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溪源密碼》第四章 職業外行人
  “楊館長的遺體還在他的辦公室嗎?我能去看看他嗎?”馬川略帶點乞求的語氣問王藤。

  “不行!”

  馬川一回頭,看到是汪洪濤在說話。王藤沒有搭話,只是有些尷尬的站在那裡。

  “我已經安排月秘書,通知昨天所有參與文物打包的工作人員,務必在今天早上7點前過來接受詢問。王藤,你通知我們的人準備做好筆錄。”汪洪濤對王藤說著。

  王藤答應著轉身離開。

  “汪隊,事發突然,我只是想送楊館長一程。”馬川繼續哀求著汪洪濤。

  “有什麽好送的,人死不能複生。真想送的話,可以在結案後去殯儀館送!”

  汪洪濤說話的語氣,聽起來像是對逝者的極大不尊重,馬川不由得氣紅了臉!

  汪洪濤也覺得自己的話有些過分,於是他緩和語氣道,“馬博士,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目前鑒證科的人還在現場搜證,法醫科也在做最後準備,被害人的屍體馬上會被運走做屍檢。按規定,我現在不能批準任何無關人員進入現場。但我可以破例向你介紹一下現場的情況。”

  馬川長歎了一口氣,很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按法醫的初步推斷,案發時間應該在昨晚23點半至今晨2點半之間。我們趕到現場後,發現被害人仰面倒地,胸口被利器刺穿。目前,尚未發現凶器。但據我個人推斷,凶器應該一把56式軍用三棱刺。”

  “56式軍用三棱刺??你怎麽這麽確定?”

  “56式軍用三棱刺在刺入人體後,有很明顯的特征。這種三棱刺有獨特設計,目的是為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一般情況下,刺入人體胸腹任何部位8厘米左右,就可使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拔出,毫不費力。”

  聽到這些,馬川不禁感到有些驚恐。

  “被害人應該是當場斃命。凶手沒有留個他任何掙扎的機會。”

  “這話怎麽講?”

  “法醫在現場檢查過被害人傷口。據推斷,凶手的手法非常嫻熟。他很熟練地使用凶器,精準的從被害人胸口的兩根肋骨中間,直穿心臟,導致被害人當場斃命。

  “現場地面血濺痕跡非常完整,說明凶手動作極為迅速,在拔出三棱刺的一瞬間很好地避開了被害人傷口血噴的方向。他身上應該沒有被血漬汙染。這一切都說明,他非常專業。”

  “是職業的?”馬川小心地問道。

  “極有可能。”

  “目的呢?”

  “我認為作案動機應該是為了盜取文物。但是仍有眾多疑點,我不明白。這也是我們請你過來協助調查的原因。”

  “什麽疑點?汪隊,您請說!”

  “你已經看過失蹤文物清單了吧?”

  “是的。”

  “這些被盜的文物很貴重嗎?”

  “當然!這裡是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這裡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是我國文明的先祖們在歷經艱難歲月後,留給子孫的精神紐帶。所以,在我看來,這裡的每一件文物都是無價之寶,非常貴重。”

  “我的意思是,這些文物被送到黑市上應該值不少錢吧?”

  “這個我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黑市上倒賣文物就是對人類文明的野蠻糟踐!實在可惡!”

  “盜竊博物館的文物可是重罪!如果隻偷了些不值錢的東西,

肯定是得不償失吧?所以,我想問的是,你覺得他們為什麽會選擇這幾件文物?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是你,你會甘願冒著被判重刑的風險,也要得到它們嗎?”  “汪隊,您的這個比方確實不恰當。但如果一定要我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在這失蹤的六件文物中至少有兩件是極為珍貴的精品。其中一件是鑲嵌龍鳳紋樽。。。。。。”

  “你說的這個什麽龍樽和我在電視裡看到的那個著名的國寶——四羊方尊是不是一種東西?”

  “是鑲嵌龍鳳紋樽!我們這個‘樽’比您說的那個‘尊’多一個木字旁。兩個字雖然是字型相近,讀音相同,但卻有很大區別。有個木字旁的‘樽’是日常實用的盛酒器,沒有木字旁的‘尊’是禮器而且一般器型較大。

  “盡管我們這個鑲嵌龍鳳紋樽在價值上和您說的國寶四羊方尊沒法比,但它仍然還是江南博物館的少有的精品文物之一。

  “因為,它不僅整個器型勻稱優美,而且紋飾線條活潑流暢,圖案生動鮮明,關鍵是它還恰到好處地采用了‘金銀錯’的金屬製作工藝。

  “如果說青銅器是商周時期的代表器物的話,那麽‘金銀錯’的這種金屬加工工藝則是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加工工藝享譽盛名的巔峰之作。

  “難得的是這件鑲嵌龍鳳紋樽雖然年代久遠但卻能保存完好,這對我們研究古代青銅器製作工藝有極大的幫助,所以它非常珍貴。”

  “哦,是這樣啊!那麽另外一件文物呢?”

