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朝四百余年》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三十章 如履薄冰的劉恆
  薄昭,是薄太后的兄弟。後來,薄姬入宮伺候劉邦,生了代王劉恆,即漢文帝。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駕崩,呂後遣薄姬跟隨她的兒子返回代國,薄昭作為弟弟跟隨姐姐,也一起去了代國。

  對於事情的發展變化,劉恆顯得猶豫不定。

  於是,薄昭就受劉恆指派,進京去見周勃,問清楚事情的原因經過,周勃向他仔細作了解釋說明。

  回來跟劉恆說,“沒問題,別懷疑了。“

  劉恆這才放心去了長安當皇帝。

  這次,薄昭冒著生命危險,幫著外甥進京打探消息。

  劉恆入長安,大局已定,派薄昭去代國接薄太后。文帝元年正月,薄昭被封為軹侯。

  漢文帝四年,周勃被貶官回到封國,他害怕被殺,每逢有官員前來看望他,就穿上甲衣,然後才和人見面。

  有人因此告他謀反,周勃下獄。周勃把增封受賜的財物都給了薄昭。

  等到周勃案件緊急關頭,薄昭替他向薄太后進言,經過多方努力和太后發話,周勃無罪釋放。

  漢文帝十年,薄昭殺朝廷使者犯了罪,文帝不忍殺他,讓其他大臣陪他喝酒,想讓他醒悟自殺,薄昭不肯。

  文帝又令群臣為其哭喪,薄昭無奈自殺。

  薄昭進京見周勃,幫助漢文帝得到可以左右朝廷狀態的周勃的支持,從而漢文帝獲得登基。

  薄昭在周勃最為不幸的時候,請出薄太后為周勃作保,最後周勃出獄,恢復官爵。

  周勃被貶官回到封國,他害怕被殺,每次都要穿上甲衣,然後才和人見面。

  有人因此告他謀反,周勃下獄。

  周勃把增封受賜的財物都給了薄昭。

  等到周勃案件緊急關頭,薄昭替他向薄太后進言,太后也認為周勃沒有謀反的事。

  文帝臨朝時,薄太后抓起頭巾向文帝擲去,說:“絳侯身掛皇帝賜給的印璽,在北軍率領軍隊,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一個小縣,反倒要謀反嗎!

  漢文帝已經看到絳侯在獄裡的供辭,於是向薄太后謝罪說:“獄吏剛才查清楚了,馬上放他出獄。”

  於是,派使臣手持符節釋放絳侯,恢復他的爵位和封邑。

  宋昌,宋義之孫,宋襄之子。秦末時期以家吏從高祖起山東,代王中尉。

  大臣既平諸呂,使人迎代王劉恆。代國郎中令張武等大臣,議皆以為不可信,願稱疾無往,唯中尉宋昌力勸代王往,即位為漢文帝。宋昌拜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功封壯武侯(《資治通鑒》)。

  漢朝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派人去迎接代王。

  代王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張武等人的意見。

  張武等人議論說:“朝廷大臣都是當初高帝時的大將,熟習兵事,多謀善詐,他們的用意恐怕不止於此,這樣做只是畏懼高帝、呂太后的威勢罷了。

  如今他們剛剛誅滅諸呂,血染京城,此時來人名義上說是迎接大王,其實不可輕信。

  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觀察他們會有什麽變化。

  唯中尉宋昌則反對,認為呂氏不得人心,天下歸心於劉家,劉恆應該前往長安即位,最後劉恆采納了宋昌的意見。

  但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隨即命宋昌擔任隨車的參乘,張武等六人也乘驛車隨代王一同前往長安,走到高陵停了下來,派宋昌先驅車前去長安觀察情況有無變化。

  於是,派太仆夏侯嬰與東牟侯劉興居去清理皇宮,後用天子乘坐的法駕,來迎接皇帝。

  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皇帝當天晚上就進入未央宮,連夜任命心腹宋昌為衛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軍;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巡視殿中。

