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二百九十三章 雞籠山!給程朱留下1條生路!
澎湖島。

 原澎湖巡檢司治所所在地。

 自唐宋以來,內地屢遭戰亂,百姓流離失所。

 尤其是前宋南渡,政府偏安江南,沿海百姓渡海求生的人越來越多。

 到了元朝,遷徙到澎湖的漢人更多,他們已在此地建造茅屋,過著定居的生活。

 這些漢人移民不僅到海上捕撈魚蝦,還在島上種植胡麻、綠豆,放牧成群的山羊,形成男子耕、漁、牧,女子紡織的聚落社會。

 而且大陸漢人開拓澎湖之後,開始向雞籠山發展。

 這就導致,澎湖列島上面,幾乎全都是漢人移民,並沒有什麽番人土著。

 基於臨行之前,漢王朱高煦的再三警告,王景宏對待這些漢人移民極其寬容。

 不但挨家挨戶地分發糧食糧種,還賜給了他們大明常見的粗布麻衣。

 這粗布麻衣在大明值不了幾個錢,但在這澎湖島上,比起子民身上那襤褸衣衫,不知好出了凡幾。

 澎湖諸島的子民聽聞大明王師降臨,不但擊殺了盤踞在漁翁島上的悍匪,還在分發糧食與衣物,一時間紛紛趕到澎湖島,領取大明王師的饋贈,歌頌大明王朝的恩德。

 王景宏見狀,當眾宣布了朝廷將複設澎湖巡檢司、將澎湖納入大明版圖的消息,澎湖子民聞言喜極而泣,熱烈歡迎大明王師進駐澎湖。

 畢竟他們先祖當年是為了躲避中土戰亂,這才移民到海外列島。

 誰曾想到,這移民之後非但沒有過上世外桃源的生活,反倒是受盡了那些倭寇海匪的劫掠凌辱!

 如果不是大明朝廷執行嚴格的海禁國策,他們早想舉族遷徙回中土了!

 日盼夜盼,總算是將大明王師給盼來了!

 眼見澎湖子民這麽熱情,王景宏也沒有藏著掖著,該發糧食的發糧食,該發衣物的發衣物,該發藥物的發藥物……

 反正他們臨行之前,船上帶著大量的生活物資,足夠讓這些可憐的漢人移民,過上好一點的生活了。

 在澎湖島停駐了半月,王景宏命人向朝廷傳去消息,立刻派官員衛所進駐澎湖布政,自己則率水師繼續前行,直奔雞籠山而去!

 雞籠山的重要性,漢王爺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這島面積大得嚇人,完全可以打造成大明水師的完美基地,並且構築大明海上門戶!

 所以,雞籠山,一定要打下來!

 王景宏眺望著映入眼簾的雞籠山,暗自深吸了一口氣。

 紀綱突然走到他身旁,神情有些凝重。

 “據澎湖老人提供的消息,這雞籠山局勢比較複雜。”

 “首先,有一股比漁翁島還要大的海匪勢力,在島上作威作福。”

 “其次,島上除了有大量居住在平原的漢人移民外,還有數量極多的番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化,與中土差異極大,居住在山區,不與外界來往。”

 紀綱乃是曾經的錦衣衛頭子,手底下那群亡命之徒也都是錦衣衛精銳。

 想要刺探出雞籠山的情報,並不是什麽難事。

 平原漢人移民。

 高山土著番人。

 稱王稱霸的海匪倭寇。

 如今這雞籠山,大抵可分為這三種勢力。

 王景宏摸著下巴思索片刻,隨即露出了一個陰險笑容。

 “紀公公,有沒有興趣,跟咱家來一次裡應外合?”

 紀綱一見到他這陰險笑容,心底直冒寒氣。

 這個死太監,又在打著什麽鬼主意?

 帝都,詔獄。

 朱高煦走進長長的甬道,在張軏的帶領下,很快見到了滿臉麻木的一眾翰林。

 “喲,諸位,怎麽著?換了個地方,就看不進去了書了?”

 瞧見這些人盡皆神情麻木呆坐在地上,朱高煦當即出言嘲諷道。

 平日裡在翰林院養尊處優,過著清貴老爺的生活,現在從翰林院換到了詔獄,這書是一點看不進去了啊!