  “另外一件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獨一無二、價值連城的精品中的極品!它就是江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劍!

  “它不僅是一件稀世罕有的古代兵器,還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古代藝術品,更是一件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的文物。

  “有的人寧願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它,也有的人寧可踐踏所有人的生命也要得到它。”

  “這越王劍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國王使用的劍嗎?”

  “是的!而且還是那個著名的‘臥薪嘗膽’故事中的主角——越王勾踐的佩劍。歷經2500年的歷史,它至今仍然光亮如新,鋒利如初,它絕對是國寶級的文物。”

  “你這麽一說,那我就明白了。看來這越王劍真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文物啊。說不定他們就是衝著越王劍而來的!”

  “我倒還真希望他們是專為越王劍而來。”

  “啊?這是為什麽?”

  “因為,至少他們知道它的價值,而不會用輕賤野蠻的方式來對待它。以前,有很多文物,都是因為不懂其價值,而被人毀壞,太令人心疼了。著名的國寶後母戊方鼎,就曾經差點被人砸碎了換錢。幸虧是青銅質地,被砸了幾次都沒被砸爛,所以才幸存下來。”

  “一些人為了錢,什麽都乾的出來!”

  “也不一定都是為了錢。比如,幾十年前,曾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潛入一家省級博物館,一個晚上就盜走了30多件國寶級文物。其中就包括驚豔絕世的珍寶——素紗禪衣2件。

  “其實,這個17歲的少年家境殷實,盜取國寶不是為了換錢,而僅僅是為了尋求刺激。後來,這個少年的母親為了幫助兒子逃避法律的製裁,竟然將7件珍貴的漢代漆器淋上汽油付之一炬,又把6件絲織文物丟進化糞池,最終導致世人再也看不到這些珍貴的文物了。這太令人痛惜了!”

  “嗯,這是曾經轟動全國的大案。我看過我們系統內參中的案例介紹。”

  “您看過內參?那麽您覺得對今天的案件有啟示嗎?比如說在作案手法上?”

  “這都是三、四十年前的案件了。現今的參考意義不大。當年,作案人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先後六次到博物館“踩點”,將博物館內外地形情況和警衛值班巡邏的規律暗記在心。

  “到作案當天,他以遊客身份先進入博物館,在博物館的廁所內打開翻鬥窗的封鉤,並在其外的階簷處放置了一把梯子。然後,若無其事地回家吃飯。

  “晚上,他再提著一袋作案工具,來到博物館外。他先切斷電源,接著通過梯子從廁所的翻鬥窗進入展廳,最後再用撬棍強行撬開展櫃盜走文物。”

  “他如何將30多件文物帶出去的?難道再從廁所的翻鬥窗出去嗎?”

  “帶這麽多的文物,從廁所的翻鬥窗出去,是不可能的。因為,那窗戶很小,也就剛好容得下一個人進出。而且,窗外離地面有三米多高,即便提前準備了梯子,想要帶文物一起出去,難度可想而知。”

  “那他怎麽做的?”

  “這也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了。 一個17歲的孩子,竟然異常老練冷靜。他將文物裝在一個編織袋內,背在身上,大搖大擺地走到博物館大門處,專門給值班的門衛點上一支煙,請值班的門衛放他出去。因為門衛見過他多次,而且他表現得從容自在,所以門衛以為是哪個幹部的親戚,也就沒有多想放他走了。”

  “如此年輕的少年,竟還如此老練,倒真是有點可怕!”

  “當年發生這樣的案件,只能說當時的安防措施太落後,安保人員的防范意識太差!要是放在今天,作案人絕不可能大搖大擺地從大門處將文物帶走。”

  “那倒也是。不過我倒是很擔心作案人和當年的那個少年一樣,並不了解這些文物的價值。他有可能並沒有特定的目的。”

  “為什麽?”

  “因為,還有一些被盜走的文物,比如,“軍司馬”方銅印、七乳神獸銅鏡、熏杯和較為普通的銅爵,因它們的存世量較大,而且還是贓物,所以被收購的價格可能並不會太高。強行出手話,還很可能會被警方抓到線索。

  “如果作案人是個懂行人,隻用安全帶著鑲嵌龍鳳紋樽和越王劍這兩件就足夠他幾輩子不愁吃喝了,可為什麽在盜走這兩件文物後,卻還不放過那些價值並不太高的文物呢?

  “他看起來倒像是個外行人。如果真是這樣,我就非常擔心他可能會為了逃避警方追查,而像當年那個少年的母親一樣毀滅證據!這將是我們國家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一個職業的外行人!?”汪洪濤自言自語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