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故鄉,那井底的村莊》第15章 不得不說的城隍廟(一)
  臥龍峰倒了,是從半山處攔腰截斷的,截斷後的臥龍峰就成了延續至今都叫的“塌山”。說到這個塌山,在當地老百姓的心中,就有一個話題繞不過去,既然繞不過去,那我們就索性在這裡詳細的說道說道好了。

  老百姓心中的話題,就是坐落在塌山東南方向500米左右處的一座廟宇,這座廟是城隍老爺的,叫都城隍廟。

  據當地老人回憶,都城隍廟以前佔地五十畝,正中間有座大殿,氣派高大威武輝煌,那是城隍老爺殿;後邊有座殿,比前殿小而矮,是城隍奶奶殿;再後邊,就是城隍老爺和城隍奶奶的寢宮。城隍老爺殿的右邊,是三官老爺殿和九女宮;山門右邊,是城隍老爺的馬殿。廟左前方是鍾樓,右前方是鼓樓,正前方是一座高高的戲台。整個廟宇規模宏大,看上去莊嚴神聖仙氣繚繞。

  可惜的是,後來整個廟宇被拆除。在廟的東南方向有座山,三山頭並列是城隍老爺用來插戰旗的地方,所以得名戰旗山;都城隍廟的西南面是荷山,荷山的北頂子像一面圓圓的大鼓,據說這是城隍老爺的戰鼓,叫戰鼓山;廟的正南方向是臥龍崮,在崮中間有個雄偉的大石人,像武士一樣矗立在那裡,傳說是城隍老爺的鎮殿大將軍;廟正西面有處大山汪,從來沒有人敢在此居住,據說,這就是城隍老爺的牢獄。

  都城隍廟有很多傳說,其一說城隍老爺的身份很高,文武百官路過這,都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前來祭拜。有一年,有個縣令路過這裡,從轎簾子裡看見有座廟,便問轎夫是什麽廟,轎夫告訴他是城隍廟。縣令一聽,就說:“嗨,都是年兄年弟,無須叩拜!”就讓轎夫繼續前行。剛走到西河溝,這頂轎子突然翻了個兒,把縣令摔在地上,縣官就問轎夫,這城隍老爺是什麽級別?轎夫告訴縣令,這是山東都城隍,主管山東,代管河南。縣令聽了,把轎子也撇了,提著袍子一溜小跑,跑了回去,一下子撲倒在城隍老爺像前,連磕了十八個響頭,謝了罪。再坐上轎子,才平平穩穩的上路走了。

  這位山東都城隍的地位為何如此顯赫呢,因為他是漢光武帝劉秀親自封的。

  這裡也有一個近乎神話的傳說。

  (一)東指村的傳說

  東指村原名不叫東指,叫頂子前。後來為什麽又叫東指呢?說起這村名的來歷,有一段驚天動地的傳說。

  事情要追溯到西漢末年。當時,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摧出新政,引起社會動蕩不安,漢王劉邦的後代劉秀,想恢復漢室,便舉兵討伐王莽,結果兵敗,隻好到河南南陽去搬兵。劉秀下南陽搬兵的消息立馬就傳到王莽的耳朵裡,王莽親率大軍追殺劉秀。劉秀曉行夜宿,慌不擇路,急急忙忙逃命。

  這天,劉秀被追趕到頂子前。一條大路向南,一條小路朝東,劉秀不知道該向哪條路走。慌亂之時,看見路邊有位村婦坐在那歇息,便上前求助指路,作揖道:“大嫂,我乃漢王劉邦後代,為恢復漢室,特下南陽搬兵消滅王莽雄起,現在被王莽的大兵追趕至此,我不知該往哪走,煩請大嫂指條明道,以助我大業。”可這村婦是個啞巴,聽得見,說不出來,咿咿呀呀了半天,也沒吐出個字來,乾脆站起來,伸手指向東邊。劉秀會意,便鞠躬謝禮,朝東邊方向急奔逃離而去。所以東指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二)犁掩溝的傳說

