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尋常還好。
偏偏此刻,李世民就看中了孔穎達,問道:
“衝遠,你有何看法?”
孔穎達一怔,遲疑道:
“李姓乃是皇姓,卻沒有放在首位,似乎……似乎有些不合禮法。”
聽得此言,李世民微微皺眉,沒有肯定或者否決,而是看向房玄齡道:
“玄齡,你怎麽看?”
還能怎麽看?
站著看唄……
既然李世民問到自己,房玄齡上前一步,擺正了身子,沉吟說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這篇三字經和百家姓,寫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或許能作為官定啟蒙文章,將之遍傳於天下。
陛下莫非準備以此亂世族門第之見?”
和孔穎達不同,李世民聽了房玄齡一番話,眼中頓時閃過光芒,追問道:
“繼續說!”
唐朝有房謀杜斷的故事,杜如晦已然身死,但房玄齡的謀略尚在。
是以房玄齡頷首道:
“三字經中,有世俗種種道理,忠君報國,仁義孝悌,若能以此為蒙學根基,天下讀書之士,必定將此銘記於心。
至於百家姓,雖然皇姓不在首位,卻也沒有世家姓氏在前,而是趙錢孫等尋常姓氏排列,若能將之傳遍天下,人盡皆知。
首先便是傳達天子沒有門第之見,二來則是世家所謂的門第威望,也會隨之削減,長此以往,世家影響自然消弭。”
不僅是李世民在聽房玄齡分析。
孔穎達與長孫無忌也是一般,二人臉色有些異樣,顯然他們沒有想到這些。
小小的兩篇文章,竟與應對世家隱患息息相關,一般人哪能聯想這麽深?
孔穎達不禁腹誹。
他剛才只顧著看文章,根本沒往這邊考慮。
這無疑是李世民想要的答案。
微微點頭後。
他又看向長孫無忌道:
“輔機,你的意思呢?”
雖然房玄齡說得很好,但長孫無忌也不是毫無發現,他拱手答道:
“臣以為。
陛下還有另一層意思,便是這本書本身。
字跡工整劃一,排布也是井井有條,臣雖不知是如何做到的。但臣猜測,此法必定簡便異常,可將書籍輕松抄錄。”
聽得此言,李世民為之驚訝。
雖然思路有點跑偏,但不得不說,長孫無忌確實聰明,連這都能想到。
看了李世民一眼,長孫無忌繼續說道:
“若是臣方才說得不錯,此舉才是割裂世家根基的關鍵。將學識傳遍天下,世家就沒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無法籠絡人才。
陛下如今正行科舉之事,往後寒門世家,人傑才俊,皆入陛下囊中。”
好嘛。
這就是李世民的智囊團。
其實以上內容,他自己早有考慮,但那都是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推斷。
而不是靠一本書猜出這麽多。
這三個重臣的回答,讓李世民很滿意,雖然他很想將孔穎達撇開。
但還真別說,此事需要其出頭。
李世民朗聲道:
“幾位愛卿說得不錯,朕想借此機會,盡快對世家動手。氏族志耗時日久不說,恐怕還未必能夠取得這般效果。
只是朕的計劃,需要爾等配合……”
三人皆是李世民親信,自然無需瞻前顧後,他直接將想法全盤托出。
長孫無忌三人聽了,
頓時感慨萬千,吹捧道: “陛下統掌全局,臣等佩服。”
孔穎達算是弄清了前因後果。
但他還是好奇道:
“敢問陛下,這兩篇文章是何人所做?”
李世民微笑說道:
“不可說,不可說。”
孔穎達一臉懵逼。
啥時候老李愛玩這套了,整得神神秘秘的。
但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卻是秒懂。
房玄齡去過陳家莊,也見過伍雲煥,都護府計劃便是其隨口之言。
這等人物,本身就是大才。
李世民不願泄露身份。
而今弄回來兩篇文章,加上說不清是什麽的技術,更顯露陳玨能耐。
長孫無忌則是有些唏噓,李世民與陳玨關系親近,他早就體會到了。
若非李世民手下留情,長孫衝估計要涼。
但現在也生不如死。
每夜哀嚎不止,聽得令人揪心。
長孫無忌也不好管束。
看李世民的神情,洋洋自得中帶著幾分傲嬌:
陛下,你有點不對勁……
等孔穎達從無語中回過神來,看見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的表情,心裡更加不淡定了,他忍不住皺起眉頭,苦思冥想:
老夫什麽都不知道,你們怎麽一臉什麽都知道的模樣,到底發生什麽?
難道真是老夫落伍了。
想到最後。
孔穎達有點懷疑人生。
將此事安排妥當,李世民心情舒爽,因為在他心頭積壓已久的隱患,終於有辦法應對了,大唐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然而除了這些,李世民還有壓軸的東西。
他看著三人說道:
“另外,朕這裡還有一張圖紙, 其上乃是一種單牛犁,朕親眼目睹,此物犁田效率比二牛抬杠快了大半,實在驚人。
此事就交給房喬你去辦,盡快找匠人打造出來,等實試驗妥當之後,再行擴大產量,朕要給我大唐百姓一個驚喜。”
“咕嚕。”
幾乎是同時,房玄齡三人都咽了口唾沫。
“陛下,您方才說的是真的?”
李世民自信滿滿道:
“朕有必要騙你們嗎?
此犁名為貞觀犁,不但更加靈活輕便,效率和速度盡皆不俗。還能省出一頭牛的勞力,日後百姓耕種,就無需那般辛苦了。”
房玄齡、長孫無忌和孔穎達,都不是那種只會口嗨的大臣。他們心存天下,也知道民生疾苦,才會因李世民之言駭然。
犁田,可以說是耕種最基礎,也是最艱難的一個環節。若是有牛還好,費勁的是牛,但是舉國上下,哪有這麽多耕牛?
否則李世民怎會下令,禁止屠殺耕牛呢?
程咬金搞到的牛肉,也是要等耕牛老死之後,才能將之進行宰殺。
嚴格一些,甚至需要官府核準。
但如李世民之言,這貞觀犁對於民生之利,絕不只是大半那麽簡單。
說起來,這犁怎麽叫貞觀犁?
難道是陛下自己取的……
未免太臭屁了吧!
幾人心中暗暗吐槽,房玄齡則是欣然應允:
“臣遵命!”
李世民又提醒道:
“今日之事,銘記在心,不可走漏消息。”
三人紛紛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