拿著公文軍報對他慈祥招手。得,別說劉滄,就連要往幽州征兵,本來跟劉滄抱著一樣心思的鄒靖,都直接脫離主軍,直接一腦袋鑽進了太行山裡。“軍務緊急,盧公保重,我等先行一步~!”嗯,劉滄跟鄒靖竄了,打個屁的黃巾,征兵豈能兒戲,穿山越嶺,當以近路抄之~!劉滄與鄒靖同行,說劉滄是跟著鄒靖同行吧?但劉滄沒有軍職,屬於自發討賊的義士。這不得不說劉宏小算盤打的精妙,黃巾攻城略地殺了不少地方官吏,劉宏號召天下討伐黃巾卻是主張自主自願。至於軍職官職之類,先打著唄,打完黃巾論功行賞,到時再把那些地方空缺拿出來,這不是又省了一筆‘開銷’?鄒靖是官,劉滄是民,卻又沒法說劉滄是跟鄒靖混的,其關鍵在於,劉滄還有二百騎兵,可鄒靖?光杆司令一個。唉~,這又是個悲哀的故事,還是劉宏的鍋。鄒靖早年為破虜校尉,征戰邊關,對幽州這邊比較熟悉。而如今,鄒靖是監掌北軍宿衛營的北軍中侯。北軍指的便是北軍五營,但宿衛營跟張豐率領的越騎營又不是一回事。屯騎、越騎、長水、步兵、射聲五營各有校尉,他們統領的是五營禁軍,除了拱衛皇城,也會負責對外征戰。而鄒靖這種北軍中侯則是在北軍中挑選出一部分精銳由他監管,而這部分精銳被稱作宿衛營,他們的職能是守護皇宮,正常情況下,洛陽外城有事都不用他們去管。後世多將北軍與北軍宿衛混為一談,讓人搞不清北軍中侯與五營校尉的關系。本質來說,兩者沒啥關系,北軍中侯說是統帥五營宿衛,其實級別比五營校尉低上很多。北軍與宿衛營大概便是大漢禁軍與大內禁衛的區別。至於後世有些專家梗著脖子說大漢五營禁軍數量三千余之類,呵呵吧。因為鄒靖熟悉幽州這邊的情況,被劉宏派出來征兵。其他州郡亦有派人。討伐黃巾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似想挑選精兵,領回洛陽,充任禁軍。這恐怕是劉宏不太甘心讓何進這位新近大將軍徹掌軍權,劉滄估計他已經開始琢磨西園八校尉的事情了。讓鄒靖招兵,撰寫招兵榜文就好了,權力都已經授出,剩下的就要看鄒靖自己的能耐。一不給錢,二不給人,責令地方官員配合,然後,鄒靖想罵娘又不敢罵。大概也只能心中感慨:‘要不要把事情作的那麽絕啊~!’兩人一路同行,途中瑣事了了,趙國城池被佔,黃巾聲勢浩大,劉滄率兵馬不停蹄,二百騎兵避讓黃巾眾,脫出趙國,再至常山之後,黃巾亂兵的數量明顯少了很多。如今冀州黃巾若沒佔據城池,都在向廣宗方向集中。有驚無險的行至高陽地界,劉滄要走涿郡,鄒靖則打算先去廣陽,先去刺史治所確定下自己的身份職能。沒辦法,光杆司令,怎麽也要先去找個刺史郡守之類的官員要點排場。兩人至高陽分道,劉滄借給鄒靖騎兵百人‘以增行色’,堂堂北軍中侯,當場差點沒感動流涕。 反正鄒靖來這邊就是滿城滿縣寫征兵告示的,約定晚些時候在涿縣匯合,兩人率兵各奔東西。出冀州,入幽州,涿郡境內,雖然能夠明顯感覺到百姓警惕的氛圍,但民生並沒怎麽受到黃巾之亂的影響。頂多也就是村莊多起塢堡,城池盤查比以往嚴格了一些。有傳河間、任丘一帶有黃巾大軍匯聚,似有侵入幽州州界意圖,幽州郡城內多有遊商駐留,劉滄所過之處,所見所聞,漢人百姓對黃巾多有厭惡抵觸。百騎行至樓桑,五米石牆儼然將樓桑打造成了一座貨真價實的塢堡,劉滄由東而來,東村那邊也已建出塢堡雛形。兩村掎角而立,中間壓出了平整道路連接,看來兩村如今的關系,比劉滄離開時還要親近了不少。劉滄回歸,引來村人一陣招呼問詢,給早先跟隨自己離開的十名同族家中送去書信錢財。劉滄駐地沒準備搞什麽大鍋飯的集體生活,欲讓家仆重組分村,立族繁衍,如今尚未開墾出種植糧食作物的土地,劉滄會根據能力與職能定時發給他們一些錢糧。入村歇馬,龜塘沒有任何異狀,這次劉滄隨行靈獸只有飛熊一個,放飛熊去東山尋那些狗獾,劉滄好一陣拍水才把‘板磚’叫出龜塘。清理龜塘,烏龜裝車,趁著眼下黃巾還在散亂匯聚,劉滄命潘鳳率隊,百騎護送烏龜返回洛陽,其後讓潘鳳自己去尋皇甫嵩聽命。或許要不了多久涿郡就會有大隊黃巾來犯,既然回來,這票戰功他也沒打算放過。也不知道自家大兄找到他二弟沒有,桃園初戰嘛,正好順便剿了這批黃巾再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