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569章 研發成功!7個月以後,2則重大焦點!
最新網址:

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光壓磁化發電研究組的工作變得忙碌起來,他們本來以為材料測試工作很容易,新材料運送過來後才發現沒有那麽簡單。

之前測試的材料全部都是固體材料,他們只需要把材料製造成薄片,放置在場力中就可以直接進行檢測。

新材料則是‘融化後’進行磁化發電,就讓王善慶、張春利等人感到頭疼,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高熔點的玻璃材料把新材料進行封閉,再放置在場力內也可以檢測。

這個過程中會有光能的損耗,因為玻璃材料也不可能百分百透光,必定會有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量。

有百分之一轉化為熱量,也會讓光轉電的效率降低百分之一。

在定製了高熔點的玻璃密封管以後,他們本來以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就發現金屬複合實驗室又用來了新材料。

這次的新材料要求更高了,不只是‘融化後’進行磁化發電,還要測定‘高壓液化’狀態的磁化發電。

複合材料是由多種材料組合在一起的。

有些材料的熔點低,有些材料的熔點高,溫度達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有組成材料融化,甚至會達到氣化狀態,其他組成材料則繼續保持固體狀態。

比如,矽元素化合物、金屬合金的熔點都很高,作為介質的硫化物以及鋰元素化合物的熔點很低。

如果有材料組成高溫下發生氣化現象,材料特性必定無法保持住,那麽就必須讓材料維持原有的體積,也就是高壓狀態下讓其繼續保持‘液化’狀態,也就是‘高壓液化’。

所以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有高抗壓的特性。

高抗壓並不是什麽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關鍵問題,承載材料的管道必須是透光的,否則外在光源就會被管道阻隔,‘光轉電’也就無從說起。

“抗高壓的透光管道……”

王善慶想想都很頭疼,他們自己肯定解決不了問題,只能找大型材料機構進行詢問。

他的運氣很不錯。

首都的高分子材料所依靠一階矽元素,研究出一種全新的透光材料,並且就有高熔點、高抗壓抗爆的特點,也同意製造一部分新材料交給湮滅力場實驗組,先是從高分子材料所拿到了新材料,馬上送到合作工廠進行製造。

整個過程都是‘加急’趕製,依舊耗時兩個多星期才完成。

這時候,王浩率領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研製的幾種新材料,都已經運送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看著操作間堆積的新材料,王善慶和張春利苦笑的感歎著,“他們研究新材料的速度,比我們做檢測還要快。”

“這真是……”

“不講道理了!”

他們都覺得自己拖後腿了,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繼續等待。

王浩已經等不及了。

他在金屬複合材料實驗室一待就是一個月時間,帶領團隊完成了總計八項新材料的製造。

這時候,他就發現靈感值增加速度很慢了,說明李國偉提供的新方向已經走到了盡頭。

雖然還沒有確定研究完成,王浩還是決定離開蘇東大學,他先是回了西海,休息了幾天以後,就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組。

湮滅力場實驗組有很多的工作。

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研究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的實驗,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難度是S+級別,顯然不是簡單設計實驗就能夠完成的。

但王浩還是支持他們繼續做實驗,即便是不能釋放出F射線,實驗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新發現,幫助提升研究任務的靈感值,另外,實驗過程中的數據也很重要,每一項實驗都是打基礎、做積累。

王浩到了實驗組就查看實驗資料。

丁志強一直在參與實驗,他給王浩做了詳細的報告,只是神情有些低落和鬱悶,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發現。

王浩聽完了報告,並詳細查看實驗數據以後,就發現有了‘1’點靈感值增長。

雖然只有‘1’點增長,放在一個任務上可以忽略不計,但要知道,進行的是S+難度的任務。

1點增長也很了不起!

王浩發現丁志強神色有些低落,他馬上安慰道,“小丁啊,你們已經做的很好了,沒有發現不是你們的問題。”

“實際上,我並不指望你們能真正製造出F射線,現在伱們做的就是積累經驗、打好基礎。”

“我剛才仔細看了,你們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優秀!”

王浩滿是認可的話語,卻沒有讓丁志強的心情變好,甚至還更感覺鬱悶了。

因為……

他覺得王浩在‘正向PUA’。

他們的實驗明明什麽都沒有發現,結果王浩還在肯定他們的工作,為什麽呢?不就是‘正向PUA’嗎?

不斷地讚歎、不斷地肯定,即便做的不好也誇獎……

傻子才信這些!

……

在關心了一下強湮滅力場釋放F射線的實驗以後,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研究組也終於得到了透光高壓管道。

王善慶、張春利立刻組織進行材料檢測。

實驗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他們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新材料的檢測工作。

結果是非常喜人的。

第一種材料,溫度提升到1300攝氏度,超過1300攝氏度,有組成材料發生了融化現象,導致後續就沒有數據了。

第二種材料,和第一種材料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只是溫度提升到了1350攝氏度。

第三種材料,800攝氏度就發生了組成材料融化,卻依舊檢測到了高電勢差,突破了固定到半流體的界限,溫度也提升到了1460攝氏度。

第四種……

第五種材料是一個突破,檢測到超高溫電流,溫度為1750攝氏度,若不是高壓狀態,其中的鋰元素化合物已經發生氣化。

第六種……

第七種……

“王院士!”

