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24章 經濟工作(4)
考察完木製品廠以及旁邊的人工林後,強全勝又考察了一下河南玻璃廠。

 說實話,河南玻璃廠這些年來在國內的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強,他們的產品也比較單一,技術與質量也就那樣,很一般。這些年來他們通過課題攻關,陸續解決了玻璃製品中存在大量氣泡、色澤不純較混濁之類的弊病,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們的工藝水平始終和舊大陸威尼斯、法蘭西、荷蘭這幾個老牌製造玻璃的強國有一定的差距。比如,他們在人才儲備、生產技術上略遜於對方,工廠的主要生產形式也是以手工業為主。

 一直到去年,他們也就能夠為國內提供一些質量很一般的各色玻璃、玻璃或水晶質地的實驗室儀器、工藝品以及望遠鏡之類的產品。受製於熟練工人的數量,工廠的規模也始終沒有太大的擴展,這導致產量也一直上不去,也就能勉強供應國內而已。

 去年年底,東岸人重金從如今歐洲玻璃科技最先進的荷蘭挖來了一些資深技師(二流技師,一流的挖不到)。從這之後,河南玻璃廠的技術能力有了一個不小的提升,比如他們的溫度計質量比以前更好了,精確度也更高了。而更關鍵的是,他們的產品線更加豐富了。在這些荷蘭技師的帶領下,河南玻璃廠開始組織技術精湛的技師們手工打製高分辨度的望遠鏡和顯微鏡鏡片。尤其是顯微鏡鏡片,這更是上頭點名要的。目前這種據說是衛生部主要投資研發的儀器設計原理已經有了,就等河南玻璃廠打磨一些高等級的透鏡出來。

 至於說打磨透鏡所需要的材料。河南玻璃廠生產的少數高質量的玻璃可以,水晶也可以(烏拉圭盛產水晶),甚至就連新華夏地區所產的寶石也可以,衛生部都能提供,他們現在只需要你能打磨出他們所需要的透鏡,以便他們能夠組裝出一台高放大倍數的光學顯微鏡出來。

 衛生部下轄的首都醫科專門學校的那幫教師、學生們,早就膩煩了整天拿著一些放大倍數較低的放大鏡觀察昆蟲、製作標本、編纂動植物圖錄了。他們迫切地想要一些更“高級”、更清晰、放大倍數更高的顯微鏡來觀察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人體的血液等等。

 不過鑒於如今國內較渣的玻璃製造技術。以及現有條件下複式顯微鏡很難消除的色差等難題,這些荷蘭技師們仍被要求製作一些高放大倍數的單式顯微鏡(即放大鏡)出來。衛生部為此給出了高額懸賞,以放大倍數50倍為起步,每提高一定倍數獎金便上升一個台階,最高獎金甚至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000元。而且他們的這個懸賞是向全世界公開的,這些技師工匠們可以寫信回荷蘭或德意志地區,邀請自己的那些技術高超的朋友們也加入進來。共同磨製高質量的鏡片。

 有了高放大倍數的顯微鏡——無論是單式的還是複式的,無疑會為東岸人在微生物以及細菌的觀測上提供非凡的助力。也只有微生物學發展起來後,現代醫學才能夠逐漸走上正軌,而這也正是衛生部拿出大筆專項資金投資這個項目的原因所在。

 在河南玻璃廠內轉了一圈後,強全勝對那些重金招募來的荷蘭技師以及他們的工作並不怎麽感興趣。作為一個經濟口的高級官員,他更感興趣的是如今廠裡工人們的生活狀態。如今國內存在一個不好的現象。那就是每一次政府往內陸地區新建定居點,總有很多城市裡的產業工人趁著這個機會拖家帶口申請移居內陸新城鎮。這個時候政府總是會招募一些老國民,和那些新來的山東人混居,以強化政府各類同化措施的效果。

 因此,在這個時候。這些原本城市裡的工人們總會比較容易得到政府許可從而將戶籍遷移到那些新城鎮上。而新城鎮一般都是農業城鎮,絕大多數居民都為農民。因此這些人多半會放棄自己的工人身份,轉而在當地乾起了農民,開始種田放羊。

 這種現象最早在前年開始零星出現,到了去年開始逐漸增多,而到了今年年初隨著寧津堡、峽谷堡的先後設立則達到了頂峰,一共有大約四百多名建築材料公司的底層工人、國營農場的農業工人、木材加工廠的學徒工申請移民這兩地,讓民政部的官老爺們大吃一驚。

