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天下第一逆賊》第215章 黃4爺不是個好人
暫且稱之為黃家鎮的小鎮外面。

 黃家鎮的百姓們,在吃完了埋著一塊肥肉的午飯之後,稍稍歇息了一些,就繼續著上午的工作。

 黃四爺帶著朱瞻基、於謙等人,慢悠悠閑情逸致的走在鎮子裡,向著鎮外走去。

 這位黃四爺很是健談,在揭過黃家過往的淒慘遭遇之後,黃四爺幾乎是無話不談,更是無所不談。

 從上古先賢,到戰國春秋,再到四書五經,天文地理,鄉野怪談,樣樣都能聊得很是深入。

 隨時交流的深入,朱瞻基對黃四爺能將黃家做到如今的規模,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這人,就是個乾大事的。

 哪怕到現在,這位黃四爺連朱瞻基他們名字,哪怕是個假名字,也沒有詢問,當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也不因為朱瞻基等人暗暗帶著的提防,一直在盡力將自家,還有這個鎮子介紹給朱瞻基等人。

 這樣的人,很容易就會讓旁人不由自主的親近,想要和這人長久的交往下去。

 大概,這就是人格魅力吧。

 朱瞻基想著,向於謙投去一個眼神。

 “黃老爺好!”

 “黃老爺來啦!”

 “謝黃老爺……”

 “黃老爺,您離遠一些,莫要讓身上髒了……”

 “黃老爺放心,我們肯定能在這個月,將這些東西都弄好的,您就放心吧!”

 “黃老爺慢點,這邊路基軟了。”

 “……”

 幾人在黃四爺的帶領下,剛一靠近鎮外連綿的工地上,就聽著無數的鎮民們,紛紛暫停下來,抬頭致敬的看向一臉和睦的黃四爺,不停的問好、提醒。

 黃家鎮的鎮民們,看著黃四爺的眼神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激和崇敬。

 朱瞻基心中稍有警動。

 百姓們是淳樸的。

 或者說他們……

 是愚蠢的!

 正是因此,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被哄騙的人,也是歷朝歷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從一開始就是被犧牲的群體對象。

 直到那個男神的出現!

 黃四爺有問題!

 他可以是個大善人,可以是個不吝嗇錢財的大方之人,但若是這個人還時時刻刻在維護著自己的名聲……

 那就很有問題了。

 藏著心裡的警惕,朱瞻基默默的跟在這位廣受鎮民愛戴的黃四爺身後。

 “兄長在此地,深受百姓愛戴啊。”

 走在前面的黃四爺,正在接過一位雙手站滿泥土的鎮民遞過來的一碗清水,他也不嫌碗裡還沉澱著土塊,一口喝乾。聽到跟在身後的朱瞻基開口誇讚著,他提起衣袖擦乾嘴唇,然後提著旁邊的水壺,將碗再次倒滿,重新遞給那個滿臉歡喜的鎮民手上,這才轉過身看向朱瞻基。

 “賢弟過獎了,鄉親們只不過是稍微熱情了些。”黃四爺含蓄的解釋著。

 於謙一直在一旁默默的觀察著黃家鎮的地形,也不知道他在想著什麽。

 這個時候,於謙忽然開口:“兄長,不知府上的公子、小姐們……”

 黃四爺如今已經三十多歲。

 在這個平均十三四歲就開始傳宗接代的年代,三十多歲早就已經是子孫滿堂了。

 更不要說像黃家這樣的富貴人家,但凡勤奮一些的,怕是連孫子輩的都抱不過來。

 黃四爺愣了一下,臉上浮出些堅毅:“不滅倭寇,何以為家!”