  中都官獄是指漢朝京師諸官府所設監獄的總稱,系中央長安獄的組成部分,直屬朝廷,西漢武帝始置。

  兩漢時京師各官府統稱為中都官,也稱都官。

  中都官府之下設有監獄,其中多屬奉皇帝詔令而立案拘禁人犯的詔獄。

  中都官獄是漢朝專製主義皇權強化的產物,西漢時期武帝設置後並日益發展,直至東漢光武帝時大都裁撤。

  由於漢初大力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

  諸侯坐大,開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漢文帝的即位,使得劉氏宗室內部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

  文帝三年,皇位繼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濟北王劉興居率先發動叛亂,開啟同姓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

  漢文帝派兵鎮壓,叛軍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三年後,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

  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王位,將他發配蜀郡。

  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

  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

  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後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後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

  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於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用激烈的方式實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構想。

  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

  直到文帝十六年,齊文王劉則死,無子嗣位。

  文帝趁機將最大的齊國分為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

  賈誼關於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

  由於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

  西漢高後八年,呂後去世,劉邦的舊臣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朱虛侯劉章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然後商議由誰來繼承皇位。

  因為他們分析認為,當時呂後立的小皇帝劉弘不是漢惠帝的後代,不符合皇位繼承的法統。

  最後,他們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

  於是,派出使者去接劉恆到長安繼承皇位。

  漢文帝入京,僅帶宋昌、張武等六人。

  他即位後下定決心要盡快整合皇權體制,以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因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後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張武為衛將軍和郎中令,負責守衛皇宮、京城,從根本上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後貶斥的劉姓王也恢復了爵位和封地。

  同時,對於跟隨父親劉邦開國的功臣們也分別賞賜、分封。

  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鞏固。

  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

  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

  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結合劉恆的特殊地位和時代,他親嘗湯藥,是時時刻刻在預防母親被謀害。宮廷內部的複雜性,是可以理解的。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

  劉邦的四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他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后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

  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天之大,孝為先。總為自己學習忙、工作忙、生意忙,事情多、應酬多找借口,事情再多總多不過皇帝劉恆吧?

  皇帝隨從何其多,批閱奏章千百萬,還要親侍母親,不愧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漢文帝之孝道不愧為中華民族學習之楷模。流芳百世!

  漢文帝劉恆,他最初被封為代王,代國轄區在今河北、內蒙交界以及山西東北部。

  周勃、陳平等在諸呂之亂平定之後,經群臣之議,迎立其為帝。即位後重本抑末,興修水利,農業生產有較大發展。

  又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駐兵北方,移民屯田築城,增加糧食儲備,加強北方防禦力量,為全面反擊匈奴作了準備。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後來的薄太后。

  漢文帝奉養母親毫不懈怠。母親曾經生病三年,文帝晚上不合眼,也就是“目不交睫“,不解衣帶,盡心服侍母親。

  母親喝的湯藥,不是自己親口嘗過,就不進獻給她。

  今天來看,雖然這些歷史的記載不免有誇大阿諛之處,但是他的孝行卻確實被人們一代代認可了。

  他有對親人的孝、愛、敬,又延伸到對百姓的“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自己成為一個榜樣,也教育了百官與百姓。

  《史記·孝文本紀》列舉出文帝的一些做法:如廢除“肉刑“,廢去了黥面、劓鼻、刖足等的刑罰。

  他認為這些是不講求恩德的做法,不符合自己作為民之父母的主旨。

  又如他登上帝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衣服、車駕無所增加,有時候還開放法禁來為百姓謀利。

  再如他曾經想要建築一個露台,但預算下來要花費黃金百斤,於是放棄了。

  他說:“黃金百斤就相當於十個中等水平家庭的財產了。我留守在先帝的宮室,還常恐怕玷汙它們,還要建築露台來幹什麽呢?”

