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442章 打1場翻身仗?超出想象的巨大突破!
最新網址:

核聚變工程項目的第一次大型論證會議結束了。

第一輪會議取得的進展還是比較多的,包括確定了正式進行論證項目,包括定下了設計研究的主方向,也包括確定項目的負責人。

會議確定的論證項目負責人主要有,擔任總設計師的王浩,擔任副總設計師的湯建軍以及王燁。

王燁是核工程研究所的主任級研究員。

他參與過‘人造太陽’項目,並且是主要設計人之一,對於核聚變反應、托卡馬克裝置都非常了解。

同時,王燁還是公認的‘候選院士’。

所謂的‘候選’並不是說參與了院士評選,而是他被公認為參與院士評選就能夠評上院士。

現在項目還處在論證階段,但第一次會議的成功也讓項目進入‘正式論證階段’,簡單來說,就是科技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會進行撥款,對項目論證相關的實驗研究、設計給予支持。

論證階段,預算經費就有十個億。

這也就代表了上級對於研究的重視,若是論證階段無法通過,十個億就等於打了水漂。

會後。

湯建軍和王燁已經開始工作。

現階段他們負責分配論證相關的工作,比如,針對某一個難點和設計,就會有研究團隊或個人去申請。

他們會組建專家評審團,對於相關的研究申請進行審核。

這樣一個個工作分配下去,就會有很多的個人和團隊參與到論證工作,匯總所有的成果,就可以開啟下一次會議。

在確定了工作安排以後,湯建軍和王燁都表現的非常激動。

湯建軍都有一種實現了人生目標的感覺,他一輩子的夢想就是能夠參與核聚變的研究,甚至都沒有想過在有生之年能夠完成研究。

現在他參與進來了,還掛著副總設計師的名頭。

王燁比湯建軍年輕很多,他都沒想到能擔負如此重要的工作。

核聚變工程項目的規模無疑遠遠超過‘人造太陽’,‘人造太陽’就只是一個實驗項目而已,核聚變工程項目則是準備完成核聚變的研究,兩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王浩的職位是最高的,他是總設計師、總工程師,是核聚變工程項目的最高負責人。

不過他的職位更多是掛名,手裡擁有最高的權限,卻不參與實際的項目工作中,他負責的是核心技術方向的研究。

既然已經決定開啟核聚變項目,王浩自然是有信心的,核聚變項目非常的龐大,真正進入到實驗製造階段,投入的經費最低也是百億起步,甚至會達到千億或者更多。

但研究有了主要方向以後,也只是項目龐大一些而已,和其他的研究也沒有什麽區別。

比如,超導電池的研發。

超導電池的設計研究也很不容易,中途攻克了很多的技術難題,但有了主要方向以後還是完成了。

核聚變項目也只是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數更多。

項目研究還是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主要就是經歷論證、設計、製造等幾個階段。

現在已經進入第一階段,就一步步正常進行就可以了。

……

核聚變第一次論證會議並沒有引起波瀾。

論證會議的規模還是很大的,想要完全做到保密是不可能的,但多數知道消息的人也隻認為是學術交流會,而不是真正的開啟項目。

這種學術交流會議並不是唯一。

國內來說,就舉辦過好幾次類似的會議,只不過規模更小一些,目的就是讓相關領域的學者進行交流。

其他國家也一樣。

比如,?國。

他們就曾經舉辦過大型的核聚變研究會議,會議還擬定論證製造大型的托卡馬克裝置。

一大堆學者聚在一起,就研究可能碰到的問題進行論證,他們還進行了粗略的計算,結果發現需要的經費太過龐大。

最終,還是放棄了。

這主要是因為實現的可行性很低,就不可能找到資金來源。

國際更關注另外一件事,湮滅科技公司發布了新的公告,確定‘2號機’的改造即將結束,他們會重新為一階鐵材料定價,並公開接受相關的訂單。

一階鐵材料的定價以及售賣才是最重要的。

在持續暫停售賣幾個月以後,好多的機構都已經沒有研究材料,他們的研究自然只能暫停。

現在終於能買到一階鐵材料,也讓很多的機構期待,他們也隨時關注湮滅科技公司的動向,希望第一時間製造消息。

很快。

湮滅科技公司發布了新的公告,確定生產純度超過95%的一階鐵材料,定價則為每噸80萬美元。

這個消息頓時引起國際輿論沸騰。

之前的一階鐵價格非常昂貴,每千克大概在80到100萬美元,現在則是降低了1000倍,降幅實在是太驚人了。

“降低1000倍啊!”