這一天的實驗結束以後,王善慶馬上過來報喜了,他滿是興奮的說道,“最後一種材料完全符合要求。”

“TGL-03,2300攝氏度,檢測到了高電勢差。”

“雖然還有沒有明確的效率測定,但我們非常確定轉化效率超過三十個點……”

王浩聽罷頓時認真道,“具體說說。”

王善慶道,“TGL-03,其中的硫化物熔點610攝氏度、沸點1200攝氏度,鋰元素化合物,熔點……”

“在測試實驗中,我們直接加熱到1800攝氏度,發現轉化效率超過30,之後繼續測定,轉化效率不僅沒有變低,反而更高了。”

“我們認為,TGL-03處在高壓液化狀態時,溫度變高並不影響其電阻,同時讓內部電子活躍度上升。”

“如果是超過2500攝氏度,轉化效率一定會超過50個點!”

王善慶說的非常肯定。

王浩也感到非常的激動,他馬上去了光能磁化發電研究組,和他們一起進行了新一輪的測定,最終得到的結果和王善慶說的一樣。

2500攝氏度以上,光轉電效率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個發現實在是太重大了,直接解決了光壓發動機的電力問題,同時,效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針對光壓發動機來說,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的優勢就在於高效率以及設備簡化,有了新技術以後,就不再需要落後的蒸汽發電技術。

蒸汽發電技術的轉化效率也很高,但有個大問題是設備太過沉重,發電機的效率也很低,想要製造出高壓強電流,就必須要好幾台大型發電機一起運作,而發電機本身的重量就不可小視。

光能磁化發電技術就不同了。

這項技術放在光壓發動機上,只需要添加一台強湮滅力場設備就夠了,可以說和光壓發動機完美契合。

同時,技術依舊有提升空間。

TGL-03帶來的是針對光能磁化發電技術的材料新方向,可以順著方向繼續研究,讓轉化效率進一步提升。

另外,外層透光管道材料,也可以繼續研究,以便能擁有更強的抗高溫、高壓以及抗暴性能。

很可惜的是,新技術暫時只能用在單獨運作的大型設備上,現階段符合條件的就只有光壓發動機。

比如,地面發電不可行。

即便是轉化效率很高,但封閉空間內純光源能量是有限的,設備內部最好把溫度控制在2700攝氏度以下,否則材料就會發生融化損壞現象。

如果是地面發電,還不如用湮滅粒子技術配合蒸汽發電,同時擴大熱源空間,就可以製造出更多的熱量。

在湮滅粒子技術近乎於‘無限能源’前提下,地面的空間足夠大,能源轉化效率反倒是不重要了。

其他大型設備也用不到。

比如,航母,完全可以用‘核動力’,‘核動力’技術更加成熟,也能持續製造能量。

光能磁化發電是全新的技術,設備精度以及成本就相對太高了。

……

在完成了光能磁化發電的材料研究後,王浩迫不及待的去了光壓發動機制造基地。

兩個月時間過去,實驗基地的變化太大了。

在距離基地十幾公裡的位置,就已經能隱約看到凹面反射鏡框架,那是一個直徑120米的巨大圓球。

120米,四十層樓高。

再加上是個巨大的圓球,外在看起來是個龐然大物。

這也是光壓發動機的研究,最初就決定不保密的原因,如此龐然大物,根本做不到保密,不談周邊是否能看到,距離地面幾千、過萬公裡的衛星,都很容易直接看到。

實際上,有好多機構都通過衛星查看實驗基地。

以高精度衛星的角度來看,能輕易看到一個超大的圓球,他們也都知道是製造的光壓發動機。

大部分機構是不看好的。

光壓發動機的概念實在是太超前了,即便有基礎的湮滅粒子技術支持,想製造光壓發動機還是讓人不能接受。

其中有很多無法光合的技術難關,高溫環境控制就是最大的難點。

如何控制五萬攝氏度以上高溫?

即便是一階材料也不可能做到,而溫度降低到幾千攝氏度、一萬攝氏度,所製造的光壓動力甚至趕不上霍爾推進器。

這樣的光壓發動機不就是個雞肋嗎?

大部分機構都不看好,但他們也不敢百分百肯定就造不出來,萬一種花家掌握其他技術呢?

這是不能確定的。

所以好多國外機構還是一直做監測,同時也祈禱著,“一定造不出來!這就是個樣子貨!”

“肯定會出問題!”

“造出來,也不可能飛起來!”

“第一次實驗,可能就會發生爆炸!”

“……”

國際上有很多不看好的言論,同時也有很多正面意義的言論,倒不是看好光壓發動機,而是肯定了種花家的‘速度’。

也就是,種花速度!