  他自己常穿粗厚的衣服,連寵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能長到拖地,帷帳不能有繡花圖案,表示敦厚儉樸,作天下的表率。

  漢文帝治辦霸陵,既不修高大的墳塚,也不許用金銀銅錫來裝飾隨葬器,而都用瓦器,這也是意在節儉,不擾民。

  另外文帝死時,留下的遺詔也很有意思,有幾點可以說:明確指出反對當時社會的厚葬風氣。

  不要因為他的逝世,而讓百姓服喪很長時間,避免擾民。

  要對天下的官吏、平民發命令,隻用三日舉行喪禮,免除其余的服孝規定。此間不要禁止婚嫁、祭祀、飲酒食肉。

  作出許多細節的規定,比如參加喪禮不要求光著腳、服喪的帶子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軍隊和用上兵器儀仗,不要動員百姓到宮殿去哭喪。

  對宮中如何操辦喪禮也有很多簡化的指示。

  他命令死後將后宮中夫人以下至少使全部遣送回家,也顯現出了人性化的某些光彩。

  霸陵一帶的山水保持原來的面貌,不要因為修建陵墓而有所改變。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皇帝死了還關心著生態保護的問題。

  漢文帝對後世的影響是深遠的,比如漢光武帝曾使司空告祠高廟時,就說到“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

  還給薄太后上尊號“高皇后“,並遷移到高廟奉祀,而把呂後從高廟中替換出來。

  漢光武帝去世時,在遺詔裡還說:“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

  母親有一次患病竟三年之久,文帝親自殷勤看護,在側伺候竟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的耐心。

  自古道:“久病床前無孝子”。

  西漢時期的漢文帝劉恆,從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為代王時,生母薄太后跟隨他住在一起。

  劉恆與母親感情深厚,傾心地侍奉她,盡力讓她感到快樂和滿足。

  然而薄太后身體虛弱,常患病,連續三年都臥病在床。

  三年裡,漢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後便衣不解帶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給太后煎好的湯藥嘗藥,他總要親自嘗過才放心地讓母親服用,唯恐藥餌失調。

  那些日子裡,漢文帝往往通宵達旦陪伴在母親身邊,整日整夜的沒法合眼。

  三年後,母親的身體終於康復,他卻由於操勞過度累倒了。

  漢文帝的仁義和孝順感動天下人,加上他治國有方,國家一派興旺景象,並與後來的漢景帝一起開創了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繁榮時代。

  劉恆穿一雙草鞋上殿辦公,龍袍打補丁。

  當了23年皇帝,劉恆沒蓋過宮殿,沒修過園林,沒增添車輛儀仗,連狗馬都沒有增添一隻,文帝提倡節儉,並要求官員不得以任何形式擾民。

  在他繼位的第二年,他就責成審計部門清點長安的公用馬匹,將多余的畜力劃撥到驛站。

  他自己則身體力行,厲行節約,宮殿是舊的,不再裝修;苑林很小,不再擴建。

  當時的宴遊之所,地方不夠用,需要再建一個露台,但他一看預算,需用百金!

  眉頭就皺了起來,說:“這等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太奢侈了,不建了,不建了。”

  公元前197年,在蕭何等33位朝臣的舉薦下,七歲的劉恆被封為代王。

  劉恆的母親薄氏,終劉邦之世,一直處在“諸姬”當中,從沒有升到“夫人”的行列,故此其母子才能躲過呂後的迫害,平安地活下來。

  公元前188年,只有22歲的漢惠帝英年早逝,呂後分立劉恭、劉弘為帝。

  大概從西漢初期就流行立子殺母,呂雉將劉恭過繼給惠帝的皇后張嫣,然後殺死了劉恭的親生母親。

  當時劉恭只有三歲,朝政大權都在呂雉的手中,說呂雉是中國第一個專權的皇太后也不過為。

  本來這種奶奶垂簾聽孫子的政沒有什麽不妥,即使是漢朝後期也多有發生。

  然而劉恭剛懂事一點,就有人告訴他,張皇后並非他的親生母親,他的母親是被呂雉所殺,導致劉恭對呂雉不滿。

  劉恭當時說:“太后怎麽能殺了我母親?我現在年齡還小只能忍著,等我長大了以後一定要給我母親報仇!”

