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三百六十九章 廢除工會!賢臣乾吏再次出擊!
一番試探。

 結果不盡如人意。

 太子殿下再次選擇了和稀泥!

 方賓這番話,已經說得很是露骨了。

 就差指著鼻子告訴你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這麽做是狼子野心!

 諸王外放,擁兵自重,割地稱王!

 漢王這麽做,無非就是想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

 即便他奪嫡爭位失敗,也可以外放就藩,帶著六衛三萬戰兵做他的實權藩王去!

 而且因為這宗藩新製,乃是漢王朱高煦一手主導促成,他在諸王之中威望最高,聲威最廣!

 要是將來有一天,這漢王朱高煦效仿當今皇帝陛下,悍然起兵造反,只怕諸王會緊緊追隨,將大明江山攪得天翻地覆!

 即便這有可能是杞人憂天,但是這些藩王獲得兵權之後,那一個個地腰板可是瞬間挺直了,底氣也足了。

 這還沒有多久呢,周王朱橚就敢當廷毆打朝堂重臣!

 那要是等他們徹底坐穩了海外藩王的位置,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實力,那還不得反了天了?

 諸王外放,這真是個昏招,而且對太子爺而言,根本沒有任何益處,為何他朱高熾還要維護?

 難不成真是如自己等人所料那般,太子殿下已經投敵叛變了?

 大理寺卿湯宗請求廢除學部,還權於禮部,太子殿下落井下石。

 兵部右侍郎方賓言辭激烈地駁斥諸王外放,反遭周王朱橚當廷毆打,太子爺甚至都沒有訓斥周王朱橚,而是象征性地說了兩句,就又開始和稀泥!

 可憐方大侍郎,慷慨激昂地指點江山,結果奏報沒有被采納不說,還白白挨了兩個大逼鬥,可謂是顏面掃地。

 朱勇徐欽等人都快樂出了聲兒來,他們同樣察覺到了太子殿下的曖昧態度。

 要是太子爺當真被漢王爺給帶跑偏了,一改以往溫文爾雅的脾氣秉性,反而支持大明開戰八荒四夷,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至少,他們這些武官勳臣,也有了勇武之地!

 一時間,因為周王發威,怒打方賓,大殿內氣氛詭異到了極點。

 原本虎視眈眈的程朱縉紳,此刻也有些驚疑不定,不敢再對漢王新政下手。

 慫了,真的慫了。

 太子爺不知道是不是感染風寒,腦子壞掉了,一反常態地支持這些新政!

 他們要是再繼續進言,指不定會不會挨上幾個大逼鬥!

 眼見群臣默不作聲,大胖胖便有些乏了,正準備就此結束朝會。

 然而正當這個時候,一位頗有分量的朝臣走了出來。

 刑部侍郎金純金惟人。

 大胖胖一見到金純出列,神情頓時變得鄭重了起來。

 因為這個金純,與方賓一樣,同樣是三朝元老,洪武三十年讀完太學後,以出眾的才華被舉薦為吏部文選司郎中,從此步入仕途。

 但與奉迎諂媚的方賓不同的是,這金純為人忠厚和平、老成持重,超然出眾的才華、氣魄,清正廉潔的吏風及功勳卓著的政績,博得了皇帝陛下的高度信任甚至是尊敬,在朝野上下威望極高。

 這位刑部侍郎做出的政績,滿朝文官都沒有幾人比得上。

 人家還是輔助工部修建順天新都,受命采集木料,以備修建新都宮殿之用。

 而後兩次隨皇帝陛下巡視順天新都的建築工程,具體負責太嶽太和宮的建築任務。

 皇帝陛下禦駕親征北伐蒙古,金純又積極幫助皇上制定戰略戰術,成為北征沙漠的高級參謀,很快取得北征的勝利。

 皇帝陛下第二次北伐的時候,金純正忙著負責會通河的治理和黃河故道的疏浚工程,所以才沒有趕上扈從皇上出征。

 但是少了這扈從北征之功,金純卻多出了疏浚運河之大功!

