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龍起東非之建文帝國》楔子
  永樂元年,南京皇宮大火熊熊。

  永樂帝興致勃勃進入皇宮後卻並未找到建文帝的蹤跡。

  沒幾日,南京城謠言四起。

  “皇宮裡有一道密道直通秦淮河,而秦淮河直通大江,有人見到兩位年輕僧人乘坐一艘船隻東去了”

  永樂帝深信不疑,立即讓太監李挺帶著錦衣衛四處尋找。

  李挺在武昌羅漢寺得到了證實。

  永樂元年,有兩位僧人曾到訪,一位三十許,聲音較輕,一位年級較輕,溫文爾雅,雍容華貴,據服侍過兩位僧人的小和尚回憶,年輕僧人曾吟誦了一句詩。

  “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岸上琵琶聲”。

  中年僧人則回以“潯陽江頭夜送客”。

  李挺判斷這兩人肯定是去往九江了,便趕往那裡,圍著鄱陽湖找了一圈,終於從一位漁夫嘴裡得到了一個訊息。

  “有兩位僧人曾到江州南部的星子鎮江原寺遊玩,然後乘船沿著鄱江南下了”

  鄱江,就是後世饒河。

  李挺當即趕到鄱江探查,後來得知這兩人又半道乘船進入信江,便又趕往信江,得知這兩人似乎去往安仁縣(鷹潭市)了。

  李挺當即判斷這兩人準備經安仁縣去往福建,然後從那裡出海——那位年輕僧人若是建文帝,在國內必定待不住,而此時福建的泉州是大明最有名的國際性港口,每日從這裡進出的國內外商船不計其數。

  在泉州李挺打聽到確實有兩人搭乘了一艘大食商船前往海外,這艘商船曾在海南島停泊,趕到那裡時商船已經離開了。

  這艘商船中途會停靠爪哇島,最終的目的地則是大食。

  波瀾壯闊的鄭和下西洋開始了,關於其目的眾說紛紜,但去海外尋找建文帝顯然是主要目的之一。

  二十年後,鄭和第六次下西洋開始了。

  前五次鄭和都是一無所獲,而且下西洋由於船隊龐大,人員眾多,靡費國庫無算,而永樂帝的政局早就穩固了,反對下西洋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

  就在此時,在非洲東海岸的後世肯尼亞海岸興起了眾多的蘇丹國,沿海盛產一種酸果子,當地人稱呼其為“馬林迪”,那片海岸也被外人稱為馬林迪。

  鄭和的船隊中的一支分艦隊曾抵達過一個馬林迪,並將其稱呼為麻林國,實際上這樣的麻林國還有許多。

  而且這個麻林國只是真正歷史上的基盧瓦蘇丹國下面的一個小國,可歎的是,雖然大明此時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知識和能力,但對西方的政體一無所知,生生將一個麻林國當成了一個大國。

  殊不知在他們眼裡的麻林國以南還有一個馬林迪,她位於基利菲河河口,那是一個以泉州華商及其後裔為主的蘇丹國。

  可惜的是,這裡已經接近赤道無風帶了,鄭和的船隊中的大中型寶船顯然無法前往,只能派遣掛在寶船上的快艇前往,自然無法一一仔細查訪。

  故事發展到這裡並未結束。

  鄭和船隊抵達印度南部的溜山國(馬爾代夫)後便一分為二,大隊人馬繼續前往阿拉伯半島、波斯地區,分艦隊則在大太監周滿的帶領下橫穿印度洋,準備前往他們心目中的麻林國。

  鄭和的大航海時代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人的大航海,如果歷史車輪照常前進,隨著葡萄牙人的大舉入侵,馬林迪的華人蘇丹國不得不與班圖黑人深度聯姻,最終融入到了他們之中。

  幾百年後,華人蘇丹國已經杳無蹤跡了,只剩下一個個口口相傳的傳說。

  本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鄭和船隊第六次下西洋的時候,由於一個人的出現,似乎要扭轉這段歷史。

  也似乎要扭轉接下來的歐洲人大航海時代。

  中國人的大航海時代並沒有中斷。

  正在波瀾壯闊地繼續上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