 一見到狗賊漢王爺,眾翰林們有的高聲咒罵,有的叩頭求饒,態度截然相反。

 在他們隔壁牢房,一人靜靜地坐在那裡,正心無旁騖地讀著古籍。

 這小老頭不是旁人,赫然正是當廷撞柱死諫,而後一手策劃科舉舞弊大案的國子監祭酒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胡儼!

 “小軏軏,開門,本王進去跟老胡頭好好嘮嘮!”

 聽見這話,張軏也沒有多想,直接命錦衣衛打開了牢房。

 自家王爺這一身虎背熊腰的腱子肉,別說一個胡儼了,十個胡儼都不夠他一個人揍的!

 朱高煦走進牢房後,張軏還貼心地命人把牢房給鎖了起來,看得一眾翰林心驚肉跳的,唯恐這狗賊漢王爺突然暴起傷人,直接宰了掌院學士。

 胡儼面無表情,對身後的朱高煦置若罔聞,依舊津津有味地讀著古籍。

 見此情形,朱高煦輕笑了一聲,“我說胡儼,這麽淡然的嘛?就算你不為自己活命低頭,也得考慮一下你的家小族人吧?”

 “他們因老夫而顯貴,此刻因老夫而受難,一飲一啄,並無不妥!”

 胡儼淡淡地回答道,仿佛已將生死乃至全族生死都置之度外了。

 不得不承認,這位程朱大儒,境界就是高,遠非郭迪等人可以相提並論。

 朱高煦歎了口氣,問出了一個疑惑。

 “老胡頭,本王一直有句話想問你們,就算沒有本王插手,科舉舞弊也是死罪!”

 “更何況是上百名考生共同舞弊,這案子堪稱開國第一大案,牽連之人不計其數,至少那些考生是必死無疑。”

 “你們這些家夥不是整日張口道德仁義,閉口仁義道德,就這麽忍心,讓那一百三十二個考生無辜冤死?”

 聽到這話,胡儼終於抬頭,直勾勾地盯著朱高煦。

 “他們都是程朱文人,名教子弟,為了名教做出犧牲,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只是老夫沒有想到,你這賊子竟然如此心狠手辣,不惜散播謀逆之言,也要將程朱打落塵埃!”

 話講到此處,胡儼忍不住長歎了口氣。

 “老夫一直想不明白,程朱有利於皇室統治萬民,為何你漢王朱高煦非要廢了程朱?難不成你想借此培植黨羽,奪嫡爭位?”

 “旁人或許看不到真相,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你以為他看不清楚?”

 “皇上回京之日,就是你漢王遭劫之時!”

 那八個大逆不道的字,一旦被皇上知曉,這漢王朱高煦不死也要脫層皮!

 朱高煦無所謂地聳了聳肩,根本沒把朱老四放在眼裡。

 “本王扳倒程朱,只是因為看程朱不爽,看你們程朱文人不爽,僅此而已!”

 胡儼:“???”

 看著不爽?

 所以就往死裡整?

 你大爺啊!

 你還真是狂妄啊!

 你怎不看皇上不爽呢,你怎不……

 “行了,今兒個本王來見你,是準備給程朱一條生路,你要是配合的話,那日後朝堂還有程朱一席之地,但你要是不配合,那就隨程朱去死吧!”

 “漢王此話何意?”胡儼驚了,豁然起身,難以置信地看著朱高煦。

 這個狗賊,想給程朱一條生路?!

 “簡單,本王會讓學部放程朱一馬,官學科舉內也會有程朱思想。”

 “但是,自此以後,包括你們這些翰林在內,所有程朱官員全都去新土布政,比如交趾、舊港、澎湖等地!”

 “程朱學子科舉入仕後,同樣外放新土布政,以三年為期,經考核優異者可升遷入朝!”

 胡儼:“!!!”

 新土!

 程朱布政!

 漢王這是要……

 讓程朱教化天下蠻夷!

 “沒錯,這是爾等程朱唯一的生機!”

 “至少在五十年內,程朱別想著再執掌朝堂了,去新土為我大明開疆拓土進獻一份綿薄之力吧!”

 “五十年後,神壇花落誰家,爾等各憑本事爭取,擁有拓土之功的程朱,優勢將會更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