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溪源密碼》第七章 海綿城市
  早上6點30分,曾負責文物裝箱入庫的工作人員,都在月明泉的電話召集下,陸陸續續來到了博物館接受警方的詢問。王藤此時則帶著馬川前往兩個案發地點進行調查。這兩個案發地點均位於博物館綜合展館外右側的兩棟獨立建築內。

  實際上,博物館綜合展館外右側共有三棟獨立的建築,分別為文物保護中心、文物研究中心和遊客團隊接待中心的辦公大樓。文物保護中心是位於博物館院內最裡側的一棟大樓,其地下一層為臨時庫房區域,可直通博物館綜合展館地下一層。遊客團隊接待中心在三棟大樓中位於最外側,而文物研究中心正好位於兩棟建築的中間。

  博物館原本還有一棟獨立的行政大樓,位於博物館綜合展館外的正後方。一年前,因博物館啟動了三期展館擴建項目而被拆除。

  博物館的三期擴建項目是一項重大工程,計劃新建建築的總面積達6.48萬平方米,比博物館現有面積4.6萬平方米還大。完工後,會建成新的文物展覽大樓及配套建築。文物保護中心、文物研究中心、旅遊團隊接待中心、控制中心、行政辦公也將遷往新區域。

  由於原行政大樓已被拆除,三期擴建項目的配套建築也尚未完工,因而為解決行政辦公問題,博物館決定將文物研究中心和遊客接待中心的部分辦公區域騰空,轉由行政辦公人員使用。博物館館長楊文達的辦公地點則被安排在文物研究中心大樓的二樓辦公室內。

  王藤和馬川首先前往的是位於文物保護中心大樓地下一層內的臨時庫房。目前,臨時庫房區域已經由警方和博物館保衛科的安保人員共同守衛。

  “馬博士,我有個疑問想請教一下?”剛進入文物保護中心的地下一層,王藤就迫不及待地問馬川。

  “請教不敢,有什麽疑問,你說說看。”

  “為什麽我們的博物館要將文物庫房建於地下?”

  “目前,確實很多博物館的文物庫房都是建於地上,但建設地下庫房的也不少,比如說故宮博物院就是建立的地下庫房。地下庫房有它的優勢,例如它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安全性,而且具有溫度穩定、防震、防火、防乾、防汙染的優點。

  特別是溫度是否穩定,對文物的保存有很大的影響。過大的溫度變動,往往會加速文物的衰老過程。盡管,我們江城市是全國著名的火爐城市,夏季溫度可高達40度以上,但冬季最低溫度有時卻也能低到零下10度。如此之大的夏冬季溫差,並不利於保護文物。

  所以,我們在這裡建立地下庫房。地下庫房可以較好的控制溫度。而且,地下庫房非常節能,每年可以為我們節省一大筆電費支出。”馬川很耐心地解釋道。

  “可是江城市屬於我國的南方地區,雨水較多,防水的問題也是應該認真考慮的吧?”王藤繼續提問道。

  “是的。濕度的高低對文物也有較大影響。例如,濕度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對類似書畫、織物類文物的纖維質結構及色彩顏色造成影響。我們都知道,纖維質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具有吸水性。空氣潮濕,纖維質就會膨脹。空氣乾燥後,纖維質又會收縮。如果這樣的膨脹收縮超過一定限度後,將不可恢復。這對書畫、織物類文物將是一個毀滅性的破壞。

  其實,濕度不僅對纖維質的文物有很大影響,它對質地較粉的陶器類文物,有縫隙的漆器、玉器、石器文物也有很大影響,

這些文物會因為濕度的變化,表層逐漸粉化或剝離。所以,地下庫房在設計建設之初就必須充分考慮文物防潮、防霉的問題。我們需要采用具有空氣過濾功能的新風換氣設備,以及安置加濕除濕設備,以確保庫房濕度的適度。”  “我想問的不是濕度的問題。我想問的是水澇的問題。您看看,這些天江城市一直都在下雨。再過兩個月,長江中下遊將全面進入梅雨季節。您知道20多年前的大洪水吧?”

