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李小樂的回憶》29章秋歇寺
  福源村的西北方向有個寺廟叫秋歇寺,說起來,這寺廟的來歷倒還不小,又因與後文有著聯系,所以有必要單獨寫一章節。

  秋歇寺早在南齊修建成,原名叫清福寺。後宋太平興國五年不知什麽原因又改名無為寺。到了明末時期因兵變遭遇戰火,片瓦無存,僅剩幾堵荒牆。清朝時,泠江縣一名為張善才的大官合名僧瑩白募化重修,召集縣城裡所有瓦工木匠,歷經一年零九月方才完工。完工時正是秋去冬來的時候,萬事萬物進入了歇息。一天,瑩白和張善才在廟前商議取什麽寺名好,瑩白見廟前幾棵樹落葉紛紛,得了靈感,取寺名為秋歇寺。

  秋歇寺依著無名山而修,廟裡所有的房子都是磚瓦木梁結構,寺舍井然,規模較之報恩寺要宏大雄偉許多,廟裡景觀更不用多說。

  寺內共有四進院。一進院前面是山門,後改造成了牌樓,樓牌匾上是張善才題的“清修福地”四個墨黑大字,山門後為前殿,殿樓上同有一塊大匾,上面題有瑩白親寫的“大雄寶殿”的金色大字。

  二進院只有一座法堂,是寺內僧眾誦經的地方。

  三進院有徹堂、度生堂,四進院建築最多,有一亭、二閣、三樓、四台及其他廂房。一亭是碧岩亭,二閣是華嚴閣、齊去閣,三樓為是鍾樓、徹書樓、觀景樓,四台是彌陀台、觀音台、釋迦牟尼台、靈殊台。除此之外,寺旁還有供僧人居住的房舍和田地。

  這樣一個氣勢非同一般的寺廟,按理說是留存不下來的,但事實上它卻安然無恙地現存到現在。

  這不得不說說那位大官員張善才的背景。張善才不是別人,正是泠江縣四大家族張家的祖上,張善才十九歲就考起了狀元,是泠江的第一位狀元,後來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二品官員。有著這樣的家族淵源,張家後代些也出不少了不起的人物,戰爭年代在部隊裡還有當師長的,所以說,在舊時代,張家的勢力在泠江那是沒得說。

  那時候,不是沒人想摧毀秋歇寺。

  一天,不知從哪裡來了烏泱泱的一群人,來勢洶洶,一臉正氣凌然的模樣,喊著口號奔秋歇寺去了。

  寺裡住持聞聲,早有防備,他偷偷派人去向張家的人傳口信,又叫僧人把守著山門,千萬不要將人放了進來。因寺內大多是武僧,又見他們個個展開架勢,絲毫不懼他們。那群人心裡有些害怕打不過,不敢硬闖,便也叫人去縣裡去請示,準備叫MB隊來。

  人群裡的帶頭的年輕人不是本地人,摸不清這其中關系,憑著一腔“打到封建迷信”的熱血,不知裡面水的深淺,在他人看來不過是個十足的愣頭青。秋歇寺前,雙方相持不下,直至下午。

  先是從人群中開了幾輛車進來,一些持著槍的人員下車後,又下來幾位穿戴齊整的人。那帶頭人本想上前打探,誰知那幾位一幅趾高氣揚地進了寺內,誰都沒有理會他,那幾個公安模樣的人緊緊握著手裡的槍,不讓任何人靠近。

  人群裡有幾個人見此狀況,大為吃驚,紛紛來問那年輕人。可年輕人也是一頭霧水,摸不清頭腦。正在眾人進退兩難的時候,只見張家人來了一群又一群,把那人群包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這時,人群逐步騷動起來。見到這樣的場面即便無人言語,人的心中也猜個七八分。可笑的是人群中那有知情的人竟趁他人不注意,悄悄溜走了。年輕人見情況不妙,也想逃,不料卻被一個持槍為首者逮個正著,捂著嘴上了拷,帶上車裡,匆匆而去!

  剩下的人膽怵,垂頭喪氣地傻站那裡,不敢動彈。

  待那幾位穿戴齊整的人出了廟,上了車走後,張家人方才散去,那所剩無幾的人自識無趣,也都怏怏離開。

  那天以後,秋歇寺像有了護身符一般,沒有一個人敢到那裡撒野,有些常年來香客聽說了這事,也不敢再來。至於那位不知姓名的年輕人最後怎樣了,誰也不知道,想是落不了好!

  這個事件到後來還常常被人說起,福源村的人說:那是他們村第一次來那麽多人,也是最後一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