  呂雉是什麽樣的人物,對於少年皇帝有這樣的言語是相當抵觸的。

  因此,對劉恭也漸生不滿,呂雉是一個政治上很強勢的女人,隨即就開始著手廢了劉恭。

  當時劉恭只有七歲,跟一個小孩子沒有什麽區別,呂雉再把劉恭囚禁起來後,對外宣稱劉恭精神不正常,就以皇帝神智混亂為由將其廢了,為了斬草除根,後來還將劉恭處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禍從口出啊,沒事可別亂說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很險惡的,一言不合就動刀。

  劉恭被廢之後,呂雉立劉盈的另一個兒子劉弘為皇帝。

  從劉恭事件中,呂雉明白一個道理,即使皇帝是自己的孫子,也可能跟自己不是一條心。

  因此開始扶持呂氏集團的勢力,從劉弘登基後,基本沒有什麽存在感,就連個年號都沒有。

  在劉弘當皇帝的四年裡,始終是活在呂雉的陰影當中,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熬死了呂雉,迎接他的竟然是更大的災難。

  按照道理來說,呂雉已死,也結束了太后乾政的局面,大家好好扶持劉弘當皇帝也就好了,然而原來在朝中一直遭受呂雉打壓的反呂政治集團不肯善罷甘休,為了奪取權力,借機清楚了呂氏家族的政治勢力。

  他們認為劉弘是呂雉扶持上來的皇帝,擔心劉弘長大後會對他們進行報復。

  所以,就想把劉弘也給廢了,可是劉弘畢竟是劉氏血統,是劉盈的兒子,怎麽才能廢除這又是一個問題。

  這些反呂大臣甚至想到了一個理由,就是劉弘可能不是劉盈的兒子,以這個理由將劉弘廢除。

  接下來,反呂政治勢力就需要選擇一個跟呂氏集團不太親密的人來繼承皇位了,劉盈雖然有六個兒子,但也都跟呂氏有著一定的關系。

  追根溯源,劉盈就是呂雉的兒子,所以問題還是出在劉盈身上,再次選擇皇帝,就不能選擇劉盈這一脈的,只能從劉邦的其他兒子中來選。

  劉邦一共八個兒子,在劉邦死後,遭受了呂雉的強烈打擊。

  大兒子是劉邦還沒有娶呂雉時候所生,在劉邦死後不久,呂雉就曾逼著劉肥管自己的女兒魯元公主叫媽,在惠帝六年的時候劉肥就已經去世;

  劉盈排行老二這個就不說了;

  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排行老三,呂雉在殺了搞死戚夫人的同時也毒死了;

  老四就是劉恆了,這一個放在後面來說。

  老五劉恢被呂雉活活逼死,老六劉友被呂雉餓死,老八劉建也是死在呂雉之前,劉建死後,呂雉還派人除去了他的兒子。

  也就是說,在呂雉死後,劉邦的兒子中,只剩下劉恆,和老七劉長,但是老七劉長是呂雉撫養長大的,是在呂雉執政時期唯一沒有遭受打壓的皇子,所以自然也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從另一方面來說,朝中大臣都認為再找皇位,不能找太后勢力過強的人。

  劉恆的母親薄姬本來在后宮地位就不夠,也不是爭搶的女人。

  如果喜歡出風頭,估計也活不到呂雉去世。

  所以,劉恆是呂雉死後最適合反呂政治集團的利益,最終繼承皇位。

  呂後8年,呂後死,宮廷發生變亂,齊王兄弟興兵伐呂,太尉周勃、丞相陳平見勢亦響應,夷滅呂氏一族,史稱“蕩滌諸呂”。

  功臣派畏齊王勢壯,貪代王勢孤,擁立之《資治通鑒》。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為帝,是為西漢史上第三位皇帝(若算上上述提到的前後少帝,則是第五位)漢文帝。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駕崩,在位23年,享年46歲,葬於霸陵(在今陝西長安區東),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他也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