 朱瞻基接過話:“倭寇總有消滅的時候,卻非是一代人可為。”

 黃四爺搖搖頭,站穩腳跟看向朱瞻基:“賢弟可能有所不知,雖然松江、錢塘一代,時常受倭寇侵犯。但真正保守倭寇襲擾的,卻是福建一代。哪裡遠離京師,不受重視,倭寇更是搶劫一番就會回到海上。東番一代,眾多海島,常被海島、倭寇竊據,以為據點,四處襲擾海上,進犯沿海。”

 “為兄有意投身軍務,去福建與那倭寇正面對決!”

 “也正是因此,此番聽聞太孫總領滅倭之事,為兄這才帶著錢糧去府城,想要請明府大人,屆時能在太孫面前美言幾句。”

 “如此,也好圓了為兄此願。待到倭寇盡滅,為兄返鄉之日,才是再做傳承之事。”

 東番,是如今對台灣的稱呼,後來還有雞籠、。

 雖然太祖高皇帝當初,建立了澎湖巡檢司。

 但卻將諸島上的百姓,都給遷移到了泉州等地,海外島嶼幾乎形同虛設。

 也正是因此,這才讓東番等海上島嶼,成為了倭寇、海盜的藏身之處,時常憑借對海洋的熟悉,襲擊大明海商。

 而大明水師又不熟悉海商情況,只能在近海,與地方衛所一同對抗倭寇、海盜。

 今年,無論是舟山那邊的定海前所、還是松江的拓林村。

 朱瞻基大致可以判斷出來,倭寇不是從東瀛本島而來,便是從東番北部的海域島嶼而來。

 而他之所以選在松江、錢塘一帶,擴建水師,囤積戰船,為的是能直接東出,切斷東瀛本島和東番海域倭寇的聯系。

 屆時,有大明水師切斷南北聯系,無論是南下清剿東番海域倭寇、海盜,還是北上進攻東瀛本島,都將變得無比的順暢。

 此時,朱瞻基見黃四爺這般解釋,為何如此年紀還尚未傳宗的原因,微微點頭:“兄長有如此信念,想來又有松江明府大人支持,定然是能得償所願。”

 聽到黃四爺想要投身軍務,南下福建抗倭。

 只是一瞬間,朱瞻基已經想到了無數種安排。

 面對如同完人一般的黃四爺,朱瞻基很想將他給徹徹底底的撥開,看一看這位黃四爺的內裡,到底是一顆紅心,還是一顆狼子野心!

 黃四爺搖搖頭,不提此事,指著眼前正在不斷加深的溝壑,驕傲的說:“賢弟,雖說松江一代,倭寇並不如福建等地多,但不可不防。如今乘著秋冬時節,做此事,一來可以防備可能到來的倭寇,二來也可讓這些百姓少些耗費家中積攢的錢糧。”

 說完,黃四爺目有深意,避過周圍的鎮民,壓著聲音接了一句:“朝廷是繁瑣的,若要一家興盛,沒有百姓的認可,便是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很突然的一句。

 朱瞻基怎麽也沒有想到,原本不過是談論風花雪月的黃四爺,竟然會突然說出這等不可為外人道也的道理來。

 朱瞻基茫然的點點頭:“兄長為何要這般……要與我等說這……”

 黃四爺拍拍朱瞻基的肩膀:“為兄觀賢弟,不似尋常人,又是讀書之人,將來未嘗不能成為輔弼之臣!為兄此番言語,雖不可為外人道也,但賢弟非是外人,為兄這般說,也是想要結下一番善緣。”

 投資嗎?

 朱瞻基謙虛的搖搖頭:“兄長抬舉小弟了,讀的那些書,不過是多些見識而已……”

 黃四爺不官員朱瞻基的自謙,指著眼前不遠處,不停揮舞著工具,加深加寬溝渠的百姓們。

 他低聲道:“為何歷朝會有富裕之人破家之日,必定要被鄉裡唾沫,而後載歌載舞?無非是仇富而已。賢弟有所不知,我家行善舉,雖有避禦倭寇之意,也有不致日後為鄉裡唾沫。每日一碗肉飯,十文錢,屆時若我家有難,此處鄉裡必會守望相助,如此積攢,大族可成。”

 這是掏心窩子的話。

 朱瞻基很奇怪,為何這黃四爺要對自己如此的知無不言。

 難道是因為自己這該死的魅力?