 皇帝陛下遷都之心人盡皆知,但是經濟中心在南方地區,北平想要成為新都,必須首先打通南北大運河,以此作為南糧北運的經濟要道。

 會通河是南北大運河的關鍵河段,乃是元朝韃子利用隋煬帝時所開鑿的那條南北大運河作為基礎,開鑿的一段從大都(北平)到通州(江南)的通惠河,全長一百六十多裡。

 河成命名”會通”,南來漕艘無須再遠涉渤海,可經此河直達京畿北平。

 然而因水源不穩定,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元朝年間,此河未能發揮作用,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甚至到了元朝末年竟廢棄不用。

 等到太祖鼎立大明後,會通河已淤斷三分之一,由於南糧北運要遠涉渤海,耗時耗力耗錢,加上遷都在即,所以皇帝陛下特命宋禮與金純治理會通河,以暢通運道,縮短南北漕運的路程,打通發展經濟的大動脈,確保水路運輸正常通行。

 這兩位賢才上任之後,深入實地,沿途勘察,禮賢下士,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詳細分析研究各種意見,采取築壩遏水、分流濟運、建閘節水等多種方式,經過半年多的奮戰,會通河故道浚成,使運道暢通。

 自此,南方漕艘再不用遠涉渤海,而由會通河直達北京各地,每年約有四百萬石漕運通過此河。

 除了疏浚會通河之大功,金純又奔波於工地南北各段,風餐露宿,疏浚黃河故道,使這裡的人民免遭洪災的侵害,深得黃河流域兩岸百姓的尊敬愛戴。

 這一系列的功績擺在眼前,不得不證明一件事情。

 金純不僅是位賢臣,而且還是個乾吏,足以勝任六部宰執!

 因為他的個人功績,加上自己對這位賢臣乾吏的尊敬,大胖胖只能坐直了身體,神情嚴肅地看著金純。

 “太子殿下,臣聽聞工部正在籌備大明工會,管理為天下匠人,並為其評級。”

 “如今順天帝都還在營建,南北大運河仍需要疏浚,急需大量的工匠苦役,所以臣覺得此舉很是不妥。”

 “而且天下匠人何其多也,木匠鐵匠瓦匠石匠等等數不勝數,難不成還要給這些匠人全都校驗評級?那工部也不用做其他事情了,光是這一項就足以讓他們忙上一輩子了!”

 聽到這話,群臣頓時大笑出聲,原本沉默的氣氛也變得快活了起來。

 令人意外的是,這位賢臣乾吏出列所奏之事,竟然是暫停工部開設大明工會這項新政!

 工部尚書宋禮看著這位知己好友,一時間倒也沒有發聲。

 畢竟人家說的這話,也不無道理。

 順天帝都和南北大運河,再加上皇帝陛下的帝陵,大明現在正在勞作的匠人本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難不成停了這些大項目,讓工部派遣專人去工地給他們評級?

 這根本就是不合理之舉。

 皇家製造局局長胡元澄有些不爽,出列反駁道:“金大人,自從我皇家製造局改建之後,研製出的新型武器軍備諸位有目共睹,這可都是那些匠人的功績!”

 “而且技術卓越精湛的匠人,應該得到保護,享受部分特權,這樣才能讓他們心無旁騖地發揮自己的技術才能,努力創新……”

 “呵,真是可笑!”方賓正愁一肚子火沒有地方發泄,還未等胡元澄把話說完,直接冷嘲熱諷道:“胡大人畢竟是出身交趾,可能不太了解我大明祖製!”

 “士農工商,這是歷朝歷代不變的祖製,讓工匠享受與士人一樣的優渥特權,那豈不是亂了套了嗎?”

 “真要是如此行事的話,那何人還願意耕田種地,直接全去做匠人算了!”

 胡元澄怒視著方賓, 恨不得再給他一個大嘴巴!

 這個混帳東西,真是胡攪蠻纏!

 尤其是他那句“交趾出身”,更是戳中了胡元澄內心的自卑之處!

 “太子殿下,臣附議金大人所奏,必須暫停這大明工會!”

 “臣附議!”

 湯宗再次出列,選擇緊緊跟上。

 很快越來越多得人出列,及時聲援金純。

 一時間,足足有十好幾人附議,看得太子爺有些頭皮發麻。

 這些程朱縉紳,今兒個是要拚死反擊啊!

 老二啊老二,我現在該如何是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