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第一百五十九章 江東英豪
孫權眼角微微一抽,似乎極不願與孫策比較,拂袖道:“江東基業,已歷三世,父兄英雄絕倫,然吾亦非劉表那等坐守之輩,定要開疆擴土,豈有割地求和的道理?”

魯肅見成功激起孫權鬥志,抱拳道:“魯肅並非有意對比,恐將軍雄心不在,為曹氏所欺,反覆周旋於兩家,貽笑後世耳!”

孫權眼底的不滿一閃即逝,大笑道:“子敬無需多言,吾自領江東以來,敬賢禮士,自當有英雄氣度,忠言逆耳,某豈不知?”

魯肅言道:“正所謂君子自強不息!示弱於曹,必會為其步步緊逼,唯有奮威迎敵,以示江東英豪,方可從容自保。”

孫權微微點頭,對諸葛瑾吩咐道:“子瑜即刻備些厚禮,駕快船往荊州試探虛實,且看劉琦如何答覆。”

魯肅也跟著告辭,與諸葛瑾一同出門,囑咐道:“子瑜兄去襄陽,記得帶一壺杜康來。”

諸葛瑾會意笑道:“實不相瞞,那酒的滋味,我也想念多時矣!”

送走諸葛瑾,想起在水雲間的那些日子,魯肅的目光怔忪起來。

那裡雖說不上極盡奢華,但總讓人流連忘返,回味不絕。

“酒醇、菜豐、人更妖……”

魯肅感歎著,甩甩腦袋往軍營趕去,只等周瑜來便出兵對戰。

次日,周瑜自柴桑趕到,孫權再次召集文武議事,不容商議,直接拜周瑜為大都督,與曹軍決戰。

黃蓋等武將大喜,紛紛稱讚孫權英明,是時候一雪前恥了,唯有程普面色不悅。

張昭大驚,出列勸道:“主公,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動以朝廷為名,逆者如呂布、袁紹等皆亡,今曹操統一北方,威勢越大,未可出兵。當遣使求和,否則江東必有災禍,望主公三思。”

程普這次卻撫須冷眼旁觀,歷事三主,德高望重,本以為此次統兵大將非他莫屬,不想孫權卻拜周瑜為大都督,心中不悅,倒要看他如何應對。

周瑜冷笑道:“張公此言差矣!伯符遺言,將外事付托於某,付先生蕭何之任,今不思報效主公之恩,保全國家,卻反要屈膝逆賊,莫非君有降曹之意?”

“我……你休要血口噴人!”張昭須發皆張,厲喝道:“爾等年輕氣盛,不知避讓鋒芒,待罹兵革之禍,悔之晚矣!”

“曹賊欺我江東無人焉?”周瑜傲然笑道:“為國家效命,保江東基業,雖死何憾?大丈夫既食君祿,當報君恩,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幸耳!”

“公瑾壯哉!”程普聽到這句話,不禁熱血上湧,豪氣縱橫,讚道:“都督此言,真乃將才也,吾等誓與曹賊決生死。”

程普此言一出,還在觀望的武將也紛紛都向周瑜施禮,其中還包括步騭、虞翻等文士,主戰派佔了上風。

張昭等大驚失色,張紘忙道:“主公,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近聞其水軍已成,戰船極多,恐難當之,不如虛與委蛇,暫時求和罷戰,徐圖後計。”

“真乃迂儒之論也!”周瑜勃然大怒,瞪著一眾主降派,個個都是江東世家豪族,生怕禍及自身,沉聲道:

“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劉琦能以南陽之地抗曹,以主公神武雄才,江東之固,豈能不如劉表父子?此正當伸大義於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之時,瑜願為前驅,為主公決一血戰,萬死不辭。”

“爾等休要多言!”孫權見張昭又要出列,長身而起,碧眼掃過眾人,威儀四射,朗聲道:“曹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大都督之言甚合孤意,即日點將出兵,不必再議!”

“主公不可……”

“將軍三思……”

“住口!”孫權大怒,鏗鏘一聲拔出佩劍,嚇得張昭等人一個哆嗦,縮著脖子退入行列,如同鬥敗的鵪鶉。

孫權舉劍砍去奏案一角,沉聲道:“再有言和者,與此案同!”

環視眾人,再沒人敢說話,這才將佩劍賜給周瑜,傳令道:“公瑾放心出戰,孤於江南親督糧草,斬卻來使祭旗!”

張昭忍不住又道:“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孫權沉聲道:“曹賊大軍壓境,欺吾太甚,不斬來使不足以示威。”

“完了……”張昭扼腕歎息,斬使便意味著與曹操徹底決裂,再無轉圜余地。

孫權表了決心,又命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江東文武官將皆聽號令,如有違反者,以其佩劍先斬後奏。

周瑜接過寶劍,拜辭孫權,當即便帶領眾將趕到牛渚,傳令周泰、蔣欽,來日於江畔升帳祭旗。

翌日平明, 周瑜升中軍大帳,端坐帥位,眾將左右侍立,聽候將令。

潘璋先將曹軍使者一行押進帳中,五人跪在地上瑟瑟發抖,那使者滿頭大汗,顫聲道:“大都督,小人不過奉命行事,身不由己,為何要斬?冤枉,冤枉啊!”

周瑜厲聲道:“曹賊弄權,甚於董卓:囚天子於許昌,領暴兵殺我將士。爾等為其爪牙,便是江東之敵,豈能留之?”

不顧使者哭喊,命刀斧手推出帳外斬首,將首級懸掛水寨左右,以示抗曹決心。

祭了帥旗,周瑜命韓當、朱桓為前部先鋒,領本部戰船,渡江北上,周泰、蔣欽領牛渚水軍,隨後接應,於蕪湖江口下寨。

朝陽升起,大江之上波光粼粼,東吳水軍離開水寨,大的有三層戰艦,高大威猛,小的有艨艟龍舟穿行其中,浩浩蕩蕩往江北進發。

周瑜按劍立於船頭之上,望著千帆重疊,遮天蔽日,白色的征袍隨風鼓脹,雄姿英發。

太史慈默默走過來,扶著船舷,忽然說道:“若伯符在此,我三人並肩作戰,何人能當?”

周瑜扭頭,他與太史慈中間,正好空著兩步距離,那裡曾是孫策的位置。

船頭仿佛出現一位雄壯豪闊的人影,一腳踏著船舷,指點江山,談笑風生。

當年領兵過江攻打廬江,在皖城得了大小二喬,二人結為連襟,關系更加親密,本以為可攜手開創一番大業,誰知那一戰竟是永別。

而遠在豫章,討伐宗賊的太史慈,也沒有見到孫策最後一面,深以為憾!

https://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