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人的餐桌》第149章李治覺得自己比秦孝公英明
最新網址: 自從瑞春當上了百騎司的大都督之後,李治的耳目明顯清明了很多。

 被砍頭的左春也不是不忠誠,只是在百騎司大都督的位置上待久了之後,難免會生出很多人情世故來,有時候,這些人情世故是在工作中與人結交的,有一些,則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交易,時間長久了之後,這種事越來越多,最後就讓百騎司作為皇帝耳目來說,就沒有那麽靈敏了。

 人情世故對於百騎司這樣的單位來說,就是耳屎,眼屎一類的汙物,雖然不至於讓人耳聾眼瞎,終究會有一些妨礙。

 李治對於百騎司的整頓其實早就開始了,到了最後,左春等一乾百騎司高層反倒成了阻礙,因此上,李治就讓瑞春殺了左春取而代之。

 目的很明顯,他就是想要讓瑞春這個左春的徒弟明白一件事,百騎司只能聽命於皇帝,也只能由皇帝這麽一個主人。

 殺掉左春僅僅是瑞春殺人的開端,左春死後,百騎司又相繼死了六位位高權重的都督,其中就包括長安都督任相。

 現在的長安沒人知道百騎司的都督是誰,就像此時的長安真正管理長安的人是長安縣,萬年縣的兩位主簿。

 雲初跟溫柔離開長安之後,長安就對皇帝來說就屬於不設防的地帶,如果皇帝這個時候覺得雲初,溫柔兩人有什麽不妥的話,完全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對兩縣的官員做一些調整。

 結果,皇帝什麽事情都沒有做,這也就預示著長安,萬年兩縣依舊是大唐皇帝屬下的縣,這裡的官員唯一效忠的對象就是大唐皇帝。

 如果非要說這兩縣跟其余地方有什麽不同的話,最明顯的地方便在於清正廉潔。

 然而皇帝對長安,萬年兩縣的清正廉潔之名本就在預料之中,所以,就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兩縣的施政方法,以及施政效率上了。

 結果,他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長安,萬年兩縣在這兩方面堪稱大唐州縣之表率。

 皇帝接下來自然是要深入了解一下的,然後,他就從百騎司得到了一整套長安,萬年兩縣的施政方針,方法,以及他們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

 其中,記錄之詳細,檢討之認真,應對之絕妙,在李治眼中已經近乎於道。

 一般情況下,文人做學問才會進行如此繁複的記錄,反省,沒想到,雲初,溫柔在治理地方的時候,以做學問的態度來面對整個長安的治理工作。

 就是因為施政過於小心,過於繁複,李治才果斷地將雲初從自己構建的野心家名單上去除了,因為,這樣做事情的人,就不可能造反,更不可能是一個隱藏的野心家。

 治理一個長安城,就足夠消耗掉雲初所有的時間,與精力,哪裡還有多余的心情去謀逆作亂?

 皇后自然是看不到這一點的,她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首先就推定此人有罪,然後,再考慮這個人是不是被冤枉了,這一點從她執掌大權之後的行為就能看出來,就連狄仁傑這樣的家夥也被弄進監牢,面對酷吏直接承認人家擬定的罪行,然後再求脫困之法。

 由此可見,武媚眼中沒好人。

 不過,從她成長的環境就能看出來,她這樣做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從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基本上沒遇過什麽好人。

 在滿是惡人,惡意的環境裡長大,自然誕生出類似荀子對人性的結論——性本惡!

 唐人對於道的追求是近乎苛刻的,不管你追求的是什麽樣的道,都願意為自己的道殉葬。

 在李治眼中,雲初追求的就是類似商鞅一樣的富國強兵之道,只不過,雲初充分的吸取了商鞅的教訓,不僅僅跟他這個當朝皇帝搞好關系,還主動為皇朝培養下一代君主。

 唯有如此,他在長安施行的道,才能延續下去,不至於像商鞅一樣在秦孝公死後,立刻就被秦惠王誣陷謀反,死後還被五牛分屍,身死道消。

 有那麽一陣子,李治甚至覺得自己便是雲初的知己,這個世上,或許唯有他才明白雲初為何會對高官厚祿不屑一顧。

 越是這樣想,雲初的形象在他眼中就變得更加輝煌。

 現如今,大唐威加海內外,王朝已經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便是他這個皇帝也應為再無參照物可供他參考的時候,雲初的陡然出現,對於李治來說,多少有一點宿命的意思。

 “你盯著他就是了,但是呢,不要去試圖影響他做事,只要是做事,不論好壞,都不要去幹涉他,在治理一道上,大唐沒有比他更加高明的人了,包括,你我。

 就算是錯的,也要包容,他如今走在所有人最前面探路呢,一時失手掉進陷阱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大唐為了前路,必須付出的代價。”

 李治思考了良久之後,才對武媚囑咐了一番。

 武媚有些羞惱的道:“他要是謀反呢?”

