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我在大唐能簽到
薛仁貴說道:“回大將軍,阿史那社爾那邊說,如果我們不盡快派一個夠身份的人去和他見面,他就要投靠西突厥或者薛延陀了。”
林軒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說道:“看來開戰的日子快到了。”
“大將軍說的是,屬下也這麽覺得。”
“哈哈。”
林軒和薛仁貴對視一樣,哈哈大笑。
程處默和尉遲寶林看著大笑的兩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其實事情很簡單,阿史那社爾之前擺出一副不是很樂意投降的樣子,其實是為了待價而沽。
而現在突然這麽急切,甚至帶上一絲威脅,不用想都知道,是西突厥或者是薛延陀給他帶來的壓力太大了。
阿史那社爾有些頂不住這些壓力,卻又不能投降其中一方,只能逼迫大唐盡快派人和他談好條件,他就可以投靠大唐了。
而西突厥和薛延陀對待阿史那社爾之前一直都不敢逼迫的太緊,就是怕他倒向其中一方。
而現在突然逼迫的這麽緊,很明顯是要打仗了,不想留著一個不確定的因素在邊上。
薛仁貴得到消息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看出來了,不過他依舊還是叫程處默和尉遲寶林前來商議。
因為他只是副將,雖然林軒不在,軍中由他做主,但是他卻不能真的忽略程處默他們。
林軒來到主位坐下,見程處默兩人衣服茫然的樣子,讓薛仁貴跟他們解釋一下。
當聽完薛仁貴的解釋,程處默大聲說道:“大將軍,既然阿史那社爾實在虛張聲勢,那我們不妨曬曬他。”
“就是,就憑他還想大將軍親自去見他,我們直接拒絕他,他等不及了,自己就過來了。”尉遲寶林讚同道。
林軒沒有回答兩人的話,而是看向薛仁貴,說道:“你對這事怎麽看?”
薛仁貴沉吟了一會,拱手說道:“回大將軍,屬下覺得,應當去見一見。”
“你說什麽?怎麽能讓大將軍去冒險呢?”程處默反駁道。
“是啊,萬一他已經投靠了西突厥或者薛延陀,之前說的那些就是為了誆騙大將軍去,大將軍去了被他們抓住怎麽辦?”
尉遲寶林也不讚同林軒去。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鬥將的情景,勝利的一方,帶兵衝殺一陣就大獲全勝。
受到這些演義作品的影響,很多三國迷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古人在戰爭之前,都是采取這種戰爭方式的。
萬歷年間,扶桑有一個武將名叫豐臣秀吉,他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古人戰爭之前都會鬥將,所以當他策劃入侵朝鮮的時候,就模仿了一番鬥將。豐臣秀吉剛剛踏上朝鮮領土,就遇到了明朝大將李如松率領遼東鐵騎與之戰鬥。
豐臣秀吉深受演義影響,見到明朝軍隊,就扯開嗓子大喊:“誰敢和我單挑?”
按照演義中的內容來看,一般戰爭都是這樣進行的,只要喊完一嗓子,總會有人出來單挑一番。
然而令豐臣秀吉沒有想到的是,他喊完之後,明朝軍隊根本就沒有人出去應戰,而是對準叫囂的大將就是一陣炮轟,很快這個大將就被打成了篩子,就算扶桑人想說明朝軍隊不講武德,明軍也只會狠狠給他上一課,然後告訴他“好自為之”。
相反,軍中的將領都有一定數量的親兵,就是為了保證將領能夠存活下來,指揮戰鬥。
所以薛仁貴讓林軒去冒險,程處默他們根本不能接受。
如果不是他們和薛仁貴認識這麽久了,他們甚至要懷疑薛仁貴是不是故意想害林軒,好乘機上位了。
林軒擺了擺手,製止了程處默兩人,看著薛仁貴說道:“說說你的看法。”
“阿史那社爾沒有直接投降,非要大將軍前去和他見面,實際上除了想和大唐談條件,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對大唐不信任,想要看看大唐對他有多重視罷了。”
“如果大將軍不願意去,他很可能另想他法。”
林軒讚賞的點了點頭,不愧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薛仁貴,即便現在沒有經驗,但是眼光卻絲毫不差。
阿史那社爾確實有心投降大唐,但是如果大唐不能給他足夠的好處和尊重,他也不是非要投靠大唐不可。
如果西突厥和薛延陀逼的太緊,他完全可以帶兵深入西域。
西域號稱三十六國,但是那些所謂的國家並不大。
阿史那社爾手上有三萬多百戰的精銳騎兵,西域那些國家只要不聯合起來,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那也不能讓大將軍去冒險。”
程處默兩人承認薛仁貴說的有道理,但是林軒畢竟是主帥,如果出事,誰都承擔不了。
“好了,不用多說,派人通知阿史那社爾,就說半月後,我與他在原來的高昌王城一見。”林軒說道。
李世民在他來之前,就和他說了給阿史那社爾的待遇,其意思就是讓他去見阿史那社爾。
不談李世民的原因,如果沒有阿史那社爾的人馬幫助,憑借他這一萬人, 要是真的出現變故,壓力有些太大了。
不過林軒也沒傻到直接去保都城見阿史那社爾。
“是。”
林軒已經下令,不管程處默他們怎麽想,都不會在反駁。
林軒又問了一些軍中的事情,就下去休息了。
這一路顛簸,就算以他的身體強度,也有些吃不消。
第二日,諸葛連弩就被送到了軍中。
林軒直接召見薛仁貴等人,親自給他們演示了一下連弩。
“由此神兵利器,我們一萬人正面迎戰五萬人都不懼。”程處默激動的說道。
“想什麽呢?這個連弩造價非常昂貴,整個工部用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造出一千具。”林軒搖了搖頭說道。
要是真的有一萬具連弩,那麽戰事然而簡單了。
一萬具連弩,就是五十萬支箭矢,在對方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別說五萬人,就算是十萬人,都能戰勝。
古代打戰,一般來說傷亡百分之十,軍隊就有潰敗的可能了,而傷亡達到百分之三十,很少有軍隊不崩潰的。
能不崩潰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除非像背水一戰那樣,斷了士卒的退路,逼得他們不得不拚命。
所以真的有一萬具連弩,齊射之下,打敗十萬人並不是什麽難事。
“才一千具啊。”程處默有些失望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