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太空大戰的數量最近有讀者關於戰艦數量與我進行了探討,我找到了四木笑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他的觀點與我基本一致(或者說我受到了他的影響),這裡將原文搬運過來。四木笑是《星海中的幸運》的作者,這是一本不錯的科幻小說,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當然,他也是本文刀鋒攔截機大隊的隊長(笑)。 ――――――――――――――――――――――――――――――――――
十裡天在書評區提到的有關種族人數、艦隊人數以及交戰距離等問題提醒了我,讓我想起了2000年自己曾經在“鮮網”的作者討論區裡發的一個帖子,引來了一番口水戰。那個帖子說的是我個人的一點感受和猜想,內容大體如下:
日系的太空戰爭作品,往往戰艦數量龐大,不上萬也得上千,星球人口也很大,交戰傷亡自然水漲船高。典型如《銀河英雄傳說》,網上很多銀英風格的宇宙戰爭小說也是如此。而西方系的太空戰爭作品,常常戰艦數量不大,星球人口不多,戰鬥傷亡自然從數字來講沒法跟日系的比。典型如《銀河飛將》和《家園》。
當時有人指出,我所得到感受的例子並不對等,日系的是小說,西方系的是遊戲。遊戲為了照顧硬件和遊戲速度,必然不能設定太多飛船數目;而小說就不同了,作者想寫多少人就寫多少人,大筆一揮,十萬戰艦奔赴戰場,大筆再揮,掛掉百萬兵丁。
似乎有點道理。
但是我仔細想了想,又不對。
想想《基地》。喀爾甘與基地之間進行的決定銀河走向的大過渡時代的決定性戰役,喀爾甘軍共投入三百艘戰艦,而基地軍是一百多艘。一名將軍,從帝國皇帝那裡能要來一百艘戰艦,說明這名將軍已經相當得寵;但是即便隻有十艘戰艦,也足夠在其它地方耀武揚威。
再看看《星球大戰》。裡面的各種航母、驅逐艦,在背景資料裡面的數量都是以百為單位的,共和國崩潰之前也沒超過這個數字。至於那些巡洋艦和戰列艦,往往總共才幾艘,最多二十余艘。對於現代的好萊塢視覺魔術來講,在一張屏幕上表現幾萬艘戰艦不成問題,大不了把絕大多數飛船縮小成背景的亮點即可,可是沒有人這麽做。
可以看看《銀河英雄傳說》了。亞斯提會戰中,同盟艦隊四萬艘,人員406萬余,帝國飛船2萬艘,人員244萬余。會戰結果是帝國死15萬,同盟死150萬。――三個希格拉拚光了。
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一方是動用上百艘飛船就足以成為大戰了,另一方不上萬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過,《銀英》僅僅是一些網絡太空戰爭小說的鼻祖,在一些方面,它的後來者已經遠遠領先了。一場稀松平常的小星球旁邊發生的小仗都死個幾百萬,投入兵力當然都是千萬級的。十裡天同學說:“……其中主戰艦隊人數當在十萬億左右。把百人以上的戰用航天器定義為戰艦的話,各型戰艦總數應約為三至四百億。……”這還不算什麽,有一本書裡面艦隊的數量都是按“摩爾”的,一個少將領3摩爾戰艦,一個元帥帶領500摩爾的大艦隊。
看這樣的書,光數零就是一個考驗。要是我的存折裡也有這麽多零該有多好,無限暢想中……
為什麽會產生這樣兩種不同的數量級呢?
