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詩意劍客李太白》第7章 血雨腥風應有涯 第43節 皇甫惟明含冤死
  第四十三節皇甫惟明含冤死

  大家加緊趕路,歷經千辛萬苦趕到播川,可還是晚了一步。播川太守皇甫惟明含冤而死。

  皇甫惟明,安定朝那人。當代名將。建言和親之利,奉命出使吐蕃,促進唐蕃修好,歷任左衛郎將、侍禦史、長春宮使、司農少卿,出任檢校司農卿、隴右河西節度使。

  吐蕃因屢敗於唐軍,便遣使請和。皇甫惟明知道後,便面陳和親之利。皇帝卻認為:“吐蕃讚普往年嘗與朕書,悖慢無禮,朕意欲討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解釋道:“開元之初,讚普幼稚,豈能如此。必是在邊軍將務邀一時之功,偽作此書,激怒陛下。兩國既鬥,興師動眾,因利乘便,公行隱盜,偽作功狀,以希勳爵,所損钜萬,何益國家!今河西、隴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視金城公主,因與讚普面約通和,令其稽顙稱臣,永息邊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皇帝覺得言之有理,便令皇甫惟明和內侍張元方出使吐蕃。二人至吐蕃,對讚普和金城公主說明來意。讚普非常高興,欣然請和,唐蕃兩國遂修舊好。

  大家到皇甫惟明墳前祭奠,追思皇甫惟明卓越的功績。

  吐蕃大軍進犯隴右地區,皇甫惟明立即率軍迎擊,在青海大獲全勝。吐蕃大將莽布支再率3萬余人馬,與皇甫惟明部交戰。唐軍先鋒騎將王難得率先出陣,與吐蕃讚普之子琅支都交鋒。琅支都被王難得槍挑於馬下。吐蕃軍陣腳大亂。皇甫惟明指揮唐軍乘勢掩殺,斬獲5000余人。

  不久,皇甫惟明便發現吐蕃軍每次進犯隴右地區,都以洪濟城為前哨陣地,遂決心除去這個隱患。皇甫惟明親自率領兵馬自西平郡出發,長途奔襲,推進千余裡,向駐守洪濟城的吐蕃軍發起進攻。由於唐軍遠道而來,出其不意,很順利地便佔領該城。

  對皇甫惟明的戰功大家高度稱讚。而關於和親一事的好壞有不同的見解。

  岑夫子對此讚成,和親能促進中原與邊疆少數民族和平交往。引用薛稷詩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製》:

  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

  懷荒寄赤子,忍愛鞠蒼生。

  月下瓊娥去,星分寶婺行。

  關山馬上曲,相送不勝情。

  李白此時有感於此,聯想到王昭君,寫下詩歌二首來抒發自己的感觸: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塚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杜甫緊跟著也念出自己所寫之詩歌:《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高適對和親不太讚同,高歌自己的《塞上》詩:

  東出盧龍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萬裡,漢兵猶備胡。

  邊塵漲北溟,虜騎正南驅。

  轉鬥豈長策,和親非遠圖。

  惟昔李將軍,按節出皇都。

  總戎掃大漠,一戰擒單於。

  常懷感激心,願效縱橫謨。

  倚劍欲誰語,關河空鬱紆。

  王昌齡引用崔湜詩作《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製》表達自己對此的看法不讚成和親:

  懷戎前策備,降女舊因修。

  簫鼓辭家怨,旌旃出塞愁。

  尚孩中念切,方遠禦慈留。

  顧乏謀臣用,仍勞聖主憂。

  岑夫子看幾個年輕人都不怎麽讚成和親,進一步給大家解釋:“和親的實質是通過聯姻爭取和平,使黎民百姓遠離戰亂,安居樂業。是和平解決民族矛盾,緩解民族衝突的一劑良藥。我朝派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與吐蕃和親,使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不但鞏固了我大唐的西陲邊防,更把我們大唐的先進的文化傳播到吐蕃,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系。我們通過和親也吸收了不少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與知識,促進我大唐的文化與經濟更加繁榮昌盛。”

  岑夫子這麽一說,大家覺得和親的確比戰爭要好。皇甫惟明身為邊將,沒有盲目地去追求邊功,以和平為念,難能可貴。

  大家祭奠完畢,離開播川去追尋羅織門的下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