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開局被曹操模擬人生》第七十章第3位文學老師
學習空間之中。

 “大宋竟然亡了?秦檜...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奸臣誤國啊!”

 聽到曹斌講述的華夏五千年史,嶽飛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對大宋的滅亡感到悲傷。

 尤其是聽到,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主趙昺投海殉國,十數萬軍民相繼從崖山跳海。

 右丞相文天祥誓死不降元,並作《過零丁洋》一詩,以死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乾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堂堂大宋皇帝,竟然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悲呼哀哉!

 但悲慘不僅於此,蒙元妖僧楊璉真迦在蒙元韃酋的示意下,強迫二百余萬南宋遺民入寺為奴。

 並將趙宋皇陵給全部掘開,屍骨撒得處都是,還將理宗的頭蓋骨砍下來做了法器。

 之後,他又先後掘開徽宗、高宗等先帝及王公大臣共計一百零一座墓。

 直至八十多年後,明朝滅元立國,明太祖朱元章派人找回了宋理宗的頭骨,並重修了宋朝皇陵,先人的亡靈才得以安息。

 從嶽飛死後的短短一百余年時間,大宋一敗再敗,直至滅國絕祀。

 這一刻,嶽飛心中死前對宋室皇帝的怨恨不翼而飛,取而代之的是悲痛和傷心!

 他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通紅的雙眼卻充斥著凜冽的殺機。

 “大明竟然也亡了?吳三桂放滿清韃子入關,崇禎皇帝自吊於煤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劉伯溫和宋應星兩人也崩潰了,嚎啕大哭不止。

 最後一位大明崇禎皇帝自吊於煤山之前,留下一封遺書。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

 【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母傷百姓一人。】

 留書一封於龍袍之上,他隨後自吊於煤山之上的歪脖子樹下。

 至死,他沒有丟掉大明皇帝的氣節。

 至死,他沒有忘記成祖朱棣留下的祖訓。

 “有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崇禎皇帝死後,絕望的鍾聲在紫禁城響起的時候,拚命抵抗的守備太監紛紛慘死在義軍的刀下,臣民殉節身死者景從雲集。

 自殺殉國的官員不知凡幾:

 山西道監察禦史衛景瑗:母年八十余矣,當自為計!兒,國大臣,不可不死。

 左庶子馬世奇: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為其難,誰為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

 江陰典史閻應元: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

 太常少卿吳麟征:大明三百年江山社稷,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

 書生笪某被清軍抓獲之後,刑前歎曰:我一介小人,今日得之士大夫之烈,為忠義而死,死之猶生也。

 東閣大學士,曾在大明崇禎二年任河南巡撫,率兵勤王的范景文已經連續四天未吃飯,在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路,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殺;

 左都禦史李邦華,投水自殺;

 左都副禦史施邦曜自殺;

 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殺;

 大理寺凌義渠上吊自殺;

 庶吉士魏學廉自殺;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殺;

 禦史陳良謨全家投井自殺;

 吏部許直投水自殺;

 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殺;

 戶部吳甘中全家自殺;

 兵部主事金鉉全家自殺;

 ...等等。

 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

 後來有據可考的被追諡殉國者,多達八千六百多人。

 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為大明之亡而殉國。

 如此可歌可泣的一幕幕,好似昨日重現一般,出現在劉伯溫和宋應星二人的眼前。

 尤其是宋應星,他生前就處於崇禎末年,明亡之後拒不出仕,長兄宋應升更是服毒殉國。

 如今,再一次聽到滿清入關、大明滅亡的消息,他更是悲痛不已。

 大明,最後一個漢人朝廷,終究還是滅亡了。

 “逝者已矣,爾等都已經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怎還看不開呢?”

 過了一會兒,項羽歎息一聲,勸慰道:“孤王自刎於烏江邊上,江山讓劉邦小兒奪去,孤王也沒半點兒傷心難受啊!”

 他早就知道自己身死之後,由劉邦得了天下,大漢也走過了四百余年歲月。

 所以,該悲傷的最就悲傷完了,如今再一次聽到曹斌講述華夏歷史,他臉上沒有半點動容。

 只不過,對於後世的各朝各代起起伏伏,興衰不定,他心裡感歎萬分。

 好似一個輪回一般,從興盛到衰亡,輪回不休。

 “諸位老師都是性情中人,驟然聽聞故國滅亡,心生悲傷,亦是情理之中。”

 一旁的曹斌搖了搖頭,說道:“項老師不必太過苛責。”

 學習空間召喚的人都是青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人物,或是民族英雄,或是各行業的佼佼者。

 不僅如此,他們的民族氣節和忠誠都非同尋常。

 當然,若是召喚出‘水太涼’等賣國奸賊,曹斌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態度了。

 “嶽某心中悲憤難忍,讓大家見笑了。”

 聽得二人的對話,嶽飛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情緒都壓了下去,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項羽說的有道理,往事已矣,逝者不可追,哪怕他再悲傷,也無濟於事。

 況且,他已經算是死過一次的人了,生前的一切過往,都煙消雲散。

 如今跨越八百余年時間,來到漢末三國,他更是要向前看才對。

 “哎,若是太祖皇帝得知明亡於二百余年之後,也不知會是如何感想。”

 劉伯溫轉過身去,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方才轉回,歎息一聲道。

 “老夫晚年拒不仕清,歸隱山野,清貧一生,也算對得起皇家天恩了。”

 宋應星生前只是七品小官,並未受到明朝皇帝的隆恩,何況他生前也沒有降清,自認為對得起朱家皇帝的恩德。

 所以,他對明亡後的感受不如劉伯溫深,也在情理之中。

 “諸位老師都是性情中人,學生又豈會見笑。”

 曹斌搖了搖頭,說了一句之後,就轉移話題,說道:“如今新的武學老師已經到了,該召喚第三位文學老師了。”

 武學方面的學習,畢竟與身體素質相關,跟用腦的學文可比不得。

 所以,文學方面,他都已經學完了兩位老師的知識,而武學方面僅學完項羽的武藝,晚了一步。

 “不錯,孤王很期待第三位文學老師到底會是誰。”

 項羽聞言,雙眼一亮,連忙說道。

 “走走走,咱們一起去瞧瞧。”

 劉伯溫、宋應星、嶽飛三人互相對視一眼,皆點頭應下。

 而後,眾人出了大殿,一起來到第三間宮殿的門前。

 “斌兒,快點兒推開,看看到底來的是誰?”

