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七十 各方勢力(三千)
  桓熙傳令沈勁伺機而動,誘使河東流民來投,其實也是抱著有棗沒棗打三杆的心態,不管能不能成,總歸得要試試。

  因此,也並沒有給沈勁下達死命令,非得遷回來多少人口。

  實際上,沈勁對此也實在無能為力。

  苻健與張平確實是在爭奪並州不假,但苻健可不知道桓熙打定主意,決定暫時休養生息。

  他擔心桓熙趁機東出,故而分出五千將士,交由部將呂婆樓,命其在距離汾南高垣不遠處下寨,以監視晉軍動向。

  呂婆樓又怎會為前來投奔沈勁的民眾放行。

  不過,沈勁與呂婆樓雖然相距不遠,這段時間倒也沒有爆發直接衝突。

  從身份上來說,二人同屬一個陣營。

  此前苻洪叛趙,東晉以苻洪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

  又以其子苻健為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

  因此,從名義上來說,苻健也算是晉臣。

  當然,二人沒有爆發衝突,倒也不是出於對苻健晉臣身份的認同。

  沈勁沒有得到桓熙的明確指令,不敢擅開邊釁,因而一心築城。

  而苻健正在與張平交戰,呂婆樓也不敢挑起事端。

  此時,高王城已經初具規模,說是城池,但實際上,卻是一座軍事堡壘,並不具備太多的城市功能。

  不過,桓熙對它的期望本就是‘深壁高壘,拱衛王業’,因而隻注重其軍事功能,沈勁也是依據從長安送來的圖紙所監造。

  呂婆樓遙望高王城,他恍惚覺得,自己今生,可能是真的回不去關西了。

  苻洪早年率部響應石虎的號召,由秦州略陽郡遷來關東,多有氐人豪傑追隨,呂婆樓就是其中之一,背井離鄉,至今已有十七年。

  呂婆樓身側立有一名少年,看相貌,大概在十三四歲上下,也在注視著那座巍峨的高王城。

  少年名叫呂光,是呂婆樓的長子,他從小不愛讀書,熱衷於行伍,呂婆樓於是將他帶在身邊,悉心調教。

  呂婆樓收回目光,複而向北望去,相較於故鄉,他更在意晉陽之戰的結果。

  在苻洪死後,苻健率十余萬部眾進攻並州,進展不可謂不順利,因為沒有人能料到苻氏會放棄關中,選擇爭奪河東。

  畢竟,苻氏此前屯兵枋頭,甚至拒絕石鑒讓他入關的提議,意在爭奪河北。

  而在苻洪死前,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三秦王,似乎眼見河北難定,故而將目標重新轉向了關西。

  甚至還曾放下豪言,一旦讓他佔據關中,奪取天下將比漢高祖還要容易。

  張平著實沒有想到,苻健居然會在其父被毒殺的喪期發兵,既不是趨向河北,也不是攻打關中,反而是衝著自己殺來。

  當時正值春耕,張平解散了部隊,讓將士們回鄉耕種。

  苻健、苻雄兄弟二人率兵北上,殺入並州之時,張平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待氐軍通過高壁嶺,步入太原盆地,張平這才匆匆集結部隊,但此時,四塞為國的晉陽早已無險可守。

  晉陽城外,張平率眾傾巢而出,與苻健決戰。

  兩軍殺得昏天黑地,難解難分,一名並州將領統禦千余騎兵,反覆衝殺氐軍的兵陣,足足有四五個來回,而諸將莫能抵擋。

  苻健此時正在後方觀戰,由苻雄在前線指揮,苻健也注意到了這名並州騎將在戰場上的英姿,不由生出愛才之心。

  他指著那員騎將,詢問左右道:

  “這是何人?”

  左右面面相覷,皆不識此人,唯有新近投奔在苻健麾下的太原人薛讚上前一步,為苻健介紹道:

  “回稟主公,此人名叫張蠔,是張平的養子,有萬夫不當之勇,在軍中威望甚高。”

  苻健聞言讚道:

  “真猛士也!”

  隨即傳令三軍,懸賞生擒張蠔。

  前線諸將聞言,無不振奮,紛紛圍攻張蠔,張蠔寡不敵眾,正欲退走,但因此前反覆衝殺,坐騎早已力竭,最終馬失前蹄,被苻健部將毛當所擒。

  張平望見這一幕,如喪肝膽,而並州軍見到張蠔被俘,更是沒有了戰意。

  苻雄一鼓作氣,指揮前軍在晉陽城外大破並州軍。

  張平棄軍而走,倉惶投奔代國。

  代國,即鮮卑拓跋部。

  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曾在鄴城為質,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拓跋什翼犍回到代地,繼領部眾,改元建國,遂有代國。