“看來一階鐵的製造技術,確實有了重大突破……”

“湮滅科技公司直接生產純度超過95%的一階鐵,生產效率還這麽高?省去了提取過程,一天還能製造幾十噸?”

“肯定有幾十噸,否則不會這麽便宜……”

“……”

湮滅科技公司對一階鐵的定價,不是一過腦子就拍板決心的,而是根據一階鐵市場需求規模計算得出的數字。

現在的一階鐵材料,主要是被用作研發使用。

根據過去一年的售賣情況來看,一階鐵材料的市場規模大概在兩百億美元左右。

湮滅科技公司是壟斷性材料企業,在實現極高利潤率的前提下,他們的目標是做大市場規模,才能夠實現更高的利潤。

現階段他們的主要客戶,包括各大金屬研究機構、大型鋼鐵公司、超導材料公司以及其他和材料有關的機構。

這些大型機構的數量是有限的,所能投入用於購買升階材料的經費也是有限的,只有做大了市場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潤。

磁化鋰材料也一樣。

現在磁化鋰材料的市場規模也隻剛超過百億美元,主要是因為磁化鋰材料的售價高昂,添加磁化鋰材料的鋰電池,成本自然會大幅度上漲,以此製造的產品就非常昂貴。

如果想要做大市場,就必須降低價格,讓普通人也能買得起高端鋰電池產品。

比如,續航超過1200公裡的電動汽車。

降低價格,目的就是做大市場。

當普通人都能用的起‘升階材料產品’,市場規模自然就會變得非常龐大,就會帶來更加龐大的利潤。

當然暫時是不可能的。

這主要是因為生產製造能力有限,2號機專門用於生產一階鐵材料,暫時每天能生產110噸左右。

湮滅科技公司正在製造3號機、4號機,並不斷對於製造流程進行改進,目的是實現全自動化流程,以便大大提升一階鐵材料的產能。

雖然市場規模是有限的,但因為超高的利潤率,湮滅科技公司依舊像是個‘印鈔機’,預估未來一年的利潤超過200億美元。

這個利潤是非常驚人的。

對比來說,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阿邁瑞肯的水果公司,去年的利潤也不到300億美元。

湮滅科技公司的公告還說明,公司正在不斷的改進製造流程,以期能夠繼續擴大產能。

如果再繼續擴大產能,一階鐵材料的售價就會繼續降低。

這是必然的。

但還是有大量的機構訂購材料,他們可不會等待更便宜的材料,因為市場競爭上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那些國際大型的鋼鐵公司,必須要率先拿出高端的產品,才能夠提前搶佔市場,否則同領域可能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大型鋼鐵公司,也是湮滅科技公司的主要客戶之一。

相比來說,科研機構的訂購規模就要差很多,即便是阿邁瑞肯的格魯姆湖計劃項目,訂購的一階鐵材料也很有限。

科研機構是純投入型的機構,研發經費自然非常有限。

格魯姆湖計劃總經費550億美元,聽起來確實非常的龐大,但他們做的是多方面的研究,有諸多的機構和團隊參與,能用來購買升階材料的經費自然是有限的。

他們的第一筆訂單規模,只有三億美元左右。

加莫夫-沙普利認為對於現階段的研究,三億美元,近400噸的一階鐵材料也已經足夠了。

在確定下個月能夠拿到第一批材料後,沙普利的心情也非常的激動,他感覺自己是從地獄來到了天堂。

本來研究已經被認為不可行,而現在又有了更多的材料支持,各項研究自然能夠繼續下去。

沙普利發誓要必須要打上一場翻身仗。

他積極的投入到工作中,召集了很多專家學者,開始準備進行材料的反重力特性實驗。

這是最重要的實驗。

現在他們的研究有兩個主要內容,一個就是合作機構和團隊研究一階鐵的超導材料,另一個就是對一階鐵的超導材料進行反重力特性測試。

“我們將通過反重力特性測試實驗,發現適合用於製造強湮滅力場的一階鐵材料。”

“到時,研究就會取得重大突破!”

