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第一次上早朝。
所以晚上也就沒有敢胡來一氣,只是淺嘗軋止了一番,才相擁入眠。
第二天一早,就被敬曉月叫醒。
“郎君,郎君,快醒醒。”
“時間快到了。”
“再不醒,就要錯過早朝了。”
參與早朝朝會,乃是一件大事兒。
若是錯過,那就是失禮失職的大罪,少不得挨板子。
陳平安迷迷糊糊,睜開雙眼,出神了一會兒,才回過神,想起來自己今天要上早朝。
“這也太早了,真是折磨人呀。”陳平安一邊起床,一邊喃喃吐糟。
沒有想到,來大唐當個公務員,還要起的比雞早。
洗漱了之後,也算是真正清醒過來,吃了個早飯,便乘坐馬車到了皇城城門。
這時候,已經有不少官員在等著了。
大家見到陳平安的馬車,就知道是他也來上早朝。
等到陳平安下了馬車,見到烏泱泱一片的大唐官員,穿著官袍,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員。
大唐有著三種朝會方式,最為隆重的朝會,就是元日和冬至這兩個朝會,其次就是朔望朝參。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設黼扆、躡席、熏爐、香案,依時刻陳列儀仗,在監察禦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禦座,群官在典儀唱讚下行再拜之禮,第三種就是現在的常參。
大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禦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
常參的時間是七點左右,而陳平安要六點多起床,然後洗漱、更衣、吃飯,再坐著馬車到皇城城門,和官員們一起等待登聞鼓,等待皇城城門打開。
陳平安一眼望去,也就一個熟人,最近才任命為將作監少監的高士廉。
不過,他這一下馬車,便直接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大家都知道,皇帝最近有了一位親近之臣,也立下非常大的功勞,深得帝王寵信。
陳平安稍微有一些尷尬,卻也泰然自若,走上前,對著高士廉抱拳施禮道:“下官見過高侍中。”
高士廉親和地說道:“嗯,不必多禮。”
陳平安現在的官職還不夠上早朝,但是今日卻出現在這城門口,肯定是得了皇帝的意思。
眾人自然不會說什麽。
反倒是好奇,這位也被陛下破格安排上早朝,可是有什麽事要商議。
“吃了嗎?”
陳平安愣了一下,沒有想到,這時候的古人打招呼,也會是這麽一句話。
“吃了。”
高士廉輕聲道:“嗯,你這第一次常參,定然是有大事相商吧?”
“倒是要先墊墊肚子,以免過會兒,餓著了。”
高士廉就好像是一個長輩,對陳平安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看的其他官員也是有點兒意外,還有一些,更是牙酸不已。
他們的出身、才能都是能拿得出手,可他們如今已經二十多歲,甚至是三十歲了,也沒這樣的禮遇啊。
不一會兒。
登聞鼓響起。
城門打開了。
高士廉直接讓陳平安跟在自己身邊,一起進入了皇城內,前往太極宮。
陳平安現在是破格參與早朝,所以一開始就沒有給他一個合適的位置,跟在最後,那也不太行,陛下親自讓其參與早朝,那肯定是要議政的,站在最後,陛下說什麽,都聽不到。
所以,高士廉直接發話,讓陳平安跟在了他身邊,一起去太極宮,進入了大殿。
“陛下駕到!”
隨著郭安的一聲高呼,李世民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大殿,身後跟著儀仗隊。
“陛下萬歲。”
文武百官皆呼萬歲。
施禮之後。
便是論政。
李世民也不等文物百官上奏,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論證之點。
“諸卿,朕昨日有所得,一曰:以工代賑……。”
等他剛剛解釋完什麽是以工代賑,就能感受到整個大殿上不少粗重的喘息聲,也能瞄到不少大臣們的那種驚詫、羨慕的目光。
李世民決定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興修水利,可以防備黃河、長江、淮河中下遊的流域出現大面積的洪澇災害。
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項目,也是當前可以做到,並且能夠去做的事情。
當文武百官們聽了李世民講述以工代賑、興修水利、修路搭橋的國策,也都陷入片刻沉思。
有人看向了站在高士廉身後的陳平安,那一身少監的官袍,在這大殿之上,還是比較醒目。
他們的心中也是門清,皇帝口中說出來的以工代賑這般良策,必然是出自於陳平安之手,也只有他,會想出來這樣的良策吧?
若是陛下想出來的,早就用上了。
昨天,陳平安隻身覲見, 在皇城內呆了一天,這消息也已經在文武百官內部傳開。
所以也就很容易就聯想到了陳平安的身上,未曾想到,他不僅僅是工匠高手,還是一位治世能臣。
魏徵第一個站出來,抱拳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此計可行,但是如今國庫空虛,根本就不夠用來支持興修水利這種大的工程。”
“臣以為,可以先治理長江中下游水域,召少量的民夫,施行以工代賑之法,先看一看,若有不妥之處,也可立即修改,以免出現難以彌補的差錯。”
緊接著,就是房玄齡,他也站出來,表示可以用以工代賑之法來興修水利,減小洪澇災害,也是支持魏徵的提議,先弄個小工程,試一試。
陳平安就這樣靜靜地站在大殿上,聽著魏徵、房玄齡等官員之乎者也,他也聽得懂其中的一些內容,只是這朝議和平日裡有一些不一樣,有著起居郎在記載,自然是要正規一些,用的是朝議的格式。
不過,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還是非常高的。
畢竟,這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是古人創造出來,一代一代積累下來,形成了獨特的瑰寶。
陳平安也是第一次參加朝會,新鮮感十足。
李世民這時候卻問道:“玄成,你可有舉薦之人,負責這一次治理長江水患、用以工代賑之法來興修水利?”
魏徵躬身道:“陛下,不知這以工代賑之法,是何人之建言?”
陳平安愣了一下,立馬回過神來。
好家夥,這是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