  北宋文學家吳坰《五總志》上有這樣的記載: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

  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屨”。由於草鞋材料以草與麻為主,非常經濟,且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之為“不借”。

  在漢文帝時,已經有了布鞋,草鞋已經淪為貧民的穿著,而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就是說他穿著草鞋上殿辦公,做了節儉的表率。

  不僅是草鞋,就連他的龍袍,也叫是“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絲綢。

  就是這樣的龍袍,也一穿多年,舊了,也讓皇后給他補一補,再穿。

  漢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說,后宮也是樸素服飾。

  當時,貴夫人們長衣拖地是很時髦的,而他為了節約布料,即使給自己最寵幸的夫人,也不準衣服長得下擺拖到地上。

  宮裡的帳幕、帷子全沒刺繡、不帶花邊。

  古代皇帝住的宮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好欣賞山水風光。

  漢文帝本來也想造一個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

  工匠們說:“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夠了。”

  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問:“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

  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說道:“十戶。”

  漢文帝聽了,又搖頭又擺手,說:“快不要造露台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禦無所增益”。

  宮室就是宮殿建築,苑囿就是皇家園林以及供皇室打獵遊玩的場所,狗馬即供皇帝娛樂使用的動物、設施等,服禦即為皇帝服務的服飾車輛儀仗等。

  這些都是皇帝們講排場、顯威嚴、享樂遊玩必不可少的,皇帝們大都十分重視。

  然而文帝當皇帝二十三年,居然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沒有增添。

  漢文帝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本皇帝決不當收藏家。

  他還能關心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棉,給他們做衣服。

  春耕時,漢文帝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采桑、養蠶。

  在他死前,最後安排了一次節儉的活動—他的喪事。

  他在遺詔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為自己從簡辦喪事,對待自己的歸宿“霸陵”。

  明確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

  “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製宜,建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為給自己建墓而大興土木,改變了山川原來的模樣。”

  漢文帝還主張死後把夫人以下的宮女遣送回家,讓她們改嫁。

  漢文帝在位期間,輕徭薄賦,甚至12年免收全國田賦。他還親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恢復與發展。

  政治上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政權,對外妥善處理同南越和匈奴的關系,對南越王趙佗實行安撫政策,對匈奴在實行和親政策的同時,加強了邊防的力量。

  匈奴曾三次侵犯漢境,漢文帝均及時派兵還擊擊退強敵。

  漢文帝廢除嚴邢苛法,帶頭執行法制判決,並且知人善任,虛心納諫,提拔重用人才,使漢朝從國家初定逐步走向繁榮昌盛,為後來漢武帝的橫掃四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像這樣一生為民、儉樸勤政,並不斷改進政策,為強國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歷史上實不多見。

  由於漢文帝這種廉潔愛民的精神和勵精圖治的實踐,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據歷史記載,當時國庫裡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糧倉外面來了。

  因此,司馬遷高度評價漢文帝說:“德至盛焉”, www.uukanshu.net “豈不仁哉!”似乎,皇帝做到漢文帝這份上,真是虧死了。

  你想,做皇帝的沒吃好穿好,花錢都不舍得,不是白當了嗎?

  可老百姓喜歡呀,千秋萬世都想著你。

  文帝以秦亡為鑒,深知百姓生活之樂苦對政權安定的意義。

  其性又節儉,故在位時奉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

  曾因惜十家之財而罷建露台;因憐吏卒輸送之勞而令列侯歸於封國,不須留於長安奉朝請。

  借緹縈救父之事而下詔廢肉刑;又詔罷天下田租。

  通過這一系列政策,漢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文教大興,國力日益強盛。

  文帝君臣躬行節儉、勵精圖治,最終開創“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

  後元七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七歲。群臣上廟號為太宗,諡號孝文皇帝。

  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車騎服禦之物都沒有增添,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

  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劉恆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劉恆是一生都注重簡樸為世人稱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針和措施,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

  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

  到了劉恆和景帝時期,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

  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多了。漢朝社會開始進入治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