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地師》三百六十四 善後
盡管讓哱拜、哱承恩等人逃走了,但寧夏之役仍然可以算是大獲全勝。朝廷調用的兵力遠比預想的要少,而戰事的持續時間也大大縮短,節省下來的軍費十分可觀。

 葉夢熊手下的書吏忙著寫報功文書,對於參戰各將領的功勞分配,自然是要頗費一番心思的。好在蘇昊主動謙讓了攻克寧夏城的功勞,蕭如熏知道自己根基尚淺,能夠當上寧夏總兵官已經是很不容易,因此也不再與李如松爭功。這樣一來,寧夏之役的首功就算到了李如松的頭上,也不枉他勞師費力地跑一趟了。

 首功之下,蕭如熏、蘇昊、馬千乘分別領了次功,然後就輪到各部的中下層軍官以及有突出表現的士兵。徐光啟、郝青等技術人員也都名列請功名單之上,在這樣的大勝利面前,估計朝廷也不會吝惜這些功名的。

 按照朝廷事先的安排,收復寧夏城之後,蕭如熏的寧夏總兵職位依然保留,統領寧夏諸衛兵馬。他把自己原來所帶的平虜所軍將都普遍升了一級,讓他們分任各衛所的千總、百總等職。至於再上一級的參將、遊擊將軍等位置,就只能等兵部再安排人來擔任了。

 寧夏城裡被劉東暘、哱拜裹脅參加叛亂的官兵受到了嚴格的甄別。有罪行的官兵被奪去軍戶身份,送往煤礦當苦力。普通軍官被調離原來的隊伍,降職甚至貶為普通士兵使用。至於原來就是士兵的,現在貶無可貶,也不宜責罰,只能繼續保留使用。不過,他們頭頂上的罪名還要再扛一段時間,蕭如熏發下號令,說如果這些士兵在一段時間內再有什麽違犯軍令之類的過錯,就要二罪並罰,予以嚴懲。

 除了那些被送去挖煤的軍士之外。其余參與了叛亂的官兵都有一種劫後余生的感覺。在朝廷大軍兵臨城下之時,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末日來臨,城破之日就是他們的斷頭之時。誰料想,朝廷大軍順利地攻破了城牆,卻沒有對他們大開殺戒。區區的降職或者警誡幾乎不能算是懲罰,能夠活下來就算是萬幸了。

 讓官兵們更加覺得意外的,是蕭如熏隨即宣布了整個寧夏衛的福利計劃。原來僅限於平虜所官兵享受的煤炭供應和蔬菜暖棚。將推廣至寧夏諸衛的所有官兵。蕭如熏還承諾,黨馨擔任寧夏巡撫期間拖欠的官兵薪餉和服裝,將在未來一兩年內全部補齊,而官兵的屯田稅賦,也將減免兩年,既往不咎。

 “多謝蕭總兵!”

 “蕭總兵仁義!”

 “願為蕭總兵鞍前馬後。兩肋插刀!”

 消息傳出,寧夏衛官兵奔走相告,更有跑到總兵府門口痛哭流涕、磕頭立誓之人。蕭如熏讓手下的中軍官出去安撫那些前來表示忠心的官兵,自己坐在議事廳裡,與蘇昊談起此事,也是感慨萬千。

 “這些原本都是他們應得的東西,若是黨馨能夠早點給他們這些。也不至於惹來殺身之禍了。”蕭如熏說道。

 蘇昊道:“黨馨死有余辜,可憐的是那些被逼著造反的軍戶,莫名其妙地被裹脅進去,送了性命。還有那些為了平定叛亂而捐軀的將士,也是無妄之災。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黨馨一人的貪念啊。”

 蕭如熏道:“改之,說起此事,蕭某真要特別感謝你。其實這煤礦也罷,暖棚也罷,都是拜你所賜,我寧夏衛官兵要感謝的是你才對啊。”

 蘇昊道:“蕭大哥言重了,我做這些事不過是舉手之勞。邊軍兄弟們戍邊如此艱苦,我出這點力算得了什麽?”

 “大恩不言謝,改之這一次對我寧夏邊軍恩重如山。蕭某只能日後圖報了。”蕭如熏說道。

 “蕭大哥這樣說,就讓小弟汗顏了。”蘇昊擺擺手,揭過了這個話題,轉而問道:“蕭大哥。你現在是寧夏總兵了,對於未來寧夏衛的防務,可有何想法?”