我覺得骨子裡是我們這些地球上的作家腦海中對戰爭那模糊的印象之不同造成的。
西方系的太空戰鬥,都是“海戰”型的。戰鬥模式和背景架構都帶有“大航海”或者“近現代海戰”的印記。越是在技術比較低的初期海戰中,戰鬥中投入的船數越多,因為當時的單艦戰鬥力低下,單艦能夠有效控制的區域小。而隨著技術進步,一艘船可以有效控制的范圍加大,因此戰鬥中出現的船隻數量開始減少。技術越發達,艦船控制的范圍越大。在近代,一艘驅逐艦控制一整條航道或者封閉一個港口是很容易的事。而在現代,一艘現代化的巡洋艦可以一舉控制整片海域。軍艦數量的減少當然也有成本方面的原因,高技術裝備起來的現代戰艦造價越來越高,也養不起那麽多零。
而日系的太空戰鬥,則是“陸戰”型的,準確的說是“中國古代陸戰”型的。其戰鬥模式帶有中國古代動則上萬、上十萬、上百萬的烙印。這裡的一艘船,不如說是一名小兵,無法決定戰鬥的走向,他僅僅是成千上萬的螞蟻中的一個。
在海戰型的太空戰鬥中,最高指揮官挺可憐,因為他手中的飛船玩具很少,而爽的是船長,因為每一個船長都是寶貝疙瘩,每一艘船都舉足輕重。而在陸戰型的太空戰鬥中,爽的是最高指揮官,就跟論箱子為單位點鈔票時的那種快感一樣,而船長則泯然眾人矣,像他那樣的螞蟻要多少有多少,一名軍官畢業當上船長,小子,你剛剛及格啊。
就我個人觀點來講,海戰型的太空戰鬥的科技水平高於陸戰型的太空戰鬥。
可以用笨理想一想。為什麽我要用幾萬艘飛船排成密集的陣型進行主炮齊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單艦的射擊不能對敵人造成有效殺傷,甚至幾十艘一起射擊也不夠用,所以隻能拚著被敵人輕易擊中的危險進行密集陣型的集中射擊。而且,即便這樣密集射擊也難以對敵人造成大規模殺傷,因為換位思考,如果敵人的同樣密集陣型的射擊能夠一舉消滅我們的密集陣型,我們乾嗎排得這麽密讓人一窩端?就好像火槍射程和射速還很低的時候,大家全都排著方陣聽著鼓點往前直走,但是當火槍射速極大提高、彈道穩定、射程加長之後,散兵線取代了方陣。
而海戰型的太空戰鬥則高科技很多。一個星際國家,隻有幾百艘戰艦,它怎麽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領宇呢?因為這是背景設定,所以我們先把“一個國家隻有幾百艘戰艦就夠了,這個國家沒有在外敵入侵之下覆滅”當成一個既成事實來看,那麽隻能有一個原因:這幾百艘戰艦足以控制自己的疆土。這說明單艦可以有效控制很大一塊空間,說明它的航程、它的探測系統、它的火力打擊范圍都足夠廣大,讓敵人無法鑽空子。
綜合來說,西方系的海戰型和日系的陸戰型,哪一個更好呢?也許並沒有優劣之分,隻有喜好的問題。喜歡數字的,看著艦隊龐大規模就心胸舒爽的讀者,就選擇日系的。喜歡那種每一個人都舉足輕重,每個人都責任重大的感覺的,就選擇西方系的。各取所需,相安無事。
就我個人來講,我小時候喜歡日系的,現在則喜歡西方系的。
在我對整個家園小說的背景設定中,它的科技水平是這樣的:
一艘單獨的驅逐艦,有足夠的動力、速度、火力和探測距離封鎖一整個恆星系。
作為銀河這個象限最強大的泰坦帝國,在它全盛期,隻不過才有重巡洋艦50余艘。
希格拉全族55萬人,省吃儉用勒緊褲腰帶,窮兵黷武,一切富余的資源全都投入到太空艦隊建設中,也不過才有十來艘重巡。
一艘製空艦帶著十架戰鬥機投入戰鬥,可以一舉扭轉戰場局勢。
因為單艦的作戰能力設定得比較強,所以相應的戰艦交戰距離都較大,一發炮彈打出去過幾分鍾才擊中敵艦是正常的。所以十裡天同學才會汗昆蘭號跟遊獵戰星的距離。――不過那個距離確實是個bug,我原來設計的怒濤炮炮彈飛到戰星要三個小時,所以戰星的激光到昆蘭號才要十幾分鍾;後來覺得給人們三個小時的提醒吊膽時間太不人道了, 尤為重要的是,以我的筆力難以很好的展現那麽長的空白時間,所以後來就把炮彈飛行時間改成半小時,但是後面的忘了改……這是我的錯。認錯!
總之呢,還是那句話,喜歡哪種風格的,就揀自己喜歡的看。毛潤之同學說得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希望無論是日系的還是西方系的,都能夠出現好作品,把科幻推向高峰。――雖然不大可能,汗……
――――――――――――――――――――――――――――――――――
我更喜歡海戰型,但是考慮到蟲族的數量優勢過於逆天,因此本作設定中整個聯邦的大小戰艦加起來也上了萬,但總體而言,還是走的海戰路線。
有讀者認為聯邦人口過少,軌道機動部隊的人數不足以保護領土安全,這裡解釋一下。首先,人類曾經一度瀕臨滅亡,整個地球上的人不過十多億,從大反攻到現在不過百余年,中間還有三次大戰無數次小規模戰爭,在不允許克隆人的前提下有200億已經很多了。而本文中的聯邦戰艦具有很高的機動性,依靠星門和超空間跳躍,它們可以很快的完成部署,再加上軌道機動部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這使得其數量不可能太多),足以應對大多數情況。
最後,感謝大家的支持,另外,我修改了【聯邦社會卡片――地球聯邦】關於艦隊規模的描述,大家可以去看看。
UU看書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UU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