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之通天之路》(番外)明失鹿太祖挽瀾,抗權臣神京流血
  (這一章只是本書的背景介紹,不算日更4000,可跳過)

  大明正統十四年,“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事變發生了,一代戰神朱祁鎮兵敗被俘,也先憑借皇帝人質長驅直入,直逼京城。

  於謙打算擁立朱祁鈺登基死守京城,卻被以孫太后為首的保皇黨下獄,終致京師被破,於太保獄中自盡。

  異族南下,一時間天下震動。

  幸得大乾太祖徒昇於江南起兵,招攬一眾豪強北伐,歷時八年,終於將異族驅趕到長城外,立國大乾,建元神武,定都前明京師,改名神京。隨後太祖大肆封賞跟隨太祖北伐的一眾豪強,被稱為開國一脈,其中佼佼者被稱為四王八公。

  然而,雖然異族被趕到了長城以外,實力卻並沒有多少損耗,因而時常犯邊。大乾因為中原大地遭受戰亂,國力還處於恢復期,太祖只能增加九邊兵力。

  神武十年,大乾國力基本恢復到前明仁宣盛世時期,太祖便提師北伐。此役太祖雖然打敗了北蠻,卻不想中了流矢,引發舊傷,不久駕崩,三十歲的太子徒朔軍營即位,號治武。

  治武帝在位期間文治武功俱全:

  在武功方面,治武帝效仿前明設立了三大營以提升京營戰力,實施馬政增加戰馬數量,完善了九邊戰線,收復了遼東;

  在文治方面,治武帝大力發展科舉培養人才,確立內閣成員要卸任自身職務的規矩。此外,治武帝還大力生產火器,大大提高了神機營的戰力。

  總而言之,治武帝將風雨飄搖的帝國徹底穩定下來,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治武帝一共有五個皇子,三個公主。其中二皇子是早產兒,出生後不久夭折。

  治武十五年,大皇子勇武親王徒伯在山東視察的時候遭遇白蓮教匪刺殺身亡。治武帝大怒,令繡衣衛徹查,涉案者全部遭到清洗;後又得知有江湖門派插手打掩護,遂血洗江湖,只有零星小門派幸存。

  治武二十五年,三皇子勇康親王徒健自請為宗人令。三皇子是治武帝在潛邸時所生,自幼體弱多病,好讀書,到了三十歲依舊無所出,經禦醫檢查後得知自己難有子嗣,因此主動放棄皇位奪嫡。

  治武三十七年秋,四皇子勇仁親王徒信在視察九邊時突逢北蠻入侵。勇仁親王親自上前線督戰,為北蠻吉衛台吉射殺。本就抱恙的治武帝聽聞惡訊,氣急攻心,昏迷了過去。禦醫施展回陽針後治武帝喚來五皇子徒仞,緊緊拉著他的手冊封其為太子,而後大喊三聲“報仇”便崩了。

  治武三十七年十一月,大乾太宗治武皇帝徒朔駕崩,享年五十九歲。

  同年,只有十二歲的太子徒仞即位,年號寧泰,第二年改元,又封太子妃衛氏為皇后。

  徒仞是太宗老來子,年少聰慧,與四王八公承爵人交好,榮國公府承爵人賈代善更是其伴讀。徒信和徒仞是嫡子,母親治武帝元皇后水氏於治武三十年病逝,治武帝徒朔又忙於政務,徒仞可以說是徒信帶大的,因此兩人關系非常好。

  突聞惡訊,寧泰帝悲痛交加,本欲即可興兵征討北蠻,誰知朝中突然傳出“新帝太過年幼,不知是否能擔當重任”的傳言,主少國疑,一時間風雨飄搖。禍不單行,支持寧泰帝的宗人令徒健又病逝了,寧泰帝的勢力再次遭受打擊。這時首輔陳堯果斷攬過大權,執掌朝政,大肆安插親信,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由於輕視“丘八”,陳堯並未及時從開國勳貴手中奪取兵權,只是安排禦史進駐管理五城兵馬司,更是說出“文貴武賤”的豪言。這讓寧泰帝緩過氣來,逐步地安排以賈代善為首的開國一脈勳貴秘密進入軍營掌握兵權。

  同年十二月初,寧泰帝通過太祖太宗留下來的繡衣衛終於掌握了以首輔陳堯為首的陳黨的全部人員信息。於是十二月初十晚,寧泰帝一聲令下,數萬兵馬進入了神京。

  這一晚被稱為“流血之夜”,神京城內喊殺聲不斷,血流成河。百姓們家家無眠,緊閉戶門,祈求著平安。

  …………

  翌日,辰時。

  神京城中的喊殺聲終於歇了下來。有膽子大些的百姓緩緩打開家門,發現街上滿是血跡,不時有京營將士清洗街道,還有些則是拖著屍體經過,仔細一看,這不正是以往說著難懂的“之乎者也”的文官老爺嗎?百姓們連忙關緊家門,生怕牽連到自己。

  午時,三通鼓響起,百官上朝。

  太和殿內十分空曠,仔細看去,文官隊伍少了許多熟悉面孔,如首輔、次輔、六部尚書等等,內閣更是只剩下保齡侯史臻。而武將隊伍則多了不少人,都是四王八公集團的青年一代。

  …………

  本次朝會進行了許久,直到酉時才結束。

  隨著朝會結束傳出也朝廷的消息:陳堯結黨營私,意圖謀反,誅九族;陳黨核心人員夷三族,余者抄家,全家流放嶺南。

  第二天早朝,寧泰帝對本次政變論功行賞。

  首先,寧泰帝太子時期的原班人馬全部予以重任,其中代表人物有:太子府詹事林樺加襲一代列侯爵位,任戶部右侍郎,入內閣;太子太師張柏封吏部尚書,加太師、東閣大學士銜,任內閣次輔;太子伴讀賈代善襲爵榮國侯,執掌西山大營;寧泰帝奶娘甄氏因為照顧寧泰帝仔細、又替寧泰帝擋了數次敵人的暗害以至於落下了病根,被封為超一品奉聖夫人,賜龍頭杖,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令金陵奉養。