  話說劉秀離開東指,一路向東急奔而去。可王莽的大兵緊隨其後,

窮追不舍。劉秀著慌,心想,若照此追趕下去,非落入王莽這個奸人之手不可。正好有一姓張的農夫在路邊耕地,劉秀便下馬抱拳施禮道:“我乃漢王后代劉秀,為下南陽搬救兵討伐王莽,而被其追殺至此,望請老伯救我一命,日後定厚禮答謝!”農夫仔細看了劉秀一眼,見來人五官端正,儀表堂堂,是個乾大事的人,便想了想說道:“嗨,這裡一片平山,上哪兒藏?乾脆我深深的耕一犁,你趴在裡面,我再耕一犁,把你掩在犁溝裡,或許能救你。”劉秀連忙說道:“好好好,就這樣!”農夫就狠狠地往牛身上抽了幾鞭子,把犁使勁往下按,犁出了道深深的溝壑,劉秀便躺了進去。農夫又回身耕了一犁,把劉秀掩進了犁溝裡。這時,追兵的獵犬先竄了過來,在埋劉秀的溝道裡聞了又嗅,轉來轉去,汪汪直叫。農夫急了,怕這狗把劉秀扒拉出來,就一鞭子把獵犬的腦袋抽開了花。回頭一想,打死官兵的獵犬,這罪過可大了,急的直抓腦袋。突然間看見糊塗罐子,就急中生智,把糊塗罐子踢翻,糊塗淌了一地。隨即,追兵趕到了,見獵犬腦漿淌了一地,就要拿農夫是問。農夫裝起了啞巴,嘴裡咿咿呀呀,手指了指糊塗罐子,又指了指獵犬。這些追兵,方才明白過來,想是獵犬餓了,想喝農夫的糊塗,便被他打死了,更何況這農夫是個啞巴,怎麽治他的罪?還是追趕劉秀要緊,也就作罷,忙回馬向南朝大路追去了。待追兵走後,農夫這才把劉秀從犁溝裡扒拉出來。這個地方,就得名犁掩溝,直到今天,這裡還叫犁掩溝村呢!  爬出犁溝,劉秀回身在犁溝裡找,找了半天,找出來了一隻螻蛄,將其一撕兩半,憤憤的說:“我把你這小東西,你還會落井下石呢,我正憋在犁溝裡難受呢,你卻來抓撓我的鼻孔。”農夫急忙說:“你錯怪他了,它是救你的呀,是打孔為你通氣的呀,你怎麽能恩將仇報呢?”劉秀很後悔,忙掐了一截黃草棒,將螻蛄頭尾穿起來,說:“哎,你不該死呀!你快活過來吧!皇帝果然金口玉言,這句話剛說完,那螻蛄又神奇的活了。直到今天,把螻蛄撕開,它的身子中間仍有一截棒。

  王莽的追兵已經走遠。劉秀鞠躬向農夫說道:“感謝您救命之恩,日後劉某大事若成,定前來厚禮答謝!”話罷,便辭別農夫,繼續東行。

  話說劉秀去了南陽後,調集了五十萬大兵,再次前去討伐王莽。當時,王莽的新政遭到諸王反對,政局動蕩,天下大亂。劉秀借此機會,舉兵北上,一舉摧翻了王莽,坐了皇帝,號漢光武帝,國號東漢,定都洛陽。

  劉秀登基做了皇帝後,忽然想起岱崮,想起當初救過他的恩人。知恩不報非君子,,想到這裡,劉秀心情很激動,便安排好朝中大事,帶上隨從兵馬,直奔山東而來。一日,劉秀的大隊人馬來到頂子前(後稱東指),駐扎下來。他帶著隨從,找到農夫掩藏他的那塊地,告訴他們當年自己的獲救經過,文武官員無不感歎。接著,劉秀派了兩個年輕的侍衛,前去尋找那位農夫。

  且說這農夫叫張聖,為人善良實在,做了好事從來不求回報。他見有兩位官兵朝他的宅子走來,心想,莫不是我當初救了那個人,被王莽的兵知道了,前來捉拿我?反正不是好事,還是先躲躲為好,便從後牆跳出去,一氣跑到柴崮山,找一棵大松樹的樹洞躲了起來。

  兩個侍衛,一路走一路打聽終於找到張聖的家。可是,農夫家卻人去屋空,隻好回來複命。劉秀命令隨從,四處打聽張聖的下落。有個放羊的孩子說:“那張聖不知啥事,慌慌張張上了柴崮了。”柴崮山勢陡峭險峻,上面長滿了雜樹和野草,在上山找人,那真是大海撈針。找不到張聖,劉秀一時也沒有了主意。有位隨從建議:“咱要是圍著山三面放火,那張聖自然不肯被活活燒死,一定會從沒有的地方自己跑出來,哪用上山找人。”劉秀想了想說:“也行!”就派人三面點起火來。大火燒了一天一夜,把山上的樹木、柴草,燒了個精光,也沒見張聖的影。劉秀沒辦法,隻好派人去搜山。結果,在柴崮的懸崖跟,找到了張聖的屍體。張聖被燒焦了,卻一隻手板著一棵柏樹,一隻手拽著一棵柳樹。聽到凶訊,劉秀十分難過,就派人買來棺材,裝殮了張聖的屍體,厚葬在柴崮前的一塊大窪裡。為了報答張聖的救命之恩,劉秀敕封張聖為都城隍,主管山東,代管河南,並命工匠在頂子前,蓋一座都城隍廟,由當地官員和百姓年年歲歲來祭祀。這就是東指城隍廟的由來。

  柴崮是張聖的人生歸宿,劉秀想冊封這座山,可是他卻封了柴崮西邊的鳳凰嶺。這鳳凰嶺就改名封山,一直叫到今天。柴崮未得到受封,很生氣,早晚氣的歪了,所以就得了一個名字叫歪脖子崮。

  欲知能代管河南的都城隍廟後期如何,下回更精彩!

  歡迎閱讀,關注,加入書架,轉發,你的支持是我盡快更新的動力。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