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三百九十二章 暴怒至極!朱高熾他在幹什麽?
胡元澄掛印請辭。

 再次在帝都掀起了一陣風浪。

 不斷有官員上奏彈劾攻訐,試圖問罪於他。

 然而太子爺卻對這些奏章置若罔聞,而且連朝會都不舉辦了。

 這等曖昧莫名的詭異態度,令一眾朝臣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又是怎滴了?

 怎麽又消極怠政了?

 終於,臨時朝會舉行。

 群臣見到了滿臉疲憊的太子殿下。

 那種疲憊,是發自身心的疲憊,兩個眼睛都布滿了血絲。

 “太子殿下,臣彈劾原皇家製造局局長胡元澄,枉顧朝廷律令,直接掛印辭官,臣請按大明律令嚴懲……”

 大理寺卿湯宗施施然出列,直接將矛頭對準了胡元澄。

 畢竟此人直接掛印而去,而且還是在新律推行之後,影響太惡劣了。

 為正大明律令,湯宗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麽。

 有了他帶頭衝鋒,不少程朱縉紳也紛紛跟上,叫囂著要懲處胡元澄。

 不說將他打入詔獄,至少也要革除他那官身功名,確保他此生都回不了朝堂!

 要知道,官員擁有“官職”和“官身”兩種身份。

 官職可以調動、可以免除、可以棄職,而官身卻相對固定,很難喪失。

 比如一個官員去年是縣太爺,今年是知府,明年可能就被彈劾罷官,但即便如此他官員的身份也就是官身不會改變。

 即使沒有官職官帽了,

他也依舊擁有不少特權,比如遇官不跪、應訟不跪,可以承攬本地的稅收詞訟、主持鄉間結社和公益事業。

 衙役官差們遇到他還是得恭恭敬敬,就連當地州縣長官,遇到地方錢糧盜匪文教等大事,也要找這些免職官員商量著解決。

 免職官員還掌握著相當的權力,在地方上依舊可以作威作福,也是鄉野士紳的主體!

 這就是官身的重要性!

 比如在隋唐之前,入仕的主要標準是血緣、門第等等,一個免職官員的職務沒了,但血緣、門第等不會沒,還會給他帶來特權利益。

 而隋唐之後,入仕的主要標準變為了科舉功名,一個人只要獲得了最低級的功名(秀才),他就在階級上脫離了“民”的范疇,享有“官”的各種特權。

 秀才是不能被打板子的,更不能拘押,除非一級級地辦手續,革去他的功名,至於秀才之上的舉人貢士乃至官員,那就更不用說了。

 因此,隋唐之後科舉出身的官員,即使被罷免了,功名還在身,還具備官身,就還是官,享有各種特權。

 此外,這些官員在任期間搭建的各種關系網絡、派系資源,免職後仍然會惠及他,他就一日為官,終身享有特權,不會再跌落為草民。

 一朝為官,一生享有特權!

 這正是天下學子寒窗苦讀的真正動力!

 但是,漢王朱高煦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革除功名這一條寫入了大明律令!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官員犯錯坐罪,那是有可能會被革除功名的!

 功名就是官身,就是他們地位之所以崇高的特權,就是他們最為重視的命根子!

 功名一旦被革除,他們就會跌落成賤民,還談什麽“耕讀傳家”?

 偏偏刑部尚書張胥是個牆頭草,毫無文人風骨氣節,屈服於狗賊漢王爺的淫威之下,直接將革除功名寫入了大明律令!

 天下官員對此都是義憤填膺,卻又不敢再向以往那般直接請辭。

 做官做得不爽,老子就辭職,去做士紳隱士,何其快哉!

 可是因為這條新律,誰還敢這樣猖狂跋扈?

 現在,有了。

 皇家製造局局長胡元澄,未經太子殿下點頭同意,直接掛印而去!

 這要是不嚴懲他,大明律令還有什麽威信可言?

