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藩亂》第一十七章 法難
  蚊香寺第一批裁撤名單公布的那一刻,猶如一顆開花炮彈在人群中炸開,無情地撕扯著每個僧人的內心。

  而大殿鍾聲響起的那一瞬間,僧人們的心也仿佛隨著鍾聲的節奏沉寂下去。

  空氣中彌漫著一陣壓抑的氣氛,仿佛連呼吸都成了一種負擔。

  僧人們如被霜打的茄子,面如死灰,雙眼空洞。

  他們圍坐在公示牌前,看著自己的名字一個個被殘忍地劃去,就像是在他們的人生中一筆筆抹去過去的辛勤與付出。

  他們的眼神中,曾經對寺院的熱忱與信念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無盡的恐懼與迷茫。

  僧人們有的嚎啕痛哭,有的焦慮不安,有的滿臉憂愁,有的罵聲震天,有的失魂落魄。

  羅三就是其中一個。

  他在懸空寺已經剃度十二年了。

  十二年的時間,他已經熟悉了蚊香寺的一草一木,熟悉寺院裡每天該做的功課。

  記得那年,家裡人都餓死了,走投無路的羅三,躺在了蚊香寺的門口。

  住持大師慈悲,收留了他。

  剛進寺院時,羅三年紀還小,只能做些粗活髒活,

  每天雞剛叫就得起床,喂馬、刷馬、清糞、刷恭桶。

  每天又累又髒,就為了到晚上能換張雜糧餅吃。

  那一年,寺裡選拔武僧。

  羅三機敏的感到,改變人生境遇的時候到了。

  除了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後,還主動積極地報名參加。

  皇天不負有心人。

  多年的勞作讓羅三耐力驚人,在武僧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蚊香寺的護院僧人。

  從原本的洗刷恭桶的小沙彌,變成舞槍弄棒的武僧,這種翻天覆地的改變,讓他十分珍惜。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熬身體、練習棍棒,若是遇到不安分的佃戶,就上前一頓拳打腳踢,震懾他們。

  並且三五天就能吃上一回肉,喝上一回酒,這種生活,比起以前那種食不果腹的日子,好得實在太多了。

  越是受盡了苦難之人,才越是懼怕苦難。

  越是嗆水窒息之人,越是不願放過唯一的稻草。

  在羅三心目中,寺院就是他的家!

  住持大師就是他的天!

  誰敢傷害寺院,他就能跟那個人拚命!

  原本的他,以為能像蚊香寺以前的僧人一樣,在還俗後娶上一房媳婦,然後生幾個娃娃,讓住持開開恩,耕種咱蚊香寺的田地。

  可怎麽也想不到。

  家,竟然散了。

  天,真的塌了。

  “裁撤僧徒”的這樣的法難,竟然會裁到自己頭上。

  有沒有天理,有沒有佛法?

  這世間那麽多寺院,就沒聽過會裁僧人的!

  看著手上的幾兩碎銀,以及三斤面餅,他知道,這已經算好的了。

  可是他離開寺院後,能做什麽呢?

  家人沒了。

  田地也沒了。

  手藝沒手藝,字也不認識,除了一身蠻力,還能做什麽呢?

  很快,被裁撤還俗的這100多號人,就商量出了幾條出路:

  要麽從軍;

  要麽從賊;

  要麽乞討;

  要麽投靠其他寺院;

  只有極少量有資產的僧人,有能力還俗去做一個平民,這些人要麽就是老僧人,之前撈到一些錢財;

  要麽就是本來就有手藝伴身的手藝人。

  而像羅三這種沒手藝、沒錢財、沒田地,只剩一身蠻力的武僧,除了從賊、從軍,就只能跑到其他寺院當武僧了。

  至於當鏢師或是在城裡找個活計,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沒了寺院做倚靠,羅三就是個沒田沒地的“流氓”,而且又沒人做保,根本找不了活計。

