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廚子老譚的北方往事》第三百九十章 路遇張向東奶奶
從老家回省城時老譚沒有走高速,走的國道。
他不著急,想天黑到家就行,趕上天氣好,欣賞一下一路的風景,順便散散心。
遼西多山,公路在群山間上下起伏盤旋。
路兩旁的樹綠了,山坡上綠草青青。由於老天爺一直沒下雨,莊稼人的地沒種,一片片的窪地還是成壟的黃色。
過黑山地界時,老譚在黑山戰役遺址停了車。
曾經被炮火削平的山頭已經被綠色的松樹覆蓋,山坡上也是。山腳平展處是烈士陵園,密密麻麻的墳墓整齊的排列著,陵園口是肅穆的紀念碑。
聽老人講,以前在山上種地,犁杖總能犁出子彈筒和炮彈殼,還有斷了的人骨。後來退耕還林全栽上了松樹,算是對先烈們的尊敬和慰藉吧。
山底根兒是五戶散落的人家。老譚記著以前是八戶,全是土坯房。現在的五戶人家全是北京平房,四周是空心磚砌的寬敞院牆,大門樓修的規整,黑色的鐵大門對扇敞開。
遠處看去,家家門口堆著柴火垛,院裡停著轎車,園子裡的梨樹花雪白,隱約間傳來一兩聲狗吠雞鳴。
老譚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抽煙,陽光懶散溫熱,風不大,吹在身上舒服。
他心說話這五戶人家肯定安全,有半山坡的解放軍護著咧,誰敢惹。俗話說陰不壓陽,何況還是一身正氣的子弟兵。
抬眼看四周的山,能成為阻擊戰的地方都是交通要塞,這裡也不例外。往北過山是義縣,往南錦州,當年打錦州時解放軍圍城,就是在這兒設的防線,阻擊國民黨支援錦州的軍隊。
那場仗打得慘烈,死傷無數,整個山頭都削平了,有點像後來朝鮮戰場上的上甘嶺戰役,只是規模不如。
錦州解放後部隊南下,很多傷員就地療傷,傷好後有的歸隊,有落下殘疾不能再上戰場的被當地政府接收下來。
老譚他們村就接收一個,是打小教老譚調酒的二老張。
二老張山東人,傷在腿上。性情古怪,行為乖張,脾氣大得很,敢罵鄉長和黨委書記,倆人還得乖乖的,笑臉相迎。
二老張住在村頭政府給蓋的兩間五保戶房子裡。老譚打記事的時候就識得這個長胡子撇侉子腔的老頭。父親有病不能出山勞動,常年在家。二老張是五保戶,鄉上管著,也不出山。
二老張有象棋,見父親好時便尋父親下棋,父親是他在村裡唯一談得來人。
二老張好酒,會調酒。老譚上小學時每到這時節便給他采杏花、梨花、山桃花,他曬幹了泡酒,一來二去便跟著學會了。
泡酒講究,需通醫道。主料和各種輔助藥材的君臣配伍都需各按其成,馬虎不得。要不然阿巧的養生酒也不會如此好喝,受客人喜歡。
二老張在教老譚這個瓜娃子調酒的時候常給他講黑山戰役,由於是親身經歷,講的自然生動。那時候老譚想有一天一定到黑山來看看,看看到底什麽樣。
青山松濤嘯萬裡,一片英靈鎮河山。
就是這個樣兒!
車往前開,翻過山頭,下坡,離歪脖老母的青岩寺便不遠了。
北鎮的青岩寺是東北地區有名的佛教聖地,分上下兩院。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間的一個橫斷裂石縫中,石縫長五十余米,寬處九米,窄處不足一米。
石縫中間鑿有山洞,裡面供奉著南海觀世音,旁有十八羅漢。相傳早年間寺內僧人請匠人塑觀世音像,塑好後眾僧人往山洞裡抬,

到洞口發現塑像高了,進不去。
一僧人說觀音要是把頭歪一下就進去了。哪知話音剛落,觀音像便顯靈歪了頭,眾僧人大喜,急磕頭拜謝,然後順利把觀音像抬進洞中擺放好。
可能是僧人們太高興了,把觀音像擺好後忘了叫把頭正過來,於是便成了歪脖像,稱為歪脖老母。
傳說不足信,但人們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供奉有加,香火不斷,卻也鼎盛。
應該是二十年前的一天,適逢廟會,歪脖老母再次顯靈,法身顯現在寺廟上空,慈眉善目,久久不散。人們見老母顯靈,跪地長拜,從此香火更勝。
關於此事是傳聞還是海市蜃樓無人考究,善男信女心誠則靈,人們更願意相信是觀世音顯靈。
老譚想去拜拜歪脖老母,便驅車下道,往青岩寺而去。
今日不是廟會,燒香的人不多,但也不少。
老譚燒香磕頭拜過老母,從洞中出來已是中午,早上出來得早,沒吃多少,有些餓,想尋個飯店吃口飯。不料走了幾家都是價格驚人,並且態度蠻橫,把燒完香的好心情整的丁點沒剩,沒吃上飯倒先氣飽了。
氣憤憤的從“空緣面館”出來,和他一起出來的還有兩位食客,一老一少。老的是七十來歲的婆婆。少的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
“不在這地方吃了,上前面的鎮子上吃。”老譚氣呼呼的說。
他進面館想吃碗炸醬面,胖乎乎的老板說三十五一碗,還得配個拌菜,要不然不給做。
“怎地?強買強賣呀?”老譚問道。
“大中午的我不能因為你吃碗面條專門開火,知道現在煤多錢不?菜多錢不?水不花錢呀?就一碗面條我不得賠死。”老板振振有詞,他倒是挺有理。
老譚被噎得夠嗆,見識到了傳說中的佛門景點前的天價面條,有點像網上傳的全國某一知名古寺前的天價飯菜。
老板說完了也不搭理老譚,轉過頭問一老一少,“想好沒吃不吃?不吃出去,我這還招待別人呢。”
“怎說話呢?”小夥子急了。
“怎地,我還得唱著說呀?”老板調高了聲調。
“拉到吧,犯不上生氣,咱們走。”婆婆拉住了小夥子往外走。
一老一少往外走,老板又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問老譚:“你怎滴,吃不?”
“不吃!”
於是就出現了三個人氣呼呼走出面館的畫面。
老譚走到車前準備上車,小夥子見老譚的車是省城牌照,問老譚是不是省城的,老譚說是。小夥子說他也省城人,拉姥姥來燒香的。
老譚說:“正好回省城,咱們搭伴兒,我知道前面有個鎮子,有家面條做的不錯,吃完了走。”
老譚開車前面帶路,二十分鍾後來到前面鎮子街上,在一家飯店前停下,三人下車走了進去。
三個人三碗面條,兩個小菜,全下來五十。
“聽你口音不像省城的。”小夥子的姥姥問老譚。
“我老家北票,住在省城。”老譚笑著說。
“哦,怪不得的。”老太太釋然。
“大哥幹啥的?”小夥子問。
“廚子,乾飯店的。”老譚說。
小夥子問:“自己開的吧?”
“不是,給人家打工。”
“我表哥開飯店的,年初一餃子館,連鎖店,知道不?”
老譚一驚,沒想到在這遇到張向東表弟了,不用說,那老太太就是張向東的奶奶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