 李治撇撇嘴道:“長安城裡有半數的十六衛人馬,長安城連城牆都拆了,長安城裡有為數多達千人的百騎司密探,長安城裡還住著我大唐六成以上的名臣宿將,更不要說長安城裡的官員都是朕親自派遣的……所以啊,在雲初沒有將他的馬槊指向你我之前,別相信什麽謀反之類的屁話。

 如果他雲初能在這種環境下起兵謀反,朕只能說,大唐早就人心盡失了。”

 武媚歎口氣道:“太宗皇帝寫給陛下的《帝范》中說的很清楚,信任不盡。”

 李治煩躁的揮揮手道:“那是因為太宗皇帝時期,周邊全是強敵,現在,你給朕找出來一個能稱得上字號的敵人出來,朕這就派遣大軍剿滅他。

 當然,朕越是信任雲初,那麽,朕必定會對他監視的更加嚴格,這樣對朕好,也是在對他好,再過十年,再回頭看他。”

 武媚道:“虞修容的車馬編練進中軍,隨陛下的鑾駕同行吧。”

 李治驚愕的瞅著武媚道:“你兒子如今還在雲初軍中,你閨女還在雲初軍中,你要拿虞氏做質子嗎?”

 武媚咬著牙道:“總要握住點什麽。”

 李治聞言拂袖而去……他實在是想不明白,武媚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危機感,還是說,他沒有把話說清楚?

 巨熊倒是一言不發,顯得乖巧可愛,亦步亦趨的跟在李治身後,扭動著肥碩的屁.股李治去那裡,它就跟著走到那裡。

 黃河到濮陽這一帶之後就不再結冰了,水量雖然不如夏秋時節,卻也有三裡寬,河水流淌平緩,清澈的如同一汪流淌的青色玉液。

 濮陽的天氣暖和,最冷的時候也很少結冰,由於皇帝要從濮陽進入曹州,本地官民正在夜以繼日的打造黃河浮橋,好讓皇帝的鑾駕通過。

 天氣暖和,這裡的竹子就長的比較青翠一些,不過,巨熊好像並不是很喜歡這裡的竹子,李治咬一口濮陽官府獻上來竹筍,覺得有些苦,就吐掉了。

 揣摩一下巨熊的肚子,發現有些癟,李治就吩咐宦官從洛陽多運送一些青竹,以及竹筍過來。

 巨熊雖然貪吃,但是呢,它還是離不開竹子的。

 許敬宗聽聞皇帝竟然用快馬從洛陽往濮陽運送竹子,第一時間,就命東宮專門用來打聽宮中消息的宦官去打聽一下皇帝跟皇后是否起了衝突。

 不長時間,許敬宗就從宦官口中得知,皇帝與皇后今天在一起說了很多的話,起因是太子送回來的長孫延的人頭,以及冰凌案結案的消息。

 至於皇帝,皇后談了一些什麽不得而知,但是,談話結束之後,皇帝是陰沉著臉離開的,在皇帝離開之後,皇后也同樣陰沉著臉回到了行在的寢宮。

 而後,皇帝帶著巨熊去吃竹子,結果巨熊似乎不喜歡吃濮陽官府敬獻的竹子,然後,就有了派快馬向濮陽運送竹子的旨意。

 許敬宗聞言後,一對長長的壽眉就皺在了一起。

 一頭巨熊每日的食料竹子,竹筍需要六十斤之多,皇帝寧願惹來禦史言官的彈劾,也要耗費巨資,以及大量人力千裡迢迢的運送竹子,真的只是為了滿足巨熊的口腹之欲嗎?

 只有皇帝跟皇后起了爭執,惹怒了皇帝,皇帝才會不顧一切的對巨熊好。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不像話,但是,許敬宗果斷地認為,便是如此!皇帝,皇后起了糾紛,這個時候太子李弘必須回來,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再決定是順從皇帝,還是安慰皇后,總之,要從利益最大的角度出發才成。

 對宦官道:“給太子去消息,請太子脫離雲初的大軍,輕騎趕回濮陽。”

 雲初大軍抵達汴州之後,這座城實際上已經顯得有氣無力的,不僅僅是城池沒有什麽生氣,就連城裡的百姓們也顯得病懨懨的沒什麽力氣。

 市面上基本看不到多少貨物在售賣,店鋪活計們也沒有什麽精神,坐在店鋪裡有氣無力的打著哈欠。

 皇帝在汴州停留了足足二十三天, www.uukanshu.net 在這二十三天中,隨行的文武百官以及家眷們,幾乎把這座城裡能買的東西都買走了。

 尤其是在聽說有賊人準備製造凌汛水淹汴州城之後,那些達官貴人們更是如同蝗蟲一般,幾乎搬空了汴州城。

 現如今,汴州城裡物價騰貴,尤其是米糧所屬,更是有價無市。

 李思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笑,偶爾還會發出瘮人的傻笑。

 雲初喝口湯漱漱口,再把湯水咽下去之後,就對李思道:“一鬥麥子十二個錢!”

 正在喝湯的李思一陣劇烈的嗆咳,嘴巴裡的湯一點沒糟蹋的全吐在狄光嗣的身上了。

 好不容易止住嗆咳,李思很想跟師父說這樣賣糧食賺不到什麽錢,卻發現師父面容嚴肅,隻好哀歎一聲道:“好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