 而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位黃四爺,為了讓百姓開挖溝渠,不單單是承擔每日午飯,還另有十文工錢。

 須知,便是往後那位海青天,要人做工修堤的時候,也不過是一日二十文的工錢。

 要知道,那是在替朝廷做事,而且海青天還是格外優待百姓才有的二十文工錢。

 而眼下這裡的百姓,是在為自己的身家性命做事,還能拿到十文工錢。

 須知,稟膳米人日一升,就是國子監的秀才們,兩人一天的膳食也不過一升。普通百姓,一升米便可過活兩日整。

 而如今的米價幾何?

 太祖高皇帝的時候,估摸著大約四百多文一石米。

 如今,國朝越發興盛,米價不過三百文一石。

 一石米,足以讓一個人吃一年,還綽綽有余。

 黃家鎮的百姓,乾上一個月,就可以換來一石糧食,不愁半年的吃食。

 做上兩日,便可吃上一回蔬菜。若是做上三五日,更是連肉食,也能足足的吃上一回。

 朱瞻基目光有些遲疑,緩緩的看向面色如常的黃四爺。

 他是看出我等身份了?

 朱瞻基有些擔心,既然這黃四爺在松江府一帶名聲在外,自然少不了打探消息的渠道。

 幸好,這個時候,黃四爺再次開口解釋:“為兄非是要行大逆之事,不過居安思危,君子不立於高牆之下,卻是要行的。與賢弟分說,也不過是想結兩家之好,錢塘、松江並鄰,便是不談風月,生意上總也能有些往來。”

 “兄長不怕我乃官府中人?”朱瞻基忽然開口,目光幽幽的盯著黃四爺。

 他在試探。

 黃四爺聽著此言,稍微愣了愣,有些茫然的看著朱瞻基。

 隨後,他不由的哈哈大笑起來,伸著手指著朱瞻基不停的點著。

 於謙在一旁有些心驚,悄無聲息的看了朱秀胯側一眼。

 在那裡,有信號彈一根。

 可召集黃家鎮外,潛伏在暗中護衛的錦衣衛們。

 黃四爺笑了很久。

 等到他止住笑的時候,肉眼可見的,在他的眼角已經是擠出了淚水來。

 黃四爺連拍朱瞻基的肩膀:“不妨與賢弟分說,起先聽聞你兄弟二人乃是錢塘於氏,為兄當真以為,你們就是新晉太孫身邊的紅人,於謙於經歷。”

 於謙當即反問:“難道兄長如今便不這樣認為了?”

 黃四爺看向於謙,搖搖頭:“前些日子聽聞朝廷要太孫總掌滅倭之事,為兄便多加關注,然近日卻不聞太孫行蹤,想來是在暗中,往錢塘或是福建一番,查探倭寇之事。即便是來松江府,也是要往拓林村水師大營去的,而不該像二位賢弟這般,拋頭露面的出現在這裡,且……”

 朱瞻基好奇道:“兄長還有何見解?”

 黃四爺停頓了一眼,目光之中帶著些曖昧的意思,盯著朱瞻基,搖搖頭:“太孫乃是為了軍國大事,可不似賢弟這般攜美在外,遊學四方的……哈哈……”

 朱瞻基、於謙兩人,當即愣住。

 他們兩怎麽也沒有想到,沒有讓黃四爺對他們產生懷疑,竟然是因為岑可這個半途出現的女人。

 於謙又是一陣無奈,對當初在平望驛誇誇其談,自己化妝作偽手段多多厲害的某個錦衣衛,大為吐槽。

 朱瞻基心中則是大松一口氣,想到自己因為岑可,方才不致讓黃四爺起疑心,不由想著該給些什麽獎勵才是。

 日上三竿?

 日夜更替?

