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朕這一生,如履薄冰》第一十三章 家宴
  “宗廟社稷,需要活著的丞相申屠嘉……”

  仿若行屍走肉的走在回家的路上,申屠嘉口中,不斷地重複著這一句話。

  要說劉榮真的提了多麽驚世駭俗,亦或是多麽驚為天人的話,其實也不是。

  只是先前,申屠嘉完全沒想到這個方面。

  ——如果一切都按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最終會是個什麽結果?

  在先前,申屠嘉唯一想到的是:無論天子啟有多麽堅決,也一定要爭取更多時間,以更從容地應對那場必將發生的諸侯叛亂。

  直到今天,劉榮不惜冒著‘皇長子與丞相勾連’的輿論風險,提醒過自己之後,申屠嘉才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自己究竟忽略掉了什麽。

  如果不成功,該怎麽辦?

  如果自己費盡心機,無所不用其極,卻仍舊不能阻止天子啟分毫,該怎麽辦?

  真的要用自己的生命,去賭天子啟會不會心軟、會不會念在丞相的死,而稍微拖延削藩的腳步?

  “陛下……”

  “就算是我死,陛下,也絕不會動搖。”

  意識到這一點,申屠嘉本堅如磐石的心,動搖了。

  無論阻止與否,天子啟,都必定會削藩!

  唯一的區別只在於:那場聲勢浩大,且大概率要波及漢家大半版圖的諸侯叛亂爆發時,申屠嘉與天子啟是怎樣的狀態。

  面和心不和,互相慪著氣?

  還是君臣離心,暗下裡給彼此使絆子?

  亦或者,如劉榮方才所說的那樣:朝堂之上,早已不見丞相申屠嘉了……

  “果真不可挽回嗎……”

  “真的,無法阻止陛下分毫嗎……”

  帶著這樣的思考,申屠嘉終是渾渾噩噩的走進尚冠裡,踏入自己的故安侯府。

  這也是自入朝為官,尤其是拜相以來,申屠嘉第一次在非休沐日,沒有按時出現在丞相府的班房之中……

  ·

  長樂宮,長信殿。

  梁王劉武都已經入朝近十日,長樂宮內,才終於有了一場迎接性質的家宴。

  說是‘宴’,實際上卻是清湯寡水。

  ——針對天下人的國喪雖然已經結束,但針對劉氏宗親的孝喪,實際上卻並沒有結束。

  或者應該說:雖然理論上結束了,可實際上,但凡不是個徹頭徹尾的畜生,都肯定要再多注意一段時間。

  民間百姓尚且如此,作為天下人的典范,皇家自更不用說了。

  如此說來,今天這樣一場既沒有酒,也沒有肉的寒酸家宴,也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

  看著眼前的案幾上,隻擺著幾道寒酸的菜蔬,一盞混濁的茶湯,劉榮隻不著痕跡的放下筷子,小口小口嘬起了茶湯。

  而在上首主位,難得齊聚的太后竇氏、天子劉啟,以及梁王劉武、館陶公主劉嫖母子四人,正含笑交談著。

  將目光下移,是坐滿碩大殿室的諸劉宗親。

  ——劉榮斜後方,是一母同胞的兩個弟弟:劉德、劉淤;

  右側,是老四劉余為首,老五劉非、老六劉發、老八劉端哥兒四個。

  再末,是老七劉彭祖、老九劉勝;

  最末席,是繈褓中的小十劉彘,在母親王美人的懷抱中,好奇的打量著視野范圍內的一切。

  即是家宴,老劉家的兒媳婦們自也悉數到場。

  孤身一人的皇后薄氏,老大老二老三的生母栗姬、老四老五老八的生母程姬、老六的母親唐姬,以及老七老九的母親賈夫人。

  擺著指頭算下來,也已經是十幾號人,卻並沒有多少交談聲;

  這就使得禦榻之上,竇太后一家母子的話語聲,幾乎是以‘原音’的音質,傳入殿內眾人的耳中。

  “先帝大行,我漢家往後,便要你兄弟二人守望相助了。”

  “尤其眼下,皇帝打算削藩,關東極有可能生變,皇帝,就更要依仗阿武。”

  “——若是不犯忌諱,皇帝便該讓少府那邊,再多給梁國送去些軍械、糧草;”

  “如此,萬一關東有個變故,阿武在睢陽,也不至於亂了陣腳?”

  雲淡風輕的一番話,看似是在以母親的身份,讓天子啟、梁王劉武兄弟倆守望相助,實際上,卻已經不著痕跡的表明東宮長樂,針對天子啟意欲削藩的態度。

  ——削藩,已經是既定事實。

  而梁王劉武,是‘削藩’這一危險舉動的後手。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變故,劉武的梁國,應該得到長安中央最大限度的支援。

  對於這一點,天子啟顯然也有著明確的認知,甚至都沒有太在意竇太后後半句話,只因竇太后表露出‘支持削藩’的態度,而心情愉悅了起來。

  “母后說的是。”

  “其實,早在先帝之時,父皇便已經隱約感覺到吳王劉濞,正於荊吳之地蠢蠢欲動。”

  “雖然沒有明說,但先帝也曾屢屢下令朝堂,朝梁國,尤其是梁都睢陽加派兵力,以及一應輜重。”

  “現如今,單是睢陽城,便已得守兵不下五萬!”

  “至於梁國境內,更是有十數萬梁國兵……”

  天子啟這番話說的很聰明。

  明面上,是順著竇太后的話往下說,暗裡卻也未必不是在提醒竇太后:梁國已經從長安中央, www.uukanshu.net 得到了很多支持。

  也不知是一時沒聽出來,還是故作不懂;

  聽聞天子啟此言,竇太后隻輕歎一口氣:“太祖高皇帝之時,淮陰侯曾說:將軍點兵,多多益善。”

  “尤其還是關乎宗廟、社稷的大事,便是再多的兵馬,都絕算不上‘過多’。”

  “——軍陣之事,我這瞎眼老婆子不懂,皇帝自己和朝公大臣商量著辦。”

  “只是睢陽的重要性,連我這瞎眼老婦都瞧得明白,他吳王劉濞,不可能不明白。”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天子啟也沒在這個話題上多做糾纏,隻淡然點頭稱是。

  正想著要如何將話題岔開,卻又聞竇太后再問道:“說是皇帝要削藩,丞相意見很大?”

  這一問,天子啟面上笑容肉眼可見的僵了一僵,隻得強笑答道:“是。”

  “畢竟是老臣嘛,總想著把事情辦的穩妥些、慢些。”

  “此事,母后不必放在心上,等抽空,兒臣和丞相推心置腹的談一談……”

  嘴上說著,天子啟不著痕跡的抬起頭,朝劉榮的方向掃了一眼。

  待劉榮稍有些心虛的將目光躲開,天子啟才再度含笑低頭,再度陷入思緒之中。

  “丞相,是先帝留給皇帝的柱國老臣。”

  “即便是有頑固的時候,也未必沒有三分道理在其中。”

  “丞相說的話,皇帝怎也要過過腦子,仔細想想有沒有道理。”

  “便是沒有道理,也總該給足開國老臣的體面……”

  “——母后說的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