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學堂的正門不是北門,而是西門,總體布局雖然很大,可還是以中軸線將整個學堂大體分作左右兩部分,整個建築布局同這個時期的官衙布局幾乎完全就是大同小異,毫無新意可言。
沿著西門進入學堂後,整個學堂一如舊式衙署,又將貫穿學堂東西的中部一長條分做六進院落,雖然這些院落很大,可依然被院牆和拱門分割開來成為六大部分。
西門內一進院落中,左為衛隊房,右為號令房、號房、雜物庫房;第二進為辦公處及大堂;三進為講堂、中德教習室、儀器室;四進為飯廳,大、小廚房,剃頭房,浴室;五進為學生宿舍和自習室;最後為步槍暫存室及修械室。
滕毓藻對於學堂非常熟悉,帶著他的一棚護衛和劉玉枳前哨全部,還有沒有傷的六十一名學生,直接來到最後一進,這裡有學生的步槍暫存室和修械室,武備學堂學生訓練用槍和少量彈藥都存放在這裡。
另外,修械室裡修理槍械的設備也需要拿走,前鋒軍日後的修械所就指望這些東西了。
除去被留校學生拿出去的步槍外,這裡還有一百三十支G98和四百二十支毛瑟1871,這些武器是需要全部帶走的,先要運到學堂外的樹林中。
然後直奔東面的彈藥軍械庫和氫氣球房,以及馬廄那裡。
剛一來到東區,滕毓藻就不由眼前一亮,因為他看到了馬廄那裡,竟然還有一百六十多匹戰馬,這些戰馬是學堂裡騎兵科學生的訓練用馬,比一個騎兵連的馬匹略多一些,沒想到竟然還都留在這裡。
不過,滕毓藻想想也並不覺得奇怪,學堂在安排人員撤離時,竟然連武器彈藥都留下了,留下訓練用馬也並不讓人感到驚奇。
雖然隨著機關槍這種可以不間斷發射出密集火力的自動槍支的出現,騎兵的作用會越來越小,可不得不承認,在現在這個沒有輕機槍,只有重機槍,而且各國對於馬克沁這種重型機關槍的重視程度,還遠不如一戰和二戰時期,現在即便歐美列強,對於這款大殺器的重視程度也還遠遠不夠。
對於馬克沁重機槍這樣的自動武器真正重視起來,還是在十四年後的一戰中,還是在“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天,德軍在經受了英法聯軍七天的重炮飽和炮擊後,用他們的二百多挺重機槍給了英法聯軍刻骨銘心的教訓,德軍的水冷式重機槍竟然在一天之內,打死英軍六萬人。
據說面對成排成列迎著彈雨衝上來,又不斷被重機槍成排成排地掃射擊斃,這讓許多重德軍機槍手的神經已經接近崩潰,甚至有人對著衝上來送死的成排的英法聯軍高喊,“快撤退,你們不要過來!”
比一戰更早一些的日俄戰爭中,重機槍也曾大放異彩,一天之內,攻擊一方的日軍就陣亡七千人,以至於日軍指揮官以為戰報多寫了一個零。
只不過,重機槍的威力依舊沒有被高傲的薩克遜人和高盧雞所重視,依舊采用人海戰術進行進攻戰。
所以,在重機槍沒有得到各國充分重視之前,也就是現在這個時候,騎兵對於步兵的威脅還是極大的,特別在對付沒有,或者只有少量馬克沁重機槍的部隊時,以及在追擊逃敵中,騎兵強烈的衝擊力和快速機動能力,往往令對手防不勝防,有時甚至對一場戰鬥、乃至一場戰役的勝負,都能起到無法想象的巨大作用。
況且,國內地大物博,北方和西北、東北這些邊遠地區,往往地廣人稀,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具備強大鐵路運輸能力的情況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是非常有必要的。
唯一讓滕毓藻感到有些不滿意的,是馬廄中的戰馬都是蒙古馬,而不是高大的阿拉伯和歐洲戰馬,不過聊勝於無,至少這些蒙古馬還要比這個時候的日本馬要強很多。
這個時候的日本馬,身高只有一米三左右,不要說同歐洲馬和阿拉伯馬相比要明顯顯得呆萌,就是同蒙古馬相比,這時的日本馬也明顯不在一個層次。
日本馬有效改良的歷史,還要這次侵華戰爭後才開始的,由於日本人的戰馬過於矮小,隻比驢子大不了多少,被聯軍嘲笑為是大老鼠,甚至還私下裡稱日本人的騎兵部隊是侏儒軍團,這讓日本人很沒面子,此後才痛下決心開始引進優良馬種改良他們的馬匹。
不過,及使是這樣不堪的戰馬,聯軍中的日軍騎兵還頻繁出擊,甚至還給聶士成的武衛軍前軍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和損失。
所以,騎兵對於武衛軍前鋒軍,不僅僅是需要這樣簡單,前鋒軍對騎兵的需求還極為迫切。
不僅這些戰馬要全部帶走,包括馬刀在內的全套騎兵裝具自然也要一並帶走,甚至就是學堂內積攢的草料和豆料,滕毓藻也沒有放過。
雖然滕毓藻對於武備學堂軍械庫裡存儲的武器彈藥早有心理準備,甚至他也大致知道具體種類,可當砸開彈藥軍械庫厚重的大門時,裡面的武器彈藥數量之多,還是讓他大吃一驚。
最吸引滕毓藻眼球的是,裡面竟然有克虜伯火炮二十四門,其中75MM野炮十六門,小炮八門,其它槍支彈藥更是堆滿了兩個庫房。
滕毓藻記得,歷史上,盧克少校率領的這股聯軍在攻佔學堂並引發軍火庫爆炸後,依舊拖回去八門還能用的火炮。
這些克虜伯火炮都是這時差不多最先進的,而且據資料記載,最初八國聯軍的部隊隻擁有四十門75MM火炮,後期最多時也不過只有二百七十三門,這還要算上在東北的沙俄侵略部隊的火炮。
倉庫裡,除了火炮,裡面還有數百支G98和一千多支M1871步槍,炮彈子彈更是數量極大。
M 1871不僅是毛瑟的第一款現代步槍,它還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金屬定裝彈、後膛裝填的線膛步槍,還有,它的第一個國外用戶就是直隸總督李鴻章的淮軍,甚至江南製造局在1883年就仿製成功。
由於M 1871沒有彈倉,是單發,它口徑也較大,是11.15mm,也被清軍稱為單響11mm。
可見,清軍在武器裝備上緊跟世界的腳步,邁得還是極快的,這不由讓滕毓藻又是一陣強烈的感慨湧上心頭。
你們的支持,就是醉馬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