 ……

 “黃四郎不是好人!”

 “其中必有蹊蹺!”

 黃府待客的小院偏屋裡,朱瞻基和於謙,異口同聲的開口評判。

 說完,兩人不由的對視一眼。

 一旁的朱秀和孫安兩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不知道這兩位腦袋頂呱呱的人物,又在想些什麽。

 屋外,兩名錦衣衛正在把守著。

 岑可,尚在正屋裡歇息。

 此處並無他人能夠探聽到眾人的對話。

 於謙張張嘴,見朱瞻基沒有開口,便目露憂慮道:“結交地方氏族,這是在串聯!向來,那黃管事所說的,這黃四郎平素喜好結交讀書之人,也是看中讀書人能金榜題名,步入仕途!”

 朱瞻基點點頭。

 他想到了剛剛,那黃四郎對他的評價,未來可為輔弼之臣。

 在因為岑可,錯誤判斷他們不是出京,為了滅倭之事的當朝皇太孫,便大肆交心交底。

 便是為了投資!

 自古以來,官商勾結。

 往往不是在讀書人出將入相之時,而是起於微末之時。

 黃四郎,如今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

 想來,他年年資助松江府學,為的也是如此。他想要在朝廷體制裡,擁有屬於黃家的依靠和後台。

 於謙接著道:“此地百姓,大抵已經隻知黃四郎,而不知朝廷,如此是大患,朝廷但凡有針對,此地百姓便會自發護衛,提前通報。”

 朱瞻基點點頭,忽然說出一個可能:“你說,黃四郎眼下如此大動乾戈的在鎮外,修建抵禦,是否是為了向官府暗示,他非是與倭寇有勾結?”

 這句話轉換一下。

 就是,黃四郎和倭寇有勾結!

 於謙是個聰明人,隻比皇太孫少半分聰明。

 在朱瞻基的提醒下,當即醒悟過來,立馬推敲起來。

 “黃四郎修溝渠土牆,松江府必定知曉。等到倭寇再犯,自然會繞過黃家鎮,襲擾別處。黃家鎮安然無恙,官府也只會以為,是黃家鎮此時之功!”

 將先前的認識推翻,轉變一個角度,於謙被自己的推斷震驚到,只見他兩眼放光。

 嘴巴則是不停道:“若是按此推斷,黃家自黃四郎接手以來,家產暴增便也有了說法。若黃四郎與倭寇勾結,必定會與倭寇分潤歷次劫掠所得,這才是黃家興盛的根由!”

 事情被推斷到這裡。

 所有的一切就變得合情合理了起來。

 黃四郎的種種行為,也有了一個完美的解釋。

 他施善舉,是為了掩藏自己勾結倭寇的罪行,也是為了蒙逼百姓和官府,在危難之時能有人出聲解圍。

 鎮外大肆修建,是為了給倭寇不來此地,尋找一個合理借口。

 結交資助讀書人,則是為了在朝廷和官府,培養利益相關的後台。

 而他將朱瞻基、於謙等人,當做錢塘氏族,大肆交好,必定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利益小團體。

 甚至於,黃四郎就是沿海,勾結倭寇的明奸團體中的一個重要成員!

 朱瞻基的雙手已經握成了拳。

 他這一次之所以藏匿身份出京, 為的是什麽?

 為的就是那句攘外必先安內!

 為的就是將倭寇在大明沿海境內的那些勾結者,給提前打掉!

 沒有了明奸們的通風報信,給倭寇提供衛所官兵防線之空隙,各地財富聚集,憑著大明之大,倭寇當真能夠來去自如,每次收獲驚人?

 如今,黃四郎就是那個點!

 只要抓住他,就能扯出一條線來。

 隨即,整個沿海的明奸這一個面,也就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太孫……”於謙猛的開口。

 朱瞻基當即舉起手,止住了於謙已經到了嘴邊的話。

 兩人對視一眼。

 皆是露出了一抹淳樸善良的微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