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忠武天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降楊銳欽
  八百裡洞庭湖,河道交錯,水網縱橫,蘆葦叢生。義軍即將戰敗,失去戰略主動性,退居水寨防守。由於往來消息閉塞,就連黃不佑投降了朝廷,靠得近的匪首周綸都沒來得及知曉,被黃不佑奇襲,寨破身死。

  周綸先前去信薑山,說願意向朝廷投誠,卻半路反水。對朝廷招安義軍來說,這等出爾反爾之徒不殺不足以立信,不殺不足以彰顯朝廷威嚴,自是要殺之敬猴。被黃不佑攻破營寨殺其身,他也算死得其所,最少沒來得及背叛他的義軍兄弟們。

  黃不佑消滅了周綸,招降了陳貴等義軍將領,他已向朝廷投誠之事紙包不住火,傳遍整個義軍陣營。考慮到楊銳欽於義軍中聲望極高,若能招降,不僅能動搖義軍軍心,還能順勢招降不少義軍將領,薑山派人去給黃不佑表了功,讓他前去招降楊銳欽。黃不佑雖身份暴露,卻還是照辦了來,派手下去得楊銳欽營寨,說了招安之事。

  楊銳欽乃楊一波心腹,半個義軍領袖,豈能輕易出賣義軍將士,不為所動。黃不佑勸降失敗,將消息帶回薑山,薑山便督促任士安出戰。任士安雖奸猾狡詐,卻也胳膊拗不過大腿,嘴裡喊著“薑將軍親率王師二十萬親至”以壯聲勢,率軍開向楊銳欽營寨。

  由於黃不佑反叛,周綸被殺,還有少數義軍首領被黃不佑勸降,義軍內部人心惶惶。要想凝聚人心,振奮士氣,非軍事上獲得一場勝利不可。面對昔日的手下敗將任士安率兵來犯,楊銳欽自是想把握住機會,親率所部兵馬全力迎戰。

  任士安湖面交戰從未贏過楊銳欽,又是被逼來打這一仗,面對楊銳欽不可一世的猛攻,除了節節敗退,就是一退再退。可薑山給他指的三條路,除了擊敗楊銳欽可以保命,其他兩條都是死路。為了不死在薑山的寶刀之下,在退無可退之時,大喊道:“後撤者斬,立功者賞!”部下將士不也精神為之一振,頑強抵抗,奮勇殺敵。

  義軍需要贏下這一丈,以扭轉一敗再敗的不利局勢,自不會輕易放過任士安這支殘兵敗將,窮追猛打,誓要全殲任士安所部。一方是昔日贏家,毫無膽怯之心,一方無路可退,狗急了也跳牆。雙方算是棋逢對手,交戰兩日,互有死傷,不見勝負。

  薑山見時機已到,讓鄭威率領所能調得動的兵馬,四面圍攻楊銳欽。楊銳欽一時尋不到外援,頂不住官軍合力進攻,戰況瞬時逆轉,一敗再敗,帶著殘兵敗將退回老巢固守,等待大聖天王楊一波發兵來援。

  雖說救人如救火,臨事但須不惑,審時度勢。義軍於石首中過薑山的圍點打援之計,楊一波又在澧水大敗於薑山之手,對薑山用兵心有余悸,擔心這是薑山的圍魏救趙之計,不敢貿然出兵營救,只派人給楊銳欽送來“堅守待援”四個字。

  官軍截獲信使,薑山見之喜不自勝,一來以免夜長夢多,二來再無後顧之憂,下令鄭威、任士安、黃不佑三人合力攻打楊銳欽水寨,楊銳欽算是在劫難逃了。

  黃不佑賴於往日交情,實不想楊銳欽就此兵敗身死,向薑山請命前去說降楊銳欽。薑山本著少死少傷的原則,讓黃不佑帶著楊一波的信使前去招降,以一個時辰為限。黃不佑孤身奔赴楊銳欽營寨,被義軍將士迎頭拿下,不是楊銳欽趕來及時,險些被亂刀分屍。

  自古有言: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楊銳欽感知此話大有妙用,便將黃不佑請入寨中,好酒好茶招待上。黃不佑承情,喝了酒,品了茶,開門見山道:“楊將軍,黃某受荊湖南北製置使薑山將軍所托,前來規勸你向朝廷投誠。”

  楊銳欽冷言道:“黃不佑,你不覺得背叛兄弟可恥嗎?”黃不佑笑道:“楊將軍,我黃某覺得可恥又頂什麽用?能帶領兄弟們離開湖水殺出一條出路嗎?不能。與其坐以待斃等著官軍來攻滅,還不如主動投誠,給手下弟兄尋條生路。”楊銳欽道:“背叛就是背叛,找什麽借口。”

  黃不佑道:“楊將軍,這不是借口,是務實。想我等兄弟,跟著鍾老爺起事,後又跟著楊一波東征西討,已有五六個年頭。到目前為止,鍾老爺提出的‘等貴賤,均貧富’的願景,你見哪一個實現了?除了在這荊湖之地瞎轉悠,就是為籌集物資禍害四圍百姓,一步步喪失人心。”

  楊銳欽靜默無語。

  黃不佑道:“看看大聖天王楊一波活的多好,錦衣玉食,妻妾成群。再看看我們治下的百姓,個個節衣縮食、難得溫飽不說,病了還無藥治病,凍了還無襖加身,餓了還無粥暖胃。要是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等貴賤,貴貧富’的美好願景,那我情願放棄它,至少再用不著四處燒殺搶掠禍害人。”

  楊銳欽道:“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你一開始幹什麽去了?”