  拓跋什翼犍設置百官、定製法律,與鮮卑慕容部聯姻,迎娶慕容皝之女為皇后,納慕容皝之妹為側妃。

  因而,拓跋什翼犍既是慕容儁、慕容恪等人的姑父,又是他們的姐夫。

  不久,又與盤踞河套平原的匈奴鐵弗部聯姻,將其庶女嫁給鐵弗部首領劉務桓。

  自前趙滅亡以後,匈奴漸漸退出東亞歷史舞台,鐵弗部與其余匈奴後裔一般,不可避免的走向日薄西山的境地,依附於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雖與前燕聯姻,但關系並不和睦。

  慕容皝曾因拓跋什翼犍對待自己的態度傲慢,沒有子婿之禮,派遣世子慕容儁與弟慕容評等人進攻代國,拓跋什翼犍見勢不妙,率眾遠遁,直到前燕無功而返,這才回來。

  雖然拓跋什翼犍在其國內推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使鮮卑拓跋部由部落聯盟走向封建國家形勢。

  但其內部,各部酋長依舊有很大多的權力。

  值此關東混亂之際,拓跋什翼犍有心爭奪天下,但他麾下的酋長們卻認為中原並非旦夕可定,一旦卷入紛爭,必然得不償失,都不願意摻和其中。

  拓跋什翼犍隻得放棄,轉而與草原上的敕勒人爭奪水草、牲畜。

  張平出奔代國,由於代國的各部酋長無意南下,因此張平不受重用,自此了無音訊,不複有其人消息。

  而其養子張蠔受到苻健的禮遇,從此追隨苻氏。

  苻氏據有並州,又得人口十余萬戶,只是忙於消化河東,苻健同樣做出休養生息的決定,準備坐等冉閔與石祗兩敗俱傷,再趁機由太行山道東出,收取河北。

  石祗聽說石鑒的死訊後,在襄國(今河北邢台)僭位稱帝,依舊以趙為國號。

  而鄴城,又又又一次爆發內亂,只不過這一次,並非冉閔與石趙之間的矛盾,而是曾經親密無間,一同奪權的戰友。

  俗話說,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即使李農在冉閔推辭皇位,假意想要推舉自己時,以死相逼,但終究逃不過冉閔的猜忌。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李農麾下有數萬乞活軍屯駐在京畿重地。

  哪怕他再怎麽識時務,冉閔推己及人,又怎能放心得下。

  大魏皇帝冉閔率先發難,誅殺李農及其三子,滅其滿門,一同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與李農關系密切之人。

  冉閔趁機吞並李農部眾,勢力大漲之余,卻也使河北士族大失所望。

  當初李農隻身逃出鄴城,被乞活部推為首領,平白得了數萬將士,可見此人在河北的威望。

  當然,這也是李農遭受冉閔猜忌的緣由之一。

  莫看冉閔猜疑心重,但此人在戰場上的本事,著實有幾分楚霸王的風采。

  在姚襄進攻潼關之際,石祗又派其相國石琨領軍十萬進攻鄴城,冉閔出鄴城往邯鄲迎擊,繼而大敗趙軍,死者數以萬計,石琨狼狽逃回襄國。

  不久,趙將張賀度、段勤、劉國、靳豚等人集結數十萬大軍在昌城(今河南南樂縣以西)會盟,將要進攻鄴城。

  冉閔得知消息,以尚書左仆射劉群、部將王泰、崔通、周成等人率領十二萬步騎為前軍,而他則親率八萬精兵作為後繼, www.uukanshu.net 督率二十萬大軍主動出擊,於蒼亭(今河南南樂縣以西三十五裡)與趙軍激戰。

  後趙聯軍大敗,陣亡二萬八千人,冉閔俘虜十余萬趙軍將士。

  在收編降卒之後,冉閔整軍而歸。

  此時,冉閔擁眾三十余萬,在回去鄴城的路上,旌旗鍾鼓綿延百余裡,冉魏之勢到達頂峰。

  關東與關西之間的戰爭,聽上去仿佛是兩個維度。

  冉魏、石趙動不動便是十萬、數十萬,桓熙則始終保持著兩萬五千人的戰兵規模。

  究其緣由,不僅是因為關東戶口殷實,而關西民生凋零。

  根源還在於桓熙與他們的思維不同,他在極力降低戰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真要不管不顧,憑著麾下二十一萬戶的人口,桓熙也能輕易爆出十余萬軍隊,只是把青壯都征調走了,當地生產秩序必將遭到嚴重破壞。

  雖然老弱婦孺也能夠耕種,但終究不如青壯效率高。

  當然,河北地狹民稠,光是老弱婦孺耕田,也能顧得過來。

  但地廣人稀的關隴,可就沒有這樣的條件了。

  在鄧羌將步卒帶回關中以後,桓熙也終於能夠放心南下,準備與謝道韞完婚的同時,趁機從南方遷來些人口。

  想要足兵足食,光是休養生息還不夠,畢竟人不是地裡的莊稼,春天種下,秋天就能收獲。

  滋生丁口,非得經過十五年的光景,才能將新生兒轉化為稅戶,以及兵役人口。

  沒有這樣的耐心,也就只能指望從南方移民,充實關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