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期間。
李兆公司辦的風生水起。
也有不長眼的老板前來鬧事,不過都得到妥善解決。
該收購收購,該加盟加盟。
完全以和氣生財為理念。
知道李兆成為狀元,能鬧起來還是因為他們身後有官員撐腰。
不過都是一些大家族的手下。
迫不及待想要表現,刷存在感。
可惜,都踢到了鐵板。
好在都是聰明人,沒鬧的太僵。
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李兆也於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上任翰林。
對於翰林的印象,他停留在李白被人舉薦,進入翰林。
並不覺得有多厲害。
大概就是皇帝秘書這樣子。
一同前去的有杜構與另外兩人。
成績比較好,也有關系。
杜構也算是李兆同班同學。
他平時忙於學問,和李兆交流不多。
不過如今成為同事。
他覺得應該打好關系。
“李兆你好!很榮幸一同共事”
杜構向他打了個招呼。
“杜構你好,我也很榮幸”
李兆禮貌回應。
他們都被安排暫時熟悉翰林各種工作流程。
並沒安排什麽任務。
隻安排了臨時指導老師。
李兆和杜構有幸分在張九齡手下。
對於他李兆也是有所知曉。
才智過人,是真賢士。
“這歷史人物,好像有點亂入的感覺?”
他對歷史上的物件感興趣,至於人物可是很混亂。
“無所謂,管他誰是誰。”
李兆心裡念叨。
看著眼前三十來歲的張九齡,印象就是成熟穩重,氣度不凡。
“能進翰林,說明你們很優秀。首先恭喜了”
“不過接下來可不要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
“既然朝廷給你們職位俸祿,希望你們能發揮相應的價值”
“這裡是為官的開始,加油!”
張九齡認真囑咐,他對於年輕人很樂意提攜。
以後都是人脈。
“是”
李兆與杜構異口同聲地回復。
“小蔣,先帶他們熟悉環境,和一些注意事項。”
張九齡很忙。
他在完善大唐律法。
於是安排了去年進入翰林的蔣濤做引導。
“是”
蔣濤應下後便帶著李兆杜構兩人,在翰林院裡走動。
同時講著點卯時間等一些注意事項。
他很佩服李兆莫才華,也覺得兩人態度很好,所以講得很仔細。
兩人記憶力很好,也就記下來。
然後就回到了平時待的辦公地方。
剛去的菜鳥是沒有單人辦公室的。
一間屋內有四張辦公桌,桌上是文房四寶。
考慮到新來的,也是準備了水杯。
是瓷的。
於是李兆想到了玻璃杯,保溫杯。
能早日問世的好。
周圍是書架,書架上大多是竹簡。
少部分是一些通用紙張。
應該是舊書典籍與新的記錄。
意外的是有為數不多自己公司產出的紙張。
想來是送李二的一部分被放到了這裡。
和同事打了招呼後李兆便隨便拿出一本書。
一邊翻閱,一邊鋪開的紙上上書寫。
並沒有寫閱讀記錄。
而是關於公司發展的記錄與設想。
他不想在讀書上再浪費太多時間。
那些生澀的典籍,難懂的詞匯根本沒必要研究。
他要的是務實。
他更主張知行合一。
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
時間很快便到了中午。
李兆沒去翰林院的食堂。
直接帶著記錄回家,他要把一些比較緊急的事情安排下去。
於是在小院吃飯後稍作休息,便返回翰林院。
沒必要事的話他是不會曠工的。
再說就算上班也不耽誤自己的謀劃。
等熬一段時間。
就可以去六部實習。
他也可以借職務之余搞公司的事情。
會更為方便。
這種平衡是最好的狀態。
倘若發配去邊疆,那便要壞事。
那樣會拖慢發展進程。
影響到集團公司的崛起。
所以,他需要考慮更多。
做更多預案。
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