  其次,對於這大半年牽製陳黨的文臣,寧泰帝也予以重賞,如保齡侯史臻升任首輔,授尚書令,為文官之首;原各部侍郎中的賢良升任尚書填補空缺。此外,寧泰帝還對立功的京營將士進行封賞。

  最後則是安撫並暗中打壓中立派,如沒有作為的寧國公承爵人賈代化被封為一等神威將軍,任京營節度使(賈代化承爵並沒有戍邊,所以是一等神威將軍,京營節度使則是神武帝默許給賈家的世襲職位),但是也剝奪了其對神機營和三千營的掌控權。

  此時,寧泰帝已經顧不得為兄長徒信報仇了,此次政變雖然讓寧泰帝的皇位固若金湯,但是中央和地方死了一大批人,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權力真空。因此寧泰帝不得不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梳理朝政、穩定地方上面。

  接下來一段時間,朝廷非常忙碌。沒辦法,朝廷一下子少了太多人,甚至都影響到朝廷的正常運轉了,因此要從翰林院挑選有才之人進入朝堂。而在此期間,許多官員都是身兼數職,忙得不可開交。而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十二月了,馬上要過年了,朝廷必須趕在封印之前完成所有任務。

  眨眼間便到了除夕,中央百官空缺總算是勉強補齊,地方也都派了大臣巡視,大乾算是暫時穩定下來了。於是朝廷封印,所有人都等著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期待著新一年的日子。

  ……

  寧泰一年,寧泰帝宣布輕徭薄賦、與民更始、休養生息,此舉贏得萬眾民心。

  寧泰二年,為安撫朝臣,寧泰帝宣布擴充后宮,其中奉聖夫人的女兒甄竺被封為甄貴妃。

  寧泰五年,寧泰帝指示開國一脈勳貴進入軍中操練兵馬,又於軍中舉行大比,發掘人才。

  寧泰十年,大乾國力日盛,兵強馬壯,恰逢北蠻南下打草谷。新仇舊恨之下,寧泰帝宣布禦駕親征對北蠻宣戰。一時間,大乾的戰爭機器轉動起來了。

  寧泰十一年二月,寧泰帝調集五十萬大軍攻打北蠻。五月,寧泰帝與北蠻吉衛可汗大戰於斡難河畔。校尉馮征率部從左翼襲擊北蠻軍陣,遂大敗之。此戰殺敵十余萬,俘虜萬余,寧泰帝封馮征為破蠻伯。寧泰帝又殺入草原,一時間統一的北蠻四分五裂,許多部落西遷,部分小部落投降大乾。寧泰帝將投降的部落安置在遼東鎮以北,從女真部分出一塊土地成立破蠻衛,然後班師回朝。

  同年,寧泰帝納神武將軍馮征之妹馮氏入后宮,封婉嬪。

  寧泰十三年,徒沐進學,寧泰帝召集一眾大儒為其講學,又招吏部尚書張柏之子張陌、京營節度使賈代化之子賈敬、榮國侯賈代善之子賈赦為太子伴讀。寧泰帝又時常將太子帶在身邊協助自己處理事務,雖然只有六歲的太子經常幫倒忙,寧泰帝也只是哈哈一笑。

  寧泰十六年,寧泰帝嫡長子出生,寧泰帝大喜,取名徒沐,封為義忠親王,不久又冊封為皇太子。又加林樺為太子太師,史臻為太子太傅,賈代善為太子太保。

  寧泰二十三年,徒沐進學,寧泰帝召集一眾大儒為其講學,又招吏部尚書張柏之子張陌、京營節度使賈代化之子賈敬、榮國侯賈代善之子賈赦為太子伴讀。寧泰帝又時常將太子帶在身邊協助自己處理事務,雖然只有六歲的太子經常幫倒忙,寧泰帝也只是哈哈一笑。

  寧泰二十五年,婉嬪誕下二皇子,寧泰帝取名徒消。

  寧泰二十六年,北蠻卷土重來,礽真可汗率領十萬鐵騎犯邊。寧泰帝令榮國侯賈代善掛帥,率領三十萬大軍出征。

  寧泰二十七年,榮國侯賈代善大敗北蠻,擒獲礽真可汗還朝。寧泰帝大喜,晉賈代善為榮國公。同年,保齡侯史臻致仕,寧泰帝特恩準爵位由承爵人史鼒不降等繼承。

  同年,婉嬪誕下三皇子,寧泰帝取名徒汐,有念及婉嬪生育兩名皇子有功,晉婉妃。

  寧泰三十年,寧泰帝封二皇子徒消為雍郡王,進上書房讀書。

  寧泰三十二年,太子徒沐娶妻張柏長女張怡,京城紅妝十裡,令京城的大家閨秀們萬分羨慕。

  寧泰三十三年,寧泰帝封三皇子徒汐為順郡王,進上書房讀書。

  同年,寧泰帝靜極思動,令接觸朝政多年的太子監國,自己帶領部分官員巡視江南,並讓自己奶娘甄氏的家族甄家接駕。

  寧泰三十五年,太子嫡長子出生,寧泰帝大喜,取名徒貞,封義忠郡王。

  寧泰三十七年,甄妃誕下四皇子,寧泰帝大喜,取名為徒渝,封為孝郡王。

  寧泰四十年,雍郡王徒消開府,寧泰帝加封為忠雍親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