  黃不佑道:“楊將軍,一開始錯了,卻不代表就得一錯到底。再說了,今時不同往日,楊一波窮奢極欲已不得人心,繼續跟著他折騰,除了讓手下弟兄跟官軍拚個你死我活,白白斷送性命,毫無出路可言。帶著手下弟兄降了朝廷,就算不能為他們問個好前程,至少直接承認了‘人命大於天’,問心無愧。”

  楊銳欽默然無語。

  黃不佑道:“基於目前形勢,你帶著弟兄們向朝廷投誠,於國於民來說是正義,不是背叛。只要不侵犯弱小,何處不是等貴賤?只要自食其力,又何須搶奪他人勞動成果來均貧富?與其打著‘等貴賤,均貧富’的幌子欺人害人,還不如帶著‘背叛者’的帽子降了,於國於民無害。”

  楊銳欽道:“朝廷真就那麽大度,既往不咎?”

  黃不佑道:“目前來說是這樣。”

  楊銳欽道:“那往後呢?”

  黃不佑笑道:“人固有一死,活著天知,死了地知。往後怎樣,只有那些不願意放過我們的人知道,他們不願告訴我們,我們又到哪裡問去不是?與其日日惶恐不安,還不如當自己現在死了好了,多活一天,便是上天給予的一份饋贈,感激不盡。”

  楊銳欽哈哈大笑來:“黃不佑,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黃不佑笑道:“是啊!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楊將軍,今日說這話還有退路可言,來日說這話就不見得了。抓緊悔過,重新活過,不失為可取之道。”

  楊銳欽道:“黃不佑,薑山給了你什麽許諾,你這般為其賣命?”

  黃不佑道:“薑山將軍沒給我任何許諾,只在我來時說:‘只要你楊銳欽率眾投誠,他必當著所有投誠義軍將士的面,上表朝廷,請求皇帝陛下授予你武略大夫官銜。’你若信得過他,就此降了,於人於己、於國於民皆好事一樁,好人好事當有好報。”

  楊銳欽起身道:“黃不佑,煩你回去告知薑將軍一聲,就說我楊銳欽隨後率眾投誠。”

  黃不佑起身道:“恭候大駕。”被楊銳欽送出營寨,坐上快船回營。

  薑山聽聞楊銳欽願率眾來降,欣喜過望,鳴金擊鼓歡迎。並為兌現承諾,當著投誠的義軍將士的面上表皇帝,請求朝廷授予楊銳欽武略大夫銜。投誠的義軍將士立時憂慮全消。

  楊銳欽一個敗軍之將,且昔日作惡多端,受到薑山如此待遇,對朝廷對薑山可謂感恩戴德,誓死要為荊湖迎來太平出好自己一份力。

  皇帝收到薑山上表, 鑒於楊銳欽在義軍陣營中的影響力,下旨授予楊銳欽武略大夫銜,不想反對之聲四起。反對者認為,若授予楊銳欽武略大夫官銜,萬一楊一波心動,借機投誠,朝廷若答應來,不說葬身荊湖的數萬剿匪大軍豈不死的一文不值,還有意無意地告訴心懷不軌者,要想贏得官位,“造反”不失為可供參考的途徑。

  太子殿下見皇帝聽了諫言,猶疑不決了來,立馬現身說法:“父王,自始皇帝以來,各朝各代不乏農民起義。以史為鑒,朝代之所以更迭斷,罪魁禍首是天災、暴政、貪官汙吏橫行,不是那些無處喊冤、求救無門、鋌而走險的百姓。就算百姓造反有罪,除了那一兩個、兩三個、三四個心懷毒惡者罪不可赦,其他人不過是嘩眾取寵、盲目追隨,頂多算個幫凶,可以寬恕。”

  林元治出列,俯首道:“陛下,寬恕一人罪過,給予一人獎賞,可救成千上萬人的性命,這人是值得寬恕、且值得獎賞的。望陛下明鑒。”

  徐相、嚴相、楊懷寧、蘇達仁、譽王、靖王等人齊聲道:“臣附議,望陛下明鑒。”

  “太子、林元治言之在理。嚴相,擬旨,授予楊銳欽武略大夫銜,即日發往鼎州。”皇帝從龍椅上站起身來,“朝堂之上,若再有人議論此事,就是想誤君害國,論罪當誅。”

  太子、徐相、嚴相、林元治等人齊聲道:“陛下聖明。”

  反對者聽皇帝說話這麽直白,哪敢再出言相勸,改為歌頌皇帝聖明。

  隨著鴻臚寺官員一聲唱和:“散朝。”眾臣禮送皇帝出金鑾殿,朝議結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