 執委會在得到民政部的報告後,立刻責成成立沒多久的梅機關進行調查,並最終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其實這事情很簡單,那就是農民們的平均生活水平比工人高。以河南玻璃廠的普通工人為例,其六元的月收入中絕大多數將花費在主食以及一些副食品之類的食物消費上,只剩下的一些為數不多的金錢可用於滿足自己的某些嗜好,比如購買酒類、高級皮靴、呢絨大衣、熱帶乾果、報紙書籍之類的商品或服務。

 而農民則不同。他們在食品方面的花費極低,因為糧食由他們自產,甚至連一些肉類和副食品自己也能提供相當一部分,他們也許僅僅只需要花費極少量的現金購買一些諸如燃料、豆油、食鹽之類的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到市場上出售自己的農產品以換取現金,然後購買很多工薪階層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些商品。雖然農民前幾年的土地租稅很高,但是一旦他們的土地從最初分配下來的五畝變成了十畝、二十畝,租稅也度過了最初的幾年高峰期後,他們的收入將快速超越入職沒幾年的學徒工人,甚至直追那些收入並不算很低的普通工人,這讓很多工廠的產業工人們羨慕嫉妒恨,並且表示難以接受。

 說到底,還是分配制度出了問題啊。國家以一個合理的價格從農民手中收走糧食,然後出售給歐洲國家賺錢,以換取緊缺的外匯。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獲得了一定的現金收入,足以抵消他們在種子(購自農技站)、化肥、水利設施維護費用等上面的支出,同時還有不少盈余。而大量糧食出口國外,物資庫又要保持一定數量的存糧以備不時之需,這市面上的糧價就便宜不起來。

 再加上南非河中地區大量精壯年男子被抽調到遠東打仗,執委會承諾給南非八旗補充的莫桑比克黑人奴隸丁口又因為財政緊張遲遲無法兌現,因此這幾年來南非高粱的產量也逐漸下降,播種面積也逐漸萎縮,這供應給本土的廉價高粱的數量自然是逐年下降了。在這些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本土的糧食價格最終平衡在了目前的價位上,雖然因為湖西農業區的糧食產量逐年增加而價格每年都會下跌一些,但下跌的幅度卻被極大地減緩了。

 糧食被人為地大量出口至國外換取外匯,以補充因為紡織品銷量下滑而帶來的巨大財政窟窿,而原本由殖民地提供的廉價高粱又因為發生在遠東的戰爭而供應不足,這也必然會迫使很多人轉而購買相對高價的小麥甚至大米,這無疑增加了國民們在食品方面的開支。

 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了,不然產業工人這個國家的未來中堅群體的發展壯大便會受到一定的阻礙。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工人的發展前景遠超農民,因為只要你技術上去了,工資很快就會像火箭一樣蹭蹭往上漲,但這對於一些短視的學徒工或普通工人來說,他們只會關心眼前的利益,而不會考慮太過長遠的事情。特別是對那些諸如磚窯廠之類的沒甚發展前景的工人來說,真心還不如當個農民生活自在呢。

 不過要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個麻煩事,因為想要糧食價格下降無非就兩個途徑。 一是增大糧食供給,價格自然會應聲而跌;第二個則是進行財政補貼,這涉及到了錢的問題就簡單不起來。如今政府還背負著大量債務、遠東還在持續進行戰爭、歐洲還有大量物資(包括女奴)需要采購,執委會肯定會對任何一項商品的價格補貼持審慎的態度——特別是糧食這種消耗量巨大的基礎商品。這個補貼每年沒個十幾二十萬下不來,執委會現今願不願意拿出這筆錢來還真是不好說呢,反正強全勝很不看好。

 除此之外,就只剩下給工人們加工資一條路了。而這,其實也和對糧食實行價格補貼別無二致,因為都是要花錢的。想到這裡,強全勝就有仰天長歎的衝動,經濟不景氣,一文錢難道英雄漢啊,如今哪裡還有活錢能動用呢?

 看來得從遠東想想辦法了。莫茗這廝在遠東折騰那麽久,除了最開始還給本土捎了一些名貴皮毛、藥材之外,後面盡往本土發一些不能當飯吃的書籍、字畫、玉石、翡翠、工藝品文物之類的玩意。能直接當貨幣用的金銀壓根就沒見幾個,奶奶個熊,看來得讓軍部給遠東寫信了,好好敲打一下那幫軍頭們,給他們定個指標,往本土發一些銀子過來。讓主持那邊情報工作的憲兵隊副司令鮑晨安看緊點,爭取一年發個十萬元(約十一二萬兩庫平銀)回本土來,那樣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了。(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