對比來說,有國家研製大型航空母艦,花了二十年時間,航母第一次下水都會出問題,宣稱航母已經確定要服役,卻依舊停留在港口動也不動,還頻頻的爆出有各種問題。

國內製造光壓發動機,隻短短兩個月時間,超大圓形框架已經搭建好,通過衛星已經能看到整體構造。

這種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那可是直徑120米的超大圓球,即便只是造個超大的圓形建築,三個月時間想搭好框架都不容易,更不用說是光壓發動機了。

王浩就是沒有這麽多感慨了。

光壓發動機項目確定以後,就得到了國家力量的支持,哪一方面都是優先供給的,短時間能搭建好框架也很正常。

他抵達了光壓發動機實驗基地以後,就著急了設計組的核心人員,談起了對‘發電模塊’的設計改進。

“現在我們擁有了適合光壓發動機的發電技術。”

“所以,要對於發電機的發電模塊進行改進,原來的設計是利用一部分蒸汽發電以及超導電池維持供電,但也只能支持半個小時左右。”

“新技術,可以讓光壓發動機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

光壓發動機,外在看起來非常龐大,實際上,消耗電力的並不是龐大的凹面反射鏡,而是強湮滅力場、激發推進裝置以及電子電路系統。

核反應堆是能持續維持的。

凹面反射鏡看似很龐大,功能就只是釋放光源、製造光壓,也用不到電力能源支持。

強湮滅力場和激發推進裝置都是耗電大戶。

兩個裝置耗電量很高是其次,更主要是功率要求太高,地面至此後都需要很粗的電纜作為電力供給。

之前的設計師利用幾台蒸汽發電機,再加上幾塊超導電池,一起維持大功率的電力供應。

這個設計的問題在於,超導電池的電量是有限的,理論上只能維持三十分鍾左右。

蒸汽發電機自身重量很高,還要在凹面反射鏡前端,進行負責的蒸汽發電設計,就讓整個發動機的重量有了很大增加,同時,複雜的發電設計也增大了出現故障的概率。

王浩認真談起了新技術,“我們采用全新的光能磁化發電技術。這項技術只需要從凹面反射鏡分出一部分光源,進入到特定的封閉空間,再安裝一台弱化的強湮滅力場裝置就夠了。”

其他人聽罷都驚訝的張大嘴。

他們心裡有很多的疑問,還是曹東明問了出來,“王院士,新技術這麽簡單嗎?只需要再添加一台湮滅力場設備。”

王浩點頭。

曹東明繼續問道,“轉化效率怎麽樣?能讓發動機自給自足嗎?”

王浩道,“我們已經進行過測定,在純光源溫度超過500攝氏度的空間內,就可以製造出讓湮滅力場設備自行運轉的電力。”

“另一台核心的湮滅力場設備耗電量更高,但預估1200攝氏度也足夠了。”

“從數據上來看,純光源溫度保持1500攝氏度以上,就足以支持兩台湮滅力場設備以及激發推進裝置的運轉。”

“1600攝氏度以上,就足以保持發動機的動力。”

“我們可以設計1800攝氏度,製造更多的電力供給幾台超導電池,若是電力系統發生故障,超導電池也可以繼續維持發動機運轉。”

王浩說的非常肯定。

其他人則都驚訝起來,他們沒想到會聽到這樣的技術,1600攝氏度就足以支持發動機運轉?

凹面發射鏡內的溫度,理論上能達到6000攝氏度。

換句話說,只要分出很小一部分光源,就足夠讓發動機實現自主運轉, www.uukanshu.net電力問題可以說得到了完美的解決。

這實在太驚人了!

好多人都討論起來,“這個新發電技術太了不起了,直接解決了發動機設計上的缺陷。”

“同時,安全性大大提升!”

“我有點迫不及待了,什麽時候才能看到這項技術?”

王浩點頭道,“後續的測試還在收尾。等下個月,我就讓光能磁化組過來,會在實驗基地進行更詳細的測定實驗。”

“現在我們的工作是,對發電模塊進行改進……”

……

光壓發動機項目的發電模塊得到改進,也補全了設計上唯一的不足之處。

後續幾個月,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光陰似箭,

一晃而逝。

時間很快過去了七個月。

國際可以用風平浪靜來形容,科技領域並沒有什麽重大事件發生,但有很多機構和科學家,一直都關注著兩個焦點。

一個是光壓發動機項目。

另一個是核子組織和科技部門的合作,直白來說,就是科技部門確定提供給核子組織的強湮滅力場設備。

前者,並沒有什麽消息。

其他機構就只能通過衛星查看光壓發動機的外形,但項目具體進行到哪一步,根本無法進行評估。

光壓發動機是全新的項目。

在沒有可參考依據的情況下,根本無法用圖像、外形來評估進度。

核子組織和科技部門的合作則是實實在在的,相關的消息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科技部門提供的強湮滅力場設備,已經裝載在貨運船上,出了港口並運往歐洲……

(本章完)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