  “嗯,我算是親歷者吧,雖然那時我還小,剛上小學不久,但還是有印象的。”

  “嗯,我那時剛剛出生不久。雖然沒有什麽親歷的印象,但後來聽長輩講,當時穿城而過的長江,其水面高度已遠遠超過城市的路面。而且,很多地勢低窪的老城區已內澇嚴重。”

  “是的。當時的江城市真的是危在旦夕。後來,為了保住江城市,防洪指揮部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決定在部分泄洪區實施有限泄洪,才緩解了江城市的壓力。”

  “唉,現在想起來還是挺後怕的。如果,我說的是如果,又發生了類似當年的大洪水,博物館的地下庫房是否會受到影響?不過您知道的,就算不是當年的大洪水,前幾年江城市還發生了大面積的城市內澇,很多住宅小區的地下停車庫完全被水淹沒了。”

  “這是個問題,但不必過多擔心。因為,有幾個因素保證了博物館的地下庫房不會發生這樣的內澇問題。

  “首先,博物館在建設之初,就在選址方面充分考慮了可能發生的內澇問題。整個博物館是選擇在附近地勢最高的地區開展建設的。

  “其次,江南博物館後門緊臨全國最大的城市湖——磨山湖。磨山湖的水域面積超過30多平方公裡,是西湖的六倍。磨山湖有著非常強大的蓄水能力,對減輕城市排水系統在暴雨來臨時的負荷具有極為重要。

  “其實,建國之初,江城市還湖泊眾多,水網密布。據統計,江城市當時曾有湖泊127個,它甚至還有一個別稱叫百湖市。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加之人們認識不足,填湖蓋樓、圍湖養殖之風日盛,這導致江城市的湖泊減少到現在的38個。這也是江城市近些年頻遭內澇的原因之一。

  “20多年前的大洪水後,人們已經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江城市加大了對現有湖泊的保護力度。磨山湖對周邊地區的雨水的調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前幾年,江城市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強降雨,曾7天連續降雨量高達560毫米,突破了歷史最高記錄。磨山湖在這7天的時間內承接了近3000多萬立方米的雨水量,如海綿一般緩解了周邊地區的漬水。

  “那段時間, 遠離磨山湖的江北城區內澇嚴重,很多地下車庫被淹。但靠近磨山湖的江南城區情況卻好的多,特別是緊臨磨山湖的江南博物館地下庫房更是安然無恙。

  “最後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江南博物館及周邊地區的地下建立了強大的城市排水管網系統。

  “五年前,江城市開始推進“海綿城市”計劃。市政道路公司及市政水務公司對博物館門前的磨山湖路及右側的黃雀路地下通道進行了改造,並鋪設了新的大口徑排水管網。

  “不僅如此,全市還新增了大量排水泵站。目前,全亞洲最大的排水泵站就是在當時的江城市建成的。現在,江城市的抽排水能力已經成倍加強。

  “所以,去年全年我們江城市城區都沒有發生大面積、長時間內澇積水,更未出現“城市看海”現象。盡管如此,江南博物館仍然還有一個B計劃。”

  “B計劃?”

  “對。五年前,為響應江城市“海綿城市”建設計劃。江南博物館在院內自行投資建設了一個抽排水泵房。

  “其目的是一旦同時出現市政下水管網被淤積堵塞,市政排水泵因故障而失效的情況,博物館就會有一套B計劃應急。

  “這個應急方案主要通過啟動自建的排水泵和一條單獨的地下排水管,將漫入院內水直接抽排到磨山湖。盡管這是一種應急方案,但可以為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爭取充分的時間,將地下庫中的文物轉移到高處,確保文物不會因水患而受損。”

  “哦,原來是這樣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