 蕭如熏知道蘇昊不是憑空發問,便道:“蕭某正想聽聽改之的想法呢。”

 蘇昊也不客氣,直接說道:“蘇昊與蕭大哥在平虜城的時候,曾與蕭大哥談起過,對於韃靼人的威脅,進攻比防守更有效,蕭大哥可記得此話。”

 蕭如熏點頭道:“當然記得,改之的意思是……”

 蘇昊道:“我這些天在想寧夏衛的事情,我覺得,雖說此次兵變源頭是在黨馨,但邊地的生活艱苦,也是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邊地的生活環境,增加人口,邊地的穩定是很難保障的。”

 “改之言之有理。”蕭如熏說道。

 寧夏衛的生活條件之艱苦,蕭如熏是最有體會的。蘇昊到平虜城之後,幫助邊軍找到煤礦,又建了蔬菜暖棚,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提高了當地的生活水平,但這種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反季節蔬菜在去年賣出了天價,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軍戶開始建暖棚、種蔬菜,冬季的菜價很快就會降下去,充其量也就能夠保障邊軍在冬季有新鮮蔬菜吃,要想靠這個完全改善生活,是做不到的。

 生活條件艱苦帶來的最嚴重後果,是很少有女人願意嫁到寧夏衛來,甚至有些已經嫁過來的女人,也有因為艱苦而逃走的。大量的軍戶在這邊地熬成了老光棍,也成了當地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如今是叛亂初定,蕭如熏給歸順的叛軍士兵們提供一些福利,能夠得到大家的感激,短期內能夠穩定軍心。時間長了,如果生活條件還是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軍戶們的怨言必然還會產生,到那時候,不知又會惹出什麽新的亂子來。

 可是,要改善當地的生活,有那麽容易嗎?蕭如熏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蘇昊,希望能夠從這個年輕人那裡得到一些新的啟示。

 蘇昊說道:“蕭大哥,我認真研究過寧夏衛這個地方。這周邊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還有大量珍稀藥材,如果能夠吸引內地商人到此投資開礦、種植藥材,不失為一條致富之道。此外,寧夏平原自古就有引黃河灌溉的傳統,秦漢年間即有水渠,大唐年間開鑿的唐徠渠至今仍在發揮效用。只是近年來由於氣候原因,黃河水量減少,引水難度加大,導致農業衰退。若能重新修繕灌溉體系,甚至在黃河上壘壩蓄水,提高水位,讓寧夏恢復塞上江南的風光,並非難事。”

 “在黃河上壘壩?”蕭如熏瞪大眼睛看著蘇昊,“改之不是跟蕭某開玩笑吧?”

 蘇昊道:“這就要看工部的決心如何了,至於技術上的難度,我想並不是什麽問題。”

 蘇昊這樣說,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在後世,黃河上遊搞水利梯級開發,修了十幾處水壩。其中建於寧夏的青銅峽水壩最早就是靠人力修建起來的,機械化應用的程度很低。蘇昊相信,後世能夠依靠人力完成的事情,在時下同樣能夠完成。

 蘇昊不是一個歷史學家,但對於明朝後期的歷史多少也有一些了解。明末,由於小冰河期的影響,西北大片區域出現嚴重乾旱,導致農業大規模減產。饑餓的農民生計無著,最終釀成了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並成為大明滅亡的主要原因。

 既然歷史陰差陽錯地讓蘇昊來到了明朝,而且到了西北,他便希望自己能夠做些什麽事情,來挽救明朝滅亡的命運。修水壩能夠改變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為即將到來的小冰河期提供緩衝的余地,這就是他向蕭如熏提出修繕水利設施的主要原因。

 對於工程方面的問題,蕭如熏了解得不多,也不便評價。他點了點頭,對蘇昊說道:“改之既然說壘壩不難,想必是有些道理的。只是,你說的開礦也罷,壘壩也罷,與用兵有何關系呢?”

 蘇昊道:“要恢復寧夏的經濟,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如果韃靼部三天兩頭前來騷擾,有誰敢到寧夏來投資,又有誰願意到這裡來耕作?我的想法是,我們應當主動出擊,把寧夏衛周邊的韃靼部落打疼、打怕,讓他們不敢覬覦我們的家園。”

 蕭如熏道:“改之所想,於蕭某心有戚戚焉。 蕭某也想過,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出邊牆,橫掃草原,建功立業,那才是好男兒的作為。可是,改之也要想想,這打仗打的都是錢糧,朝廷連平定哱拜之亂的用度都是捉襟見肘,我們如果提出主動跨越邊牆去打仗,朝廷肯定是不會讚成的。”

 蘇昊道:“我大明承平日久,大家都不想打仗了,成天窩在邊牆裡等著別人來打我們,這已經是慣例了。不過,時下正好有一個借口,蕭大哥不想利用起來嗎?”

 “什麽借口?”蕭如熏問道。

 蘇昊道:“此次寧夏之役,哱拜逃走,是一大遺憾。如果我們以捉拿哱拜歸案的名義向朝廷提出用兵,朝廷或許會讚成吧。”

 “我看不一定。”蕭如熏道,“捉拿哱拜,自然是眾望所歸。但打仗要用錢,在內閣那裡就不見得能通得過了。改之覺得,我們進草原去戰哱拜,所費幾何?”

 蘇昊呵呵一笑,說道:“如果我說我們一文錢都不用,蕭大哥相信否?”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