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藩亂》第六十五章 “盜寇”8旗與“賊匪”吳藩
  聽到方光琛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吳三桂有些驚愕,隨後眉頭微皺,有些不高興地說道:

  “廷獻,會不會擔憂得有些過了?”

  “世璠不過一黃毛小兒,豈會想到這事?許是少年逞強,想給鄉民強出頭罷了。”

  見吳三桂都說到這個地步了,方光琛很識相的緘口不應。

  畢竟,也只是猜測。

  忽然吳三桂想起另一件事,拿出昨晚收到的另一封家書,從頭再看了一遍後,把家書倒蓋在茶幾上。

  端起茶碗喝了幾口後,忽然問道。

  “廷獻以為,孤這個孫子怎樣,可堪大任否?”

  面對君主拋出的這個話題,正常來說,沒有哪個臣子敢明確回答。

  但方光琛與吳三桂關系非一般人可比,別人說得的他能說,別人說不得的他也能說。

  幕府地位遠超劉玄初、汪士榮。

  之前應吳三桂要求,點評了吳三桂的幾個部將、子侄,總體較為客觀,與吳三桂看法也大致相同。

  如點評吳國貴“雖倔強,然勇略過人,至死不變”。

  因此放在重要在荊州前線,統領北方戰場;

  點評馬寶“忠義無雙,悍勇過人,亦能獨當一面”。

  因此把馬寶當作一把尖刀,用在湖南-江西前線,意圖衝破江西封鎖;

  對於王屏藩,更是稱其猶在吳國貴、馬寶之上,可為帥才,乃平西帳下第一大將。

  後也被放在四川戰場。

  對郭壯圖也是讚不絕口,稱其腹懷經世治國之道,其籌措糧秣,安民輔政的才乾極為出色。

  後留守雲南,為二十萬大軍籌措周轉糧秣。

  還有對吳三桂子侄、女婿等人的點評,或是文武雙全、或者脾氣暴躁。

  亦是在意料之中。

  特別是對吳應麟的評價,說他“妄自尊大,無事則罷,若舉大事,需慎重使用。”

  之前點評這些,是吳三桂的世子吳應熊還活著,

  方光琛完全不用擔心會被這些人怨恨。

  未來只要跟著吳應熊,有吳應熊庇護,自然沒事。

  而且批這些人批得越狠,方光琛就越安全。

  可萬萬沒想到,吳三桂的嫡長子吳應熊及嫡長孫,會被清廷殺死,讓吳三桂最合適的繼承人全部斷絕。

  只剩下過繼給早逝的大哥吳三鳳做兒子的吳應麟,及年幼的吳世璠。

  法理上,吳應麟是小宗,是沒有繼承權的,就算他是吳三桂親生的。

  就像司馬昭將親生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哥哥司馬師,原本講好等司馬昭百年後,會讓司馬攸繼承家主。

  最後卻在臨終前,把大位傳給沒過繼出去的司馬炎。

  如果情況危急,為大業計,吳三桂就不得不立吳應麟為嗣。

  畢竟,外有強敵,內有驕兵,有軍功的吳應麟總好過沒軍功的吳世璠,至少不怕主少國疑。

  但是有軍功,又是小宗代大宗做君主,不是件好事。

  因為吳應麟,也有自己的親信。

  一旦吳應麟繼承君位,那麽吳國貴、胡國柱、郭壯圖、馬寶、高啟隆、王會等這些吳三桂的留下來的“老人”,必定會慢慢地被吳應麟的親信“新人”給換掉。

  吳應熊一脈“大宗”的人,也會被換掉。

  雖然自古以來,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誰會肯被換下來呢?

  而且平西藩下的這些悍將,是吳三桂轉戰天下多年,層層篩選、累積起來的人中龍鳳。

  沒了他們,平西藩還是那個強悍的平西藩嗎?

  再加上吳應麟法統不正,其為人又“妄自尊大”。

  他能否得到其他將領的擁護、以及平衡各方的利益,還得另說。

  吳藩最合適的繼承人,就是能代表、平衡吳藩各方利益的吳應熊一脈。

  因為只有這一脈,是代表吳藩去做質子的,相當於親冒矢石,親赴敵營。

  或者類似後世政審時候,發現直系親屬解放前坐過牢,罪名是“通共”。

  這種功勳和貢獻,遠比躲在一群衛兵後面,指揮大軍攻城掠地還大。

  而吳藩本身,就是一群有著各種利益追求、道德水準低下、但能力又超群的人渣精英們湊在一起的利益共同體。

  而有人想動人渣精英們的利益,就得看他的手腕夠不夠硬。

  藩鎮之變,按後世的說法,就是一群在多場明末吃雞大賽中存活下來的大神們,再次組隊吃雞。

  這群人裡,要麽就是降官、要麽就是叛軍、要麽就是流寇、要麽就是土賊、要麽就是不通王化的蕃將。

  沒幾個是良家子。

  跟八旗中通過團結通古斯人、女真人、蒙古人、朝鮮人、倭人、羅斯人、漢人等湊起來的滿、蒙、漢“八旗”相比,好不了多少。

  真要相比的話,就是八旗屬於“盜寇集團”,吳藩屬於“賊匪集團”。

  大哥不笑二哥,螺螄不笑蚌殼。

  甚至還比不上八旗。

  人家八旗好歹還有自己的政治綱領,而吳藩不能說一點都沒有,只能說過個嘴癮。

  自古以來,任何造反勢力都有自己的政治綱領。

  有提出民族主義的。

  如朱元璋提出的“虎賁三千,直抵幽燕;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和“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有提出復仇主義的。

  如後金努爾哈赤伐明的“七大恨”,以及後來清軍入關時候提出的“義兵之來,為爾等複君父仇,非殺百姓也”。

  雖然離譜,但架不住有人信;

  甚至連沒文化的李自成都提出了“闖王來了不納糧”。

  而吳藩所謂的“反戈北逐, 湔彼臊氛”,只不過是一塊為了給自己謀取利益的遮羞布。

  甚至是“興明討虜”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大家心裡都明白,就是嘴巴喊喊而已。

  並且,口號一直是“興”明,而不是“複”明。

  雖是一字之差,但假設討虜真的成功的話,中間可解釋的空間可就大了。

  現在吳應熊死了,理論上和現實上,吳三桂只剩一個吳世璠作為繼承人。

  對於實打實的繼承人,方光琛不敢亂說,支吾不語。

  吳三桂見狀卻哈哈一笑。

  “廷獻莫不是擔心我吳三桂會小心眼,記你的仇,給你小鞋穿嗎?”

  論度量,當世吳三桂自稱第二,無人敢說第一。

  “王爺給的小鞋,臣也不敢不穿啊。”

  方光琛也是笑了起來。

  只是,在吳世璠的點評上,方光琛也不好亂講,因為吳世璠八歲的時候,方光琛就隨著吳三桂就領兵北上了,又沒怎麽接觸。

  “世孫品性如何,臣不敢亂講,但從奏報中,能看出世孫聰穎明慧,心思慎密。”

  方光琛稍一沉吟後,字斟句酌應道。

  聽到方光琛這樣說,吳三桂卻沒有露出高興模樣,而是意味深長的慢悠悠說道:

  “聰穎明慧麽…”

  “孤聽說,人生有三大忌:”

  “家貧而妻美、無權而多財、勢弱而早慧。”

  “孤很擔心,孤這個孫兒,以後會勢弱啊。”

  吳三桂輕飄飄幾句話,落在方光琛的耳中,卻如驚雷炸響,令他大為驚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