 若是朝廷嚴懲胡元澄,那這個安南蠻夷漢王黨羽,此生都不能入仕為官,也算是一件美事。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麽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

 如果朝廷選擇包庇此賊子,那程朱縉紳就可以攻擊革除功名之律令,直接廢掉這離譜律令!

 說到底,湯宗等人更希望是後者,畢竟一個胡元澄,遠不如革除功名這條律令重要!

 然而太子殿下還沒有吭聲,朱勇徐欽等武官勳臣卻是爭先恐後地跳了出來,一個個地怒噴湯宗等縉紳,選擇力挺胡元澄。

 沒說地,胡元澄為大明火器軍備做出了重要貢獻,皇家製造局在他手中也迸發出了無與倫比的生產力與創造力!

 這一切,武官勳臣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然不會見到胡元澄被這些狗東西給陰死!

 他們還指望著將來行軍打仗,能夠配備一身的戰場神器,大殺四方呢!

 更何況漢王殿下馬上回京,他們怎麽著也得表現一下!

 相比於口若懸河的湯宗等縉紳,朱勇徐欽這些武夫就簡單多了,各種髒話層出不窮,硬生生給湯宗等人罵急眼了,顧不得什麽儀態儀容,直接對罵了起來!

 一時間,大殿內文武對罵,嘈雜喧鬧至極,如同菜市場一樣,充滿了諷刺意味。

 太子爺瞪著布滿血絲的眼睛,銳利目光來回逡巡。

 他只看到了這些程朱縉紳正在黨同伐異,大肆攻訐彈劾胡元澄,巴不得整死他!

 “夠了!”

 “都給孤閉嘴!”

 大胖胖怒喝了一聲,文武百官頓時閉上了嘴巴。

 “胡元澄的辭呈,孤已經批閱了,所以爾等就休要聒噪了!”

 聽到太子爺這話,湯宗等人頓時一怔,傻在了原地。

 啥意思啊?

 “投敵叛國”啊你?

 我等還在衝鋒,殿下何故先降?

 湯宗怎麽都不會想到,原本一石二鳥的大好事,卻因為太子爺一句話就成了泡影。

 大胖胖說完這句話,直接起身就走了。

 他太累了,不願再面對這些混帳東西。

 或許,老二才是合適的人選吧!

 榆林鎮。

 朱高煦等人剛剛抵達。

 為了節約時間,太孫幼軍輕裝簡行,受傷將士則跟隨北伐大軍班師。

 日夜疾馳至今,他們總算是回到了大明!

 回想起這一路的顛沛流離,這群稚嫩的少年郎都沉默了。

 因為,出征之時,他們有七千多個兄弟,現在回來時還不到四千人。

 戰場的血腥殘酷,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朱瞻基也沉默了,自從進入長城後,他就一言不發。

 因為這位太孫殿下,不知該如何面對陣亡將士的遺孀。

 畢竟,太孫幼軍那些陣亡的兄弟,都是因為他這個太孫一意孤行!

 朱高煦將這一幕盡收眼底,並未多說什麽。

 戰爭,是讓這些少年郎,快速成長的最佳方式。

 即便這很殘忍,也很殘酷!

 然而他剛剛進入榆林鎮,錦衣衛便送過了一封密報。

 “學部侍郎陳公甫,被落榜學子當街毆打致死?”

 朱高煦看著這封密報,下一刻直接暴怒到了極點。

 “解公豹被廢,陳公甫身死,朱高熾這個太子爺是幹什麽吃的?”

 眾人聽見這話,嚇得大氣都不敢喘一下,滿臉驚恐地看著暴怒中的漢王爺。

 朱高煦強忍著心中怒火,將密報緊緊攥在手心裡面。

 他沉默了良久,最終看向了朱瞻基。

 “聶興郭登,瞻基瞻壑,隨本王即刻趕赴回京!”

 “其余人等,在此休整,等待北伐大軍!”

 朱瞻基與朱瞻壑不敢吭聲,只能老老實實地遵命行事。

 不過所有人心情都沉重至極,他們都明白一件事情。

 漢王回京,要出大事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