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第四百二十二章 為了社稷!王驥:我被忽悠瘸了!
王驥陷入了沉思。

 畢竟漢王爺說得有理有據。

 而且他曾經親眼目睹山西百姓得窮困現狀。

 種種親身經歷正明明白白地告訴王驥,漢王殿下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朱高煦見他沉默不語,也沒有著急出言,而是給足了王驥接受這一切的時間。

 其實他自從得知陳公甫不幸遇難後,就一直在暗中尋找新任學部侍郎。

 這個人選,必須有勇有謀,且自身才華出眾,重要的是年紀不能太大。

 年紀大的經年老臣,說得好聽點是老成持重明哲保身,說得難聽點就是瞻前顧後畏首畏尾。

 弘揚新學,比起推行新政,更加充滿了艱難險阻。

 解公豹與陳公甫一廢一死,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果選一個畏首畏尾之人主持新學推行,那還不如選個屍位素餐的招牌在那裡放著,他朱高煦親自下場算了。

 所以,這個人選,並不好找。

 直到吏部尚書蹇義上呈了補缺名單,朱高煦這才突然注意到了王驥,這位大明中期名將。

 是的,名將。

 王驥雖然是進士出身,靠科舉步入仕途,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名將。

 這家夥一生堪稱傳奇,乃是與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為大明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王驥於永樂四年登進士第,授兵科給事中,後宣宗時累遷至兵部尚書。

 這個時候的王驥還是個純粹文官,但到了正統年間,這家夥就開始不走尋常路了。

 正統三年,王驥與蔣貴分道夾擊,轉戰兩千余裡,擊破擾邊的阿台軍,迫使阿台汗、朵兒隻伯遠逃。

 正統六年至正統十三年間,王驥總督軍務,三次征討麓川,因功封靖遠伯。

 正統十四年,王驥又率軍平定湖廣等地的苗人叛亂,獲賜世券。

 整個正統朝,似乎能打的一個都沒有,需要倚仗這位文官將軍。

 但是,這也從某方面證明了王驥自身的文韜武略。

 弘揚新學,無異於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正需要王驥這等文武雙全的人才坐鎮。

 所以朱高煦沒有猶豫,直接將他拎了過來,授以學部侍郎之職。

 關鍵在於,王驥於景泰三年解職養老,但他熱衷仕途並不甘心,於景泰八年參與武清侯石亨等人發動的“奪門之變”,迎立朱祁鎮複位,硬生生給自家子孫後人搏來了榮華富貴。

 事實證明,這王驥並不是個純粹的文人,或者說他心中藏有不小的野望!

 有能力,有野心,這樣的人才,才是弘揚新學的最佳人選。

 畢竟新學一旦弘揚成功,他王驥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

 所以,朱高煦相信王驥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良久沉默之後,王驥陡然抬頭看向了朱高煦。

 “敢問漢王殿下,這新學究竟是……什麽東西?”

 “呵,好東西。”朱高煦輕笑了一聲,“新學囊括諸子百家,君子六藝,天文地理……”

 “一旦推行成功,日後由科舉入仕的學子,不再僅僅只是讀了聖賢書的士子書生,還有各種身懷才能的年輕學子。”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推行士紳納糧的國策,廢除讀書人的功名特權,將田地重新還給百姓,這些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

 王驥震驚了,額頭上冷汗直冒。

 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位漢王殿下野心如此之大!

 他不但要弘揚新學取代程朱,他還要向縉紳士紳征稅納糧,廢除讀書人的功名特權!

 這簡直就是與天下文人為敵啊!

 而且那什麽新學,教出來的學子,也不只是名教子弟,可能有什麽法家門徒、墨家高足……

 漢王朱高煦準備讓他們經由科舉入仕,這不是徹底亂了套了嗎?

 “本王清楚你在想什麽,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本王這麽做是對的!”

 “士紳正在大肆兼並田地,如果朝廷不采取措施加以限制,用不了多久真正的耕農耕戶就會無地可種無糧可食,他們會對我大明朝失去信任與敬畏,最終揭竿而起粉碎這個王朝!”

 “所以,士紳必須繳稅納糧,他們的功名特權必須廢除,即便他們因此拒絕入仕為官,想要以此要挾朝廷,那又如何?”

 “只要新學推行至天下,不出三年,朝廷就有一批真正的賢才乾吏可用,他們比之這些文人老爺更加能乾吃苦,更適合為官布政!”

 話聽到這兒,王驥總算是明白了漢王朱高煦的布局。

 難怪他要入如此堅定地弘揚新學,竟然是為此做足準備。

 新學一旦成了氣候,朝廷的確不用再受名教子弟所限制,名教子弟也失去了他們最大的底氣!

 畢竟官員縉紳之所以敢如此放肆張狂,貪腐的貪腐,受賄的受賄,兼並田地的兼並田地……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底氣,皇帝想要統治天下,離不開他們這些文人士大夫牧民。

 所以,前宋才會形成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而漢王現在要做的,就是斬斷文人士大夫心中所有的底氣,將他們不可取代的地位砸個稀碎!

 說得直白點,朝廷已經有了新的人選,不是沒有你不行,那你還在狂個什麽?

 三年之後,新學子弟將會通過科舉大考,正式步入朝堂!

 五年之後,新學大成於天下,盛行其大道,越來越多的學子選擇改換門庭,投入新學門下!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下令廢除讀書人的功名特權,士紳一體納糧,只怕反對之人僅僅只是那些名教子弟。

 畢竟,這新學囊括諸子百家,可不只是你儒門一家!

 這個計劃,太宏偉了一口,太可怕了!

 王驥有些激動,也有些惶恐。

 他當然看得出來,漢王這宏偉布局裡的危險,以及機遇!

 要是新學真的成了,那自己注定會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朱高煦見火候差不多了,再次拋出了一個重磅籌碼。

 “尚德啊,新學要是成了,你保定王氏將會成為新學第一家,成為我大明朝與國同休的存在,到時候你王氏族譜都得給你大書特書,就算你掛了牌位也會放在祠堂c位……”

 王驥:“!!!”

 新學第一家!

 與國同休!

 族譜記功!

 祠堂c位!

 我尼瑪!

 這誰頂得住啊!

 王驥激動得面紅耳赤,隨即悍然跪倒在地,朗聲喝道。

 “漢王殿下,下臣王驥為了江山,為了社稷,願意擔此大任!”

 “好,有你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去學部找解公豹報道吧!”

 朱高煦滿意地點了點頭, 目送著王驥意氣風發地離去。

 待他走後,漢王爺坐在小板凳上沉吟不語。

 聶興見狀,試探性地問道:“王爺,有問題?”

 “不是!”朱高煦搖了搖頭,一臉的苦惱。

 “為何方才對王驥說的那些話,我總覺得有些耳熟,好像跟誰說過一樣!”

 聶興:“!!!”

 你大爺!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管殺不管埋!

 坑了別人還把別人給忘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