 來到大殿門前,眾人催促道。

 “好!”

 曹斌沒有推辭,徑直走上前去,用力推開宮殿大門。

 ‘吱呀’一聲,宮殿大門被推開。

 眾人魚貫而入,踏過門檻,走入大殿之中。

 大殿內的布置跟前面的宮殿別無二樣,正前方放著一張講台。

 講台前,站著一位身著黃衣道袍,頭帶方巾,手執九節杖的老者。

 “嗡!”

 只是看到對方的一瞬間,‘學習空間’自動將這位新老師的身份信息傳給了曹斌。

 張角,自號大賢良師,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

 中平元年(184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但很快就遭到漢室朝廷的鎮壓,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張角...為何會是你?”

 弄清張角的身份信息之後,曹斌極為詫異,驚呼出聲。

 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第三位文學老師居然會是張角。

 如果說,第一位老師劉伯溫的到來,是給他打基礎的話,那第二位老師宋應星則是讓他學習理科雜學。

 但曹斌實在是無法理解,學習空間將張角召喚出來的意義在哪裡!

 太平道的教義,曹斌有所耳聞。

 其教義宣稱,世間有鬼神監視人們的行為,並根據人們的善惡來增加或減少他們的壽命,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

 這種導人向善的教義,能說不好麽,當然好了。

 但問題是,曹斌日後是要做皇帝的人,他學這種教義有何用?

 還不如實在一點,教他文學或是雜學,再學以致用。

 “什麽?張角?好家夥,什麽鬼?”

 聽到曹斌的驚呼,項羽、劉伯溫、宋應星、嶽飛等人都雙耳一動,瞬間知道了新老師的身份。

 此前,他們都從曹斌的口中,知道了華夏五千年史,也知道張角的名號,更是知道他對後世的影響。

 雖然黃巾起義失敗了,但卻影響深遠,動搖了漢室的根基,才會讓董卓、袁紹、曹操、孫權等諸侯有機可趁。

 起義雖然失敗了,但給後世農民起義留下深刻的教訓。

 它摧毀了一個時代,吹響了東漢末年這個黑暗而腐朽的時代滅亡的號角。

 這樣的農民起義,不是魯莽之舉,而是英勇壯舉。

 就連後世歷朝歷代的明教、白蓮教、太平天國等起義,都是以張角為榜樣,尊稱他為始祖。

 綜上所述,張角雖然為王前驅,做了馬前卒,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對後世的貢獻頗大,絕對不容抹殺。

 但話又說回來,項羽、劉伯溫等人還是沒搞懂,學習空間召喚出張角,到底意欲何為?

 “學習空間...空間之主...建安十四年...哈哈...”

 這時,張角吸收完空間給予他的信息,不由得雙眼一亮,仰天大笑。

 他死的時候是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如今是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09年。

 換句話說,他已經死了二十五年的時間。

 “貧道見過空間之主,見過劉先生,見過楚霸王,見過宋先生,見過嶽王爺。”

 笑了一陣之後,張角回過神來,向著眾人揖了一禮。

 看著眾人臉上的神情,他的雙眼好似看透了眾人的心思一般,澹澹地說道:“諸位可是在疑惑,為何出現的是貧道?”

 “確實如此,學生很疑惑,你要如何教我?”

 曹斌站了出來,開門見山地問道。

 “你是空間之主,乃天命卷顧之人,貧道很期待,你能推翻腐朽的劉漢朝廷,再建新朝!”

 張角上下打量著曹斌,目光炯炯有神,說道:“相比於他們四位的文治武功,貧道自愧不如,只有一門拿得出手的東西,不知你可有過耳聞?”

 “嗯???太平要術?”

 曹斌聞言,心中一驚,輕聲問道。

 他想起來了,張角最為出名的,當屬他的畢生所學,太平要術。

 太平要術,又名太平經,乃道經‘三洞四輔’之一,輯入歷代道藏。

 其內容博大,涉及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方面。

 經義上,構築了早期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以陰陽五行學說勾勒了一個理想社會圖景,提出了一套“無為而無不為”統治術;

 提出了修道的教徒的修身養性術;提出了財產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惡報應觀念, 指出只有人們信修正道,方可斷除災異而得道成仙;

 也反映了平均主義和平等理想的樸素民本思想。

 但說實話,這玩意兒吧,華而不實,脫離社會本質。

 如果說做為宗教的經義,是沒有問題的。

 但對曹斌來說,於治國無用,廢物罷了。

 “貧道有《太平經》天書、地書、人書三卷,乃我道家寶經,只要修行至大成,便可凝聚元神,延年益壽,長生不老。”

 張角捋著胡須,澹澹地說道:“除此之外,還有符篆之術、呼風喚雨之法、撒豆成兵之術、召喚天雷之法等等神通。”

 “此三卷經書,空間之主可看得上眼?”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