“升階材料製造強湮滅力場,是非常重要的方向,我們會以此趕超王浩團隊,並掌握最高端的強湮滅力場技術……”

這是沙普利和一號決策人說的話。

一號決策人鼓勵沙普利繼續努力,一定要帶領格魯姆湖計劃走向成功,同時,也給他規定了時間--

半年。

“我希望能在六個月內看到成果。”

“不需要趕超王浩團隊,但一定要製造出足夠強度的湮滅力場……”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繼續支持研究!”

一號決策人的壓力也很大。

格魯姆湖計劃是他發起並支持的科研計劃,若是計劃最終確定失敗,肯定是作為一號決策人工作的敗筆。

那可能會成為巨大的汙點。

不過一號決策人也開始思考起了失敗,他覺得不能把籌碼都壓在格羅姆湖計劃上,也應該找一找其他的方向。

比如,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阿邁瑞肯已經實際退出了國際湮滅理論組織,但在名義上,他們並沒有完全退出。

如果格魯姆湖計劃計劃失敗,他們就必須提前‘重返’國際湮滅理論組織。

只是,現階段談‘重返’並不現實。

格魯姆湖計劃並沒有讓其他國家參與,相關的研究成果也不會對其他國家共享,其他國家自然那不可能讓阿邁瑞肯重返組織。

“希望加莫夫能行吧……”

“看他很有信心,應該沒問題。”一號決策人長歎了口氣,也只能暫時把希望放在格魯姆湖計劃上。

……

與此同時。

王浩已經來到了f射線實驗基地。

實驗基地內一片忙碌。

廖建國拿著一塊銀色的金屬材料介紹著,“這是東工精密製造出的顆粒性材料,我們已經做過詳細的檢測,內部的顆粒材料,最大的達到160微米,最小的則在39微米左右。”

“顆粒的偏差有些大,但方向和形態是一致的,而且連接非常的緊密。”

他說著問道,“王院士,顆粒大小不一致沒有影響吧?”

“理論上不會有影響。”王浩道,“只要方向一致就可以了。顆粒的方向一致,激發的反重力場方向就會一致,反重力場是能夠連接在一起的。”

廖建國了然的點頭,“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新設備已經安裝的差不多了,大概明天就可以進行實驗。”

“今天晚上會做詳細的檢測。”

“希望能有進展……”

廖建國和王浩都非常的期待。

他們已經做過以毫米級顆粒性材料為基礎的反重力實驗,顆粒尺寸在2毫米左右,所製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為18.3%。

這個強度已經可以用於製造f射線發生裝置。

現在顆粒的大小平均降低了二十倍以上,所能製造出來的反重力場強度就可以期待了。

第二天,實驗正式開始。

每一個參與實驗的人都非常的期待,因為材料的布局已經完成,實驗就只是系統性的開啟設備而已。

簡單來說,通電、檢測。

王浩、廖建國一起站在數據間,仔細盯著電腦上不斷跳轉的數字--

“0.001%、0.023%、0.913%……”

“2.009%、3.511%……”

“4.314%、6.345%……”

“9.301%……”

數字在不斷的上漲。

當數字超過了“18%”時, www.uukanshu.net 廖建國忍不住喊出一聲,“超過18了!”

“20了!”

“還在繼續漲!”

他說著喊了一聲問道,“溫度多少?”

旁邊有人報告說道,“193K。”

“繼續!”

廖建國激動的臉色通紅,說完以後就立刻看向屏幕上的數字,數字還在不斷地跳轉上升。

“20.831%……”

“25.300%……”

“30.144%……”

當數字上升到30%以上時,跳轉速度才明顯慢了下來。

廖建國還是非常激動。

現在他們所使用的f射線發生設備,基礎的反重力場強度只有18%,外層螺旋力場擠壓再加上內部進行核反應,就把激發的f射線強度推到了7倍率以上。

30%以上的強度……

他甚至都不知道是什麽概念。

王浩也同樣非常激動,他用力憋了一口氣,似乎生怕呼出來數字就暫停跳轉,但最終數字還是定格了。

“33.433%!”

他咬牙喊了出來。

廖建國也用力念了一遍,他馬上看向了王浩問道,“王院士,這個數字代表什麽?我們以此激發f射線,能製造出多高的強度?”

以往王浩都是有問必答,仿佛是無所不知。

這次不一樣。

王浩很直接的搖頭,“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到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即時檢測。”

廖建國自然知道‘無法即時檢測’意味著什麽。

他們對於湮滅力場強度的檢測上限是‘10倍率’,無法即時檢測也就代表,強度必定會超過10倍率。

最新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