  百余人中,沒一個敢想著衝擊寺院,也不敢想著衝擊官府,一頓哭喊過後,各尋生路去了。

  對於蚊香寺的僧人將會四散逃竄,似乎早就在官府的預料之內。

  在後來的近半個多月內,昆明府各縣的關卡警戒甚是松懈,並且短短數日之內,各地已發生多起盜搶事件,賊人基本都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三五人為一團夥,而且團夥成員皆為光頭。

  而各地官府在收到民眾報案後,不聞不問,都壓著案件假裝不知道。

  此為後話。

  就在僧人們四處尋找活路的時候,此時的吳少爺卻在賣弄他肚子裡的那點墨水。

  =======

  二月初二,龍抬頭。

  按這天的習俗,是可以修剪頭髮的。

  雖然漢人尊崇“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但並不是不能剪頭髮,只是在細節上進行一些修剪。

  這天,也是吳世璠難得可以不用翻牆出門的日子。

  吳世璠一大早就出門,拉著一群權貴家的小孩,在眾人家奴們的提前安排下,找了塊空地聚集起來。

  只見吳世璠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左手插腰,右手不知道從哪順來的一杆木棍,左甩右掃。

  用他正在變聲期的公鴨嗓子,滔滔不絕地對著石頭下面七八個10來歲的小孩子,講了一個多時辰的故事,還配合著木杆的掃動,嘴巴配合著發出“噗噗噗”。

  吳世璠那張嘴“巴拉巴拉”的狂噴,說到激動處,口沫橫飛,唾星四濺,兩個十三、四歲的男孩見狀緩緩往後退,生怕被他噴到;

  而一個右手拿著飴糖,抽著鼻涕,年約八九歲的小男孩卻在吳世璠面前聽得入了神,嘴巴張得大大的。

  “且看那嶽爺爺騎著高頭大馬,單騎衝入番營,高叫:‘宋朝嶽飛來踹營也!’逢人便挑,遇馬便刺,耀武揚威,如入無人之境……

  小番兵見嶽爺爺如天神下凡,威武難擋,慌忙入牛皮帳中大呼‘宋朝天神來矣!’。”

  吳世璠搖著腦袋,扯著長音喊完“來矣”這個詞,瞥眼看到底下幾個小孩哥凝神細聽,連聲音都不敢支出來,特意提醒他們一句:“鼓掌啊。 www.uukanshu.net ”

  “啊?好!好!嶽爺爺威武!”眾人紛紛鼓掌。

  吳世璠很滿意,咳了一聲後又吹了起來:

  “只見小番兵喊來七八個手持狼牙棒的黑臉大漢,那大漢禿頭編辮,滿口黃牙,煞是嚇人。

  可咱嶽爺爺哪裡怕來……只見嶽爺爺奮起神威,搖起槍花幾個連環刺,殺得對方屍堆滿地,血流成河……隨後瀝泉槍一擺,哈哈一聲:‘爾等番營,爺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爺爺走啦!’說完兩腿把馬一夾,呼喇喇衝出番營而去。”

  吳世璠說完,兩胯還夾著手裡甩來甩去的那根木棍,當做馬匹,把自己當做嶽爺爺,在石頭上“駕、駕”。

  “嶽爺爺真神人啊!”聽到興起,大家不禁拍手誇讚。

  “諸位,據世璠所言,嶽元帥所踹營的番軍就是金兵了,當時是大宋北邊的強敵……”

  “方萬揚你閉嘴,不說話沒人當你啞巴。”吳世璠很不高興,這呆子是不是不會說話。

  “我是提醒你,你剛才說得不對,嶽元帥作為大宋的將軍,不會自稱宋朝的,只會自稱大宋……”方萬揚也不高興,明明是你說的不對。

  “大哥,你別抬杠好不好?”

  就在吳世璠和方萬揚兩人在吵誰說得對的時候,底下的幾個小子自己討論了起來。

  “番賊真不禁打啊,番賊就是現在八旗兵嗎?”

  “估計是,我爹來信說八旗兵也一樣不禁打?”

  “那為什麽我爹怎麽還沒打贏他們回來啊?